泉州发布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2017-04-11 216 0

      近日,由福建省经信委,泉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泉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新闻发布会在泉州迎宾馆举行。国家工信部规划司一处处长贺晓文出席发布会,并宣读了国家工信部《关于泉州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批复》。

用三年时间通过验收

近年来,在国家工信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福建省委、省政府各级的鼎力支持下,泉州主动对接、大力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在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后,泉州迅速响应,在全省率先发布并实施《泉州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提升质量与品牌、服务型制造为三大主攻方向,大刀阔斧地探索产业转型升级。

福建省经信委副主任兰文说,泉州是福建省唯一一个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的城市,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和支持,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他介绍,除了省级切块专项资金继续对泉州市予以重点倾斜外,省经信委还将积极争取更多的政策、专项、资金等资源。

“根据要求,示范城市将于3年后进行验收,这对泉州今后推进‘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提出了新的要求。”兰文表示,希望泉州在未来三年里把握试点示范工作要点、开辟泉州特色发展路径、健全组织实施机制,在更高起点上做好试点示范城市的创建工作,干出实效,交好答卷,创出品牌,并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泉州“备考”成绩单

据悉,2016年,自国家工信部启动开展“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申报工作以来,泉州积极“备考”。

发布会上,泉州市长康涛介绍了泉州在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的历程,以及相关做法、成效。

数据显示,目前泉州市已有1800多家规上企业参与数控一代、智能一代工程,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的40%。这些企业减少劳动用工30%,国产替代进口的装备降低成本50%,缩短产品开发周期40%。中科院、华中科大、哈工大等一流的科研院校来泉设立36个专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使之成为泉州智能制造技术提升的重要支撑。同时,还集聚高层次人才近1000名,已开展科研攻关项目318个。在引导企业参与数控一代工程方面,泉州累计兑现财政扶持资金24亿元,撬动全社会投入1260亿元。

正式发布试点示范方案

“对泉州而言,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是个系统工程。”康涛在解读该方案时表示,泉州将大规模推进传统产业数控化与智能化改造、实施人才“港湾计划”、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智能轻工装备产业基地和跨区域协同合作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康涛说,2017年是泉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的第一年,泉州将重点抓“百千五三一一”工程,即在泉州各行业中,推广应用数字化生产线100条,国产机器人在泉州生产销售工业机器人达到1000台,推广应用国产数控系统5000台套,打造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3条,培养一批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培育一家以上的新型高层次研究机构。

据悉,这是继去年11月获批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后,泉州市政府首次正式对外发布《泉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实施方案》。针对接下来的工作,康涛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坚持数控化智能化的方向,打造新型制造业体系;二是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是坚持融合分离并举,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四是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提升泉州制造的质量品牌。

康涛表示,“此次泉州获批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我们有决心、有能力、有信心通过3年的努力基本形成轻重并举、三产繁荣、深度融合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努力走在‘中国制造2025’的全国前列。”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