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标准”成为“通用语言” 高铁、桥梁、港口走上国际市场

2017-11-15 126 0

  近段时间,“中国标准”风头正劲,每天行驶在高速铁路网上的“复兴号”就是这股风头的引领者。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不少海内外旅客亲身领略了拥有“纯中国血统”的“复兴号”魅力。当然,也正是在“中国标准”的引领下,以高铁、桥梁、港口为代表的我国优势产业更加深入地走上了国际市场。

  何为“标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标准已成为世界的“通用语言”,更是国际贸易的“通行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标准制定者等同于行业领军者,就像英特尔确立了中央处理器标准、苹果主导了手机应用标准,由此才能牢牢掌握住国际市场竞争的话语权。或许,这就是“得标准者得天下”“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等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语中蕴含的道理。

  因为深谙上述道理,近年来,我国在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上不遗余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数据显示,从1947年该组织成立至2000年,中国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为13项;但2001年至2015年,中国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实现跨越式增长,达到182项,且这一增长还在进一步加速。如今,“中国标准”日益成为“世界标准”,打动国际市场和海外客商的,不再仅仅是我国产品的价格和工作速度,还有底气更足的质量和令人惊艳的创新技术。

  不过,“中国标准”走出去仍然存在诸多掣肘的现实,需要在修正不足中加速前进。“中国标准”国际化任重道远,要想真正达到让“中国标准”成为世界“通用语言”的目标,无论企业还是政府层面,都应继续努力。

  企业是“中国标准”的主要参与者,要通过国际标准化合作助推“中国标准”走出去。具体来说,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国际标准的关注度,储备一批精通语言、理解技术、熟悉国际标准制定规则的复合型人才,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同时,重点关注技术创新与标准制定融合发展,利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形成的自主创新技术,研究制定可以在世界通行的“中国标准”;依托“一带一路”建设等有利条件,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开展标准化合作,实现“中国标准”走出去,并以此带动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走出去”。

  政府是“中国标准”的推动者,要通过营造良好环境助推“中国标准”走出去。具体来说,就是要推进国内标准的统一与升级,加强与国际各标准组织的合作,提升中国在国际标准体系中的参与度与话语权,并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通过在相关国家和地区建设样板项目等方式,加快“中国标准”走出去。同时,在标准翻译和对外宣传推广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使行业急需的英文版本标准成为体系,使新技术、新领域标准的反应速度更能跟得上发展实际。

  总之,“中国标准”的成色代表着中国经济的质量,“中国标准”的走出去代表着中国软实力的提升。中国高铁已经走出了一条从引进消化、整合创新到最终超越欧美水准的行业标准逆袭之路,我们有理由相信,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中国标准”有实力成为世界的“通用语言”。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