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西北院用“工匠精神”书写勘察设计行业传奇

2017-10-13 166 0


 
  三秦都市报 - 三秦网讯 到古城西安旅游看什么?当然是悠久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国庆中秋小长假,古城西安就接待了多达1165.03万人次的中外游客,除了陕西饮食、民俗文化之外,众多独具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建筑业也成为游客们游览并争相合影留念的“背景墙”,如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大唐芙蓉园、钟鼓楼广场、世博园长安塔等等,都让人们领略到了其宏伟、精妙的建筑文化。而说到这些建筑,就不得不提一座已扎根西安65年的设计院——中国建筑西北设计院。在这里,一代又一代设计师用自己的情怀和理想,将“工匠精神”融入古城的建筑之中,汇聚成一股吸引无数游客慕名造访的文化力量。

 
  近日,中建西北院董事长熊中元受邀做客中央电视台《影响力人物》栏目,为观众解码匠心如何成就建筑经典——他投身古都西安的怀抱,谨记“拓展幸福空间”的使命,在勘察设计领域三十多年的如梦之旅,挺起了中国时代改革的建筑脊梁;他不仅仅是西安这座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同时也率领着众多良材,不断创作,树立了中国勘察设计行业的一面旗帜。
  65年三代建筑师
  奠定西安城市风貌主基调
  在中建西北院扎根西安的65年间,一代代建筑师始终坚守对中华建筑文化的传承、创新。他们一方面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又推陈出新,着眼未来。他们不仅挖掘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引进了外面的或者是西方的一些先进的设计技术和设计理念,从而造就了一批伟大的作品。建国初期,以董大酉、洪青为代表的第一代建筑师,创作了西安人民大厦、西安人民剧院、西安邮电大楼、兴庆公园等一批经典作品。其中西安人民剧院被载入了《弗莱邱建筑史》,被列为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陕西省图书馆
  改革开放以后,以张锦秋为代表的第二代建筑师,致力于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探索,践行天人合一、唱和相应的创作思想,形成了和谐建筑理论,先后创作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黄帝陵祭祀大殿、大唐芙蓉园、陕西省图书馆与美术馆、西安钟鼓楼广场、丹凤门遗址博物馆、西安世园会天人长安塔等一批经典之作。而总建筑师张锦秋本人也是首批中国工程设计大师、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首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并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陕西省最高科技成就奖”。可以说,张锦秋不仅引领西北院不断创新发展,更为中国建筑文化复兴做出了卓越贡献。

黄帝陵祭祀大殿
  之后,以赵元超为代表的改革开放后毕业的第三代建筑师迅速成长、担当重任。赵元超是我国恢复高考以来,在创作一线成长起来的中国西部地区首位全国建筑设计大师,其作品承继多元、风格各异、视野开阔,凝聚着建筑理论创新和探索的成果,彰显着中华文明的自信、自觉。主要代表作有杨凌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西安浐灞生态区行政中心、西安市行政中心、西安市南门广场综合提升改造项目、延安大剧院等。

西安市行政中心
  文化引领创新发展
  树立行业供给侧改革典范
  中建西北院是建国初期国家组建的六大区设计院之一,成立于1952年,先后隶属于国家建委和建设部,成立时的名称叫西北建筑设计公司,后来改为西北建筑设计院。1982年6月因政企分离改革,划归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更名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院,迈入了事业单位向企业化的转型;2007年由于中国建筑整体上市的需要,改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现在是排名世界500强第24位——中国建筑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大明宫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实景)
  如何围绕供给侧改革来进行转型升级,曾成为摆在所有中建设计院设计师面前的一道考题。熊中元告诉记者,全院在在总结“十一五”发展成就的基础上,确定了“十二五”期间“拉通主业链条,完善产业结构,提升整体效益,建设和合队伍”的发展新思路。在新思路的引领下,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使中建西北院的发展取得了超预期的效果,形成了以“和谐传承共生,合作创新共赢”为基本内核的中建西北院“和合”企业文化。诸多努力终究结出硕果,2016年,陕西省质量领域最高奖——政府质量奖授予了中建西北院。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评审中,评审专家组认为西北院获奖是因为有“三大亮点”:行业标杆、文化引领创新发展的楷模、行业供给侧改革创新发展模式的典范。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东航站区规划设计
  “十二五” 期间,中建西北院在主要发展思路上提出强化人才与科技工作,强化创新发展,强化国家战略的融入与服务。如今,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四个一”的发展战略思路。在平台理论的指引下,西北院对组织结构形式进行改革创新,把设计院建设成一个开放的、流动的和国际化的平台型组织;做好“两全一站式”商业模式,即以全产业链资源的整合和全生命周期为关注点,业主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关注以文物保护为核心的既有建筑的改造、提升和保护这一领域;坚守设计主业,坚守传承中华建筑文化、创新与弘扬这一份事业。

西安绿地中心双子塔
  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来源于它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的吸引力来源于独特的城市魅力。城市的建筑风格是胸藏经纬绣华屋的智慧结晶,也是一代建匠以作品立世、服务社会的不懈追求。在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科技水平迅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人也更注重建筑的精神性与环保性。而让城市充满活力,让百姓更加受益,一代又一代的“中建西北人”用他们的智慧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将一座座享誉海内外的建筑屹立在古城西安的土地上。他们以作品立世,以服务为追求,不仅成为这座城市发展创造者和见证者,也书写了中国勘察设计行业的传奇与辉煌。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