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飞香做客“对话新国企 奋进新时代”两会访谈节目,聚焦“做强、做优、做大中国制造”。以下为访谈内容:
刘飞香(右)做客“对话新国企·奋进新时代”系列访谈
主持人:聚焦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经济网演播室,我是主持人郝文。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国资委新闻中心、国资委网站 联合主流媒体共同推出“对话新国企·奋进新时代”系列网络访谈。深度对话国资央企负责人和专家学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新思想、新发展理念,详解国企改革发展的热点话题。今天的主题是“做强、做优、做大中国制造”。首先介绍今天请来的嘉宾,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飞香先生,刘总欢迎您。
刘飞香:您好。
主持人:在您看来在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方面,国有企业面临着哪些最大的机遇和挑战?
刘飞香:对我们国有企业来说,目前应该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实施的“走出去”战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给我们企业“走出去”带来很大的机遇。第二,中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实现这样宏伟的奋斗目标,在经济上有很多改革措施。比如说我们正在进行的供给侧改革,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给我们国有企业带来了很多市场的商机。第三,数字化与智能化。这是今后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面临的问题,如果说不抓住数字化和智能化这个大好机遇,那么企业就会下滑。因此,这三个方面的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所谓的挑战就是,如果企业抓不住这三个方面的机遇,就变成挑战了。
主持人:就像您所讲的,自动化、智能化已经是企业面临的未来的挑战发展方向。请问,铁建重工在高端地下工程装备方面,研究和创造了哪些代表性产品?
刘飞香:以盾构机和TBM为代表的高端地下工程装备,9年前我国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但这个垄断局面在2009年被铁建重工一举打破。我们依靠中国铁建长期积累的地下工程技术、施工经验和国外装备使用教训,经过不断的关键技术攻关,铁建重工已经成为全球唯一同时具备盾构法、钻爆法等多种地下施工装备研制能力的企业,产品覆盖铁路、公路、地铁、水利、矿山、城市、军事等行业的地下工程,多项产品填补了世界空白或国内空白。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技术相比,目前我们的盾构法施工装备是处于并跑水平;但我们的钻爆法施工装备已经处于领跑水平,智能化程度超越行业同类产品。
在首台套产品上,自主研制开发了一大批具有原创性、创新性、战略性、颠覆性的国内和全球首台套产品共30余项,全球首台煤矿斜井双模式TBM、全球首台永磁电机驱动盾构机、全球首台护盾式掘锚机、全球首台全智能型混凝土喷射机、国产首台大直径敞开式TBM、国产首台小曲线长距离硬岩顶管机、国产首台全智能三臂凿岩台车、隧道智能化多功能作业台车等相继问世,应该说都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主持人:在高端地下工程装备方面,铁建重工已经实现了,从跟着国外的先进国家跑,到跟他们并跑,甚至于在某些方面处于领跑阶段,这样一个发展历程。除了高端地下工程装备产业,铁建重工还在哪些领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刘飞香:我们还有两个先进产业板块,第一个是轨道系统产业。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道岔、弹条扣件、闸瓦自动化生产线,主要是我们的高速铁路,过去我们高速铁路的道岔和弹条扣件,大家知道的北京到天津的高速铁路,郑州到西安的高速铁路,这是我们国家第一批先进的高速铁路。当年高速道岔和高速弹条科技全部靠德国和法国进口,我们2008年率先实现了高速铁路道岔国产化,现在350公里、250公里弹条扣件和高速道岔非常普遍,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们前几年在国内试验的高速道岔的速度达到280公里,就是我们铁建重工生产的,更多的产品现在远销美国、加拿大、非洲、西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第二个产业板块就是大型养路机械产业。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了捣固、稳定、道砟清筛、配砟整形、物料运输、钢轨处理等多个系列的60多个产品,实现了枕下、轨上、空中立体化、系列化配套齐全的产品格局,都是填补国内的空白。那么这个企业目前是在昆明,也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它的行业地位是处于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这么一个技术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飞香
主持人:铁建重工这十年来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在机制改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刘飞香:铁建重工从零起步,从无到有,主要是加大创新,包括战略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在制度创新上更多的是以机制创新这一块,我们主要是抓住几个关键环节,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深化人事用工制度改革。第一个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第二个是创新选人用人的机制,拓展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第三个是创新考核竞聘机制。我们铁建重工率先在国资系统实现了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升能降的三项制度改革已经常态化,三项制度的改革成为国资委推广的一个典型。另外,以人的业绩为导向,改革完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以职衔为基础,建立并完善了与职务、职衔紧密结合的薪酬福利激励体系,我们薪酬分配既基于岗位、能力和资历,更体现工作业绩和工作态度,我们主要是想培养复合型人才。另外,关键是以研发项目制为核心,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我们这种创新是一种开放性的创新,既要外部技术人员参与进来,充分利用外部技术人员和施工工法经验,又能够打通企业内部的部门墙、专业墙。
主持人:我们也知道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在您看来,如何通过加强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工作来增强和和激励这些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呢?
