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故城宫殿地基修复 千年历史荡气回肠

2013-07-08 173 0



修复出来的汉魏故城宫殿地基

在中国丝绸之路申遗的22个名单中,汉魏洛阳故城榜上有名。这座城池当年是如何修建的,又是如何废弃的,历经朝代更替,时光变迁,一座废弃的城池又是如何被发现的?这座城池与丝绸之路又有何渊源?近日,记者实地走访,探查汉魏洛阳故城如何记录千余年前的风云变幻。

【现场】 帝都上的村庄,村民随口能讲历史典故

6月24日上午,天气格外炎热,洛阳市孟津县金村的田地里,几位农人正顶着烈日为刚刚长出不足半米的玉米锄草。他们背后是一段不高的“土坡”,东西方向绵延开来,一眼看不到头。站在凉荫里喝水暂歇的农人,指着那段“土坡”,语出惊人:“这可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城墙啊,俺脚下踩着的这块土地,千余年前是全国的都城,保存到现在不容易!”

这位农人拿起毛巾擦把汗,拉着记者坐在田埂上讲起了历史:知道周天子的大墓吗?就埋藏在金村地下;知道大禹治水时使用的大鼎吗?上世纪20年代曾经在金村地下出现过;知道汉魏洛阳故城吗?很多朝代定都于此,城池部分就埋藏在村庄的脚下。顺着老农的指示往北看,记者隐隐看到从北往南,气势恢宏地排列着几座遗迹。“那是当时的皇宫,就跟现在北京的故宫一样,是咱洛阳的‘紫禁城’。”

“俺村里人都知道,这附近有古迹,要是放在一千多年前,俺可算生活在皇城根下了,神气得很。”随后,记者漫步来到金村相邻的韩旗村,村民们正三五成群聚拢在村中央纳凉,听闻记者探访汉魏洛阳故城的故事,不少老者表示,村里人多少都了解一些。

【发现】 暴雨“冲”出古墓,拉开故城研究序幕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是公元1-6世纪,东汉、曹魏、西晋、北魏4个重要王朝的都城。” 洛阳市白马寺汉魏故城文物保管所所长聂晓雨介绍说,该城始建于西周初年,废弃于唐初,前后延续使用近1600年。

1922年的冬天,洛阳东部一个村庄的村民在刨挖药材时,偶然发现了曹魏三体石经的碑石残块。作为普通的村民,他们并不知道这块“破石头”有啥用,但古董商人拿出置换“破石头”的巨额