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央企五巨头已交卷:收入知多少?中国中冶六千亿挺进前五!

2018-04-13 2079 0

  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已经进入高潮期,一大波土豪公司陆续刷屏炫富。君不见,“三桶油”的收入是个天文数字,“四大行”的盈利可以说宇宙最强,茅台酒的分红则是个天大的馅饼……

  土豪辣么多,谁才是建筑领域最有钱的上市公司呢?那必须是建筑央企五巨头啊!目前,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中冶、中国交建2017年报已全部出炉。各企业在营业收入、新签合同额、总资产规模、净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标志着央企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注:中国电建目前尚未公布年报,故不在本文探讨之列)
一、新签合同额


(含建筑业务、房地产开发等所有合同额)

  俗话说:有“活儿”才能活,新签合同额直接反映建企揽活的能力。建筑央企家的余粮总是让人羡慕嫉妒恨,五大巨头都保持了18.5%以上的高增长率,中国建筑已经连续多年雄霸第一,中国中冶以6000亿挺进建筑业前五。中国交建实际新签合同额在万亿以上。

  那么在细分领域,五大巨头2017年经营都有哪些亮点呢?

  中国建筑房建业务依然是稳到飞起,在超高层、大型公建、大跨度厂房等优势更加鲜明;同时基础设施业务领域的专业施工能力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轨道交通领域、综合管廊领域,水运港工领域。海外规模再上新台阶,全年新签合同额2096 亿,同比大幅增长 65.7%,增势喜人。

  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则在公路工程、市政工程新签合同增幅较大,分析原因一是基建市场投融资体制发生变化,尤其对公路业务拉动作用最为明显;二是国内对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的投资增长,使得市政工程承揽增幅较大。

  2017年中国交建进行了重大业务重组,使得装备制造业务不再是其主营业务,中国交建得以更专注于核心基建业务,资源投入更为集中,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道路桥梁建设及境外市场方面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还加快了生态环保、水环境治理等新兴产业布局,培育新的增长点。

  中国中冶新签合同连续三年同比增长 20% 以上, 中标地下综合管廊项目42 个,里程 417.4 公里,总投资 452.5 亿元。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领域,中冶已经具备项目全过程、全产业链专业集成综合能力和整体优势。
二、营业收入

微信图片_20180413104451
 
  如果说新签合同额反映的是揽活能力,那么营业收入反映的就是企业的赚钱能力,这个排名和新签合同额保持一致。中国建筑成为全球首个产值过万亿的投资建设企业。不过论增长率,中国交建和中国中冶分别以11.8%和11.3%位居一二名,后劲儿较足,不可小觑。

  从人均营业收入分析,中国交建人均413万,中国建筑人均390万,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中冶都在人均250万左右。







三、净利润


  五大巨头2017年究竟赚了多少钱?还是净利润说了算。相对于上万亿的新签合同额和上千亿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显得有点可怜,只有百亿。

  不过这是实实在在留在口袋里的钱。最有钱的还属中国建筑,329亿。其次是中国交建205亿。但在增长率上,中国中铁势头最猛,达28%,说明该企业在成本管控方面成效显著。

四、毛利率


  由于企业的规模和人数不同,单纯的比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是不够的。毛利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毛利率越高则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高。央企五巨头近三年来毛利率均有小幅度下降,中国交建的毛利率连续3年最高,显示其盈利能力最好。
五、总资产


(单位:亿)

企业资产规模方面,梯队非常明显,中国建筑一直是最高的,达1.5万亿。中国交建、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三家相差不大,中国中冶由于本身市场业务的局限性,总资产不及中建总资产的三分之一,但增长率还是很可观的。

六、职工人数及学历构成
  从企业人数来看,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都超过了25万,堪称建筑领域的巨无霸,五大巨头职工人数总计达103万!人数最多的竟然不是中国建筑,而是中国中铁。

职工总数(人):中国建筑:270467/中国中铁:283637/中国铁建:261333/中国交建:116893/中国中冶:97771

  从学历构成上看,五大巨头都是本科生居多。相比之下,中国建筑和中国交建拥有的高素质人才比例较高,中国中铁拥有的中专及以下学历职工人数最多,其次是中国铁建,人才竞争力方面相对较弱。神奇的是中冶没有一个职工学历是中专及以下的。


  总体而言,中国建筑是最有钱的,中国交建是最会赚钱的,中国中铁则是最会攒钱的,中国中冶则是个潜力股,中国铁建呢,就算个绩优生吧。

  据了解,2018年中国建筑新签合同额计划超2.6万亿,营收目标超1.1万亿,中国交建新签合同额计划增长8%,营收4900亿,五大巨头在自己的核心业务方面都是最优秀的,随着施工总承包和PPP的发展,建筑市场承揽业务的界限放宽,企业经营必将越来越多元化经营,哪些企业能跟上时代步伐,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拭目以待!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