刘飞香:实际上国有企业的党建是国有企业最大的优势,这是任何一家国外企业,或者国内的集团民营企业,一般民营企业是不可比拟的。我们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建的优势,在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致力于把党建工作当作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打造。所以说任何一个企业筛选,我们率先在国有企业,把党建作为核心竞争力来打造的一个典型。我们积极以“党建+”这个理念来谋划推进党建工作,全面推进“党建+”落地实施,我们要把“党建+”,就是要把党建的建设引入到企业各项工作中,党建就好比一个人的血液、细胞,它渗透到身体的各个方面、各个地方,“党建+”就是这种作用,我们把党建优势转化为集团的发展动能和核心竞争能力。根据十年的实践证明,的确我们是抓到了“根”和“魂”,抓到了点子上,应该说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主持人: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产业,您刚才一直提到了智能创新、自主创新,创新驱动是推动产品产业提质升级的主引擎,请问铁建重工在科技创新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秘诀?
刘飞香:我们集团从成立伊始,就对产品产业做了一个定位。我们的定位就是必须是行业最前沿这么一种概念。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专注于与施工工法密切关联的非标个性化、定制化的高端装备研发,这是我们中国铁建的一大优势。因为我们中国铁建是一个大企业,就是以施工工程为主,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和技术,这是一般的工程机械企业,或者其他的大型工程机械企业做不到的;第二个是我们只开发能够填补国内空白,或者说世界空白的产品,也就是说国内有的产品原则上我们不开发;第三点就是所研发出来的产品,科技水平必须处于国内领先,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必须达到行业的前二。过去是前三,我们现在又往前走了一步,必须要达到前两名,我们才让这个产品发展下去。否则,我们如果经过努力,争取还不能进入市场前两名的话,我们就坚决地淘汰。
比如说现在由于这三点,我们目前达到的效果是盾构处于国内第一,TBM也是处于国内第一,特种施工装备也是处于国内第一,甚至是全球第一,我们的大型机械是处于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我们的轨道道岔是处于国内第二,我们的高速弹条扣件处于国内第一。我们除了道岔第二,其他全部是第一。我们道岔也争取能达到第一。
主持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科学规划了“中国制造2025、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蓝图,中国高端地下工程装备产业要继续引领全球技术和市场变革,您认为应该在哪些地方持续发力呢?
刘飞香:应该说21世纪是地下工程的大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李克强总理2016年在考察武汉的时候,也提出要发展地下管廊,避免城市动辄“开膛破肚”。实际上制约地下空间开发、地下隧道继续进步的主要的原因,还是地下工程装备。先进实用的地下工程装备是推动地下工程技术进步的主要推手,我刚才说了同时又地下工作的主要瓶颈。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地下工程装备不同于地面工程机械,平常我们讲的工程机械都是地面的。地下装备的技术难度极大、风险极高,除了需要先进的技术装备之外,更要依托丰富的地下工程技术和施工经验,也就是说还要在准备获得目标工程设计图纸和地质、水文等这些勘探数据之后,才能对相应的工程装备进行一对一地研发设计和定制化制造,就是我们地下工程装备它是一种量体裁衣的这么一种设计制造。
刘飞香:目前我们铁建重工正在向全自动化装备的目标进军,现在我们已经达到了半智能化,就是说每一台施工装备要让它变成一台大型机器人。那么我们目前正在向全智能化装备的目标进军,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继续指引,我们采取虚拟设计、仿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信息化等这些先进技术,我们铁建重工正在与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同研究,来实现铁路隧道智能建造,铁路隧道智能建造是去年铁总和国家科技部共同提出的一种新的概念、一种新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要实现隧道内无人作业、黑灯作业,就是隧道里面没有人,但是通过在地面操作,实现隧道的十多种不同的施工装备全部要实现智能化,让地下的施工装备在隧道内有序地作业,这样我们就能达到安全、高效、优质、环保和经济的目的。我们现在开发的这套全智能化装备系统,预计今年下半年在高速铁路隧道工程中来试用和试验。为了实现我国地下工程装备技术水平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并且实现我国成为全球地下工程技术及装备的国际标准制造者,这次在两会上我提了个建议,就是建议要组建全球领先的国家地下工程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这个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主持人:《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您对推进智能制造有哪些构想?将如何实施?
