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成都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强力实施“东进”战略,跨越城市东缘的龙泉山,规划建设一个“新成都”。由锦江时代的“两江环抱”到龙泉山时代的“一山连两翼”,成都城市格局正迎来千年之变。
“东进”交通先行,在城市发展格局的演变中,轨道交通是最先延伸的触角。
记者了解到,成都市正抓紧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优化工作。其中,规划远期(2035年)总规模1696公里;整合铁路公交化运营线路(成都市境内860公里),直接服务于市域范围内的轨道交通线路(城轨+铁路公交化)达到近2556公里。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核心区的规划线网密度达到1.3km/km2以上,与东京目前线网密度相当,可实现轨道交通车站10~15分钟步行可达。规划可实现轨道交通占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80%,而目前东京为90%。线网密度和轨道交通分担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规划实现后可进一步优化居民交通出行结构,提升居民出行品质。
2018年,计划高质量开通地铁1号线三期工程和3号线二三期工程,届时地铁运营里程达225公里,轨道交通公交分担率有望达50%。
“东进”交通先行 规划龙泉山轨道交通旅游环线
成都轨道集团专职董事于波介绍,根据东进区域城市功能、性质、规模、居民出行特征、产业布局等,成都正在精准规划、科学优化东进区域轨道交通线网。其中重要的一条是高水平规划龙泉山轨道交通旅游环线,支撑“一心两翼”的战略布局。
于波表示,推进“东进”,既要加强中心城区与“东进”区域的轨道骨干线路连通,实现区域内部可达,提升组团联系;又要增加天府新区核心区与空港新城核心之间的轨道交通直接联系,保障服务水平。结合“东进”各个新城的总体规划,完善片区轨道交通线网,实现组团间的快捷联系和组团内的有效覆盖。并充分发挥双机场辐射功能,提升区域轨道交通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构建区域开放型运输网络和多枢纽交通体系。
“‘三铁融合’需要在东进区域落实。”于波说,实现东进区域城市轨道交通与国铁干线、市域铁路的便捷换乘和功能互补,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各种交通方式互补的交通体系,可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功能整合,引领东进新城的发展,支撑“一心两翼一区三轴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
“1小时交通圈” 构建国铁干线、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高度融合的综合轨道交通体系
记者了解到,在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宏观目标指导下,成都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三铁融合”工程, 实现城区与郊区的轨道交通全覆盖,构建国铁干线、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相互融合、功能互补、资源共享、便捷换乘的综合轨道交通体系。
对老百姓来说,“三铁融合”最大的变化是国铁市域公交化列车的开行。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总工程师王海波介绍,成都将通过实施14条国铁公交化改造,共计560公里,打造成都平原城市群1小时交通圈。“国铁开行公交化列车后,生活在这座城市,工作在另一座城市的候鸟族就会越来越多了。”
国铁公交化,还会涉及站点改造。记者了解到,成都将实施成都西站等34个站点改造,其中新增9个、在建6个、既有11个、改造6个、近期规划2个。按照“三铁融合”改造的犀浦站项目就是全国第一个实现国铁与地铁同台换乘的站点。
犀浦站既是成灌快铁的站点,又是成都地铁2号线的站点,同台换乘涉及到安检、售票等许多环节。通过成都市政府与成都铁路局签署安检互信互认协议,站台已实现动车与地铁同站台交互换乘,换乘时间由15分钟缩减到2分钟,有效促进客流增长。在站台内,乘客还能无缝衔接铁路、地铁、公交、出租车、长途客运等多种交通方式,无需走出站台。站点还通过全面开通“中铁银通卡”支付功能,持卡乘客直接刷卡乘车,大幅提升了公交化运营服务能力和水平。未来,这样的站点将会不断涌现,促进成都的“三铁融合”。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