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横琴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获得“鲁班奖”

2017-12-01 207 0

  近日,珠海横琴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获得了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鲁班奖”,成为全国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横琴管廊是国内已竣工里程最长、纳入管线种类最多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地下蛟龙 横琴“动脉”
  横琴管廊位于珠海市新区,是在海漫滩软土区建成的国内首个成系统的综合管廊,总长度为33.4公里,投资22亿元,包括一舱式、两舱式和三舱式3种断面形式,沿市政主干路网呈“日”字形布置,设置控制中心监控管理综合管廊运行情况,系统性地服务整片新区,满足新区开放岛、活力岛、智能岛、生态岛的规划理念的需求。管廊纳入给水、电力、通信、冷凝水等6种管线,同时配备有计算机网络、自控、视频监控和火灾报警四大系统,具有远程监控、智能监测(温控及有害气体监测)、自动排水、智能通风、消防等功能。
  2009年的横琴,没有宽敞的马路,没有林立的高楼,全岛蕉林遍地,分布着大量的鱼塘、沼泽,要在这里“锻造”横琴“大动脉”,无疑于在“豆腐”里建地下“长城”。面对挑战,中冶集团中国二十冶的建设者没有退缩,而是把几十年冶金工程建设领域中对水电气等管道的严格要求应用到管廊建设中,以工业化的严谨思维、以创鲁班奖的严格要求开始了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管廊建设。自2010年5月横琴环岛北路打下综合管廊第一根桩开始,至2013年11月最后一段管廊主体结构浇筑完成,建设者们走过了3年多漫漫管廊锻造“长征路”。
  管廊先行者,摸着石头过河。当时国内综合管廊建设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也没有出台相关的设计和施工规范,建设没有规范可以遵循,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工作千头万绪。
  为了实现国际化、超前的规划设计理念,建设者大胆进行创新。多规合一。在规划阶段,将全岛规划和管廊专项规划统筹考虑,多次组织设计单位认真梳理横琴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布局、规模等基本数据,从管廊断面大小、覆土深度、平面位置、竖向布置到仓体分割、管线排列、维护检修、通风、消防以及监控等多方面考虑,不断优化、细化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地实现管廊规划、设计的合理化、科学化。不断优化设计方案,综合考虑横琴未来发展空间,结合入廊管线的特殊要求,将市政管线由“平面错开式”变为“立体集约式”布置,并首次将220千伏电力电缆纳入综合管廊,首次每隔0.8公里设计踏步式出入口、方便检修,同时与周边景观协调设计,彰显生态、和谐的自然景观。
  科技攻关 “豆腐”里绣花
  横琴遍布自然河渠、鱼塘、香蕉地,大部分是深达30米的高含水率流塑淤泥,塑性指数高、渗透性差、强度极低,部分地区存在花岗岩层、岩面浅、起伏变化大,局部地区分布较厚乱石层、地质差、建设条件复杂。施工需要面对地下淤泥平均深度25米、最深达42米、含水率高达60%~80%的深厚淤泥地质。在如此深的淤泥上建设地下工程,无异于在“豆腐”里绣花。本着对质量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建设者先期组织技术研讨会数十次,为确保找到最佳软地基处理方案,还请来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对技术进行把关。
  在全力推进项目进度的同时,建设者大力开展科技攻关,以技术创新引领横琴管廊建设,为项目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工程推广应用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中的8大项27个子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5项,其中有4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授权专利31件,其中发明专利11件,形成部级工法5项。采用的自主研发的复杂地貌条件下市政道路及综合管廊建造成套技术,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综合管廊施工的多项技术难题,创新科研成果为全国综合管廊建设提供了诸多宝贵经验。
  精心策划 创精品工程
  该工程开工伊始就确立创建“鲁班奖”的目标,配备强有力的管理团队,成立创“鲁班奖”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质量创优规划,认真部署实施,保证创奖目标的实现。
  在此基础上,项目团队还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以规范化的管理,有效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共制定了《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管理办法》、《设计变更管理办法》、《工程质量奖惩管理办法》等26项管理办法,建立了项目月度综合考评制度,奖优罚劣,通过“7个大项、136个小项”的综合考评、竞赛,全方位管理和监督施工过程。
  经过努力,管廊整体质量优良,细部美观。主体结构无沉降、无裂缝、无渗漏;混凝土结构内实外光、平整顺直、棱角清晰;设备安装布局合理、运行稳定、联动顺畅;各类管线敷设固定牢靠、标识清晰、整齐美观……艰辛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横琴综合管廊的成功建成并投入使用,为2012年首部《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的出台提供了重要案例借鉴,同时也为2015年管廊规范的修编以及国内首部综合管廊地方性法规《珠海横琴新区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条例》的出台提供了宝贵经验。
  横琴综合管廊为国内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树立了标杆,为市政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提供了成功典范,大力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促进了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