刘飞香:应该说我们铁建重工下一步的大战略就是“数字化+”的转型战略,在铁建重工我们制定了一个“两型三化九力”战略,“两型”就是要打造创新型和服务型企业,“三化”就是数字化、全球化、专业化。九种能力,就是九种核心竞争能力。那么所有这些都是以数字化作为依托,就是今后我们铁建重工的发展战略是以数字化作为依托。今后铁建重工要发展,也是以数字化作为依托,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个挑战。如果说数字化转型升级不到位,那就是说这个企业就要翻船,如果说数字化转型升级做得好,这个企业就会翻身,要么翻身、要么翻船,所以数字化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来说我们有“五化”,一个是以研发设计数字化为龙头,就是把产品设入电脑、把车间搬进电脑、把隧道建到电脑,满足客户定制化、个性化、多样化和快速交互的目标要求,这是一个核心龙头;第二个是以产品智能化为目标,研发具有智能感知和分析决策功能的隧道智能施工机器人,逐步实现地下施工的无人作业、少人作业;第三个是以生产智能化为保障,我们才能精益流水线,以及智能生产与检测设备,建设数字化智能车间,中央智能物流体系和高效供应链系统,这是一个全套的系统;第四个是以服务智能化为抓手,通过信息互通、设备互联、环境模拟、远程监控,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大数据系统,为客户、为业主提供全天候、及时在线的设备与施工服务;第五个是以管理智慧化为重点,我们将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引入到信息化系统之中,通过全流程型业务驱动和全球供应链协同,构建财务统管、风险预控、信息安全的智慧管理和稳健的运作体系。
主持人:铁建重工在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方面,有哪些新的布局和举措?都有哪些进展?
刘飞香:我们铁建重工经过认真地思考,我们构建了“4+X”产业布局,这个“4”就是掘进机、轨道系统、特种装备、大型养路机械“4”个成熟的产业模块,对于这“4”个成熟的产业板块,我们要逐步扩大在全球的影响力,我们要保持一个较高水平的规模和利润增长速度,我们要争取持续远远地成为全球第一的地位,为新产业的孵化和发展做出贡献。所谓“X”,是指我们铁建重工远不满足这4个成熟的产业板块,我们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开发出新的产业板块。比如说我们现在正在打造新型轨道交通装备,正在探索新能源装备,正在探索高端农业机械等这些新兴产业板块。新型轨道交通装备主要是以磁浮技术为代表,我们现在正在建设一个大型的试验场和产业园区。
主持人:我们不仅仅满足在四个板块上取得的成功,我们要在“X”、要在未知的板块上追求更大的成功?
刘飞香:对,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再过三年,因为去年2017年我们的经营规模已经超过了100个亿,净利润已经达到了15个亿。我们想用三年的时间营业收入达到300个亿,然后净利润达到40亿以上,我们除了做好4个成熟产业板块之外,我们还要发展新产业,还要重组、兼并一些新技术的产业,比如说新能源、清洁能源,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一些工作。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了咱们铁建重工打造的“4+X”的产业格局板块,您认为铁建重工应该如何在提升发展质量上发力呢?
刘飞香:今年铁建重工提出了全面推进经营规模、产业规划、资本运作、资源配置、数字化等五个布局,提出了全面提升战略前瞻性、危机管控、快速反应、颠覆创新、政治大局等“五个意识”的工作思路。也就是我们要从战略和战术层面,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从整体和局部层面,来推动企业转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从去年开始,党中央已经反复提出,我们国家的经济要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主要是要强调经济的高质量。对于我们铁建重工来说,掘进机这个板块要强者恒强,继续以代表行业金字塔顶端的产品来提升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轨道系统板块要稳打稳扎,守住市场阵地,加快科技创新,实现稳中有进;特种装备板块要精益求精,以智能建造为核心,打造精品、强品,继续拓展市场;大型养路机械板块,要弯道超车,要争取尽快地达到全球第一这种行业地位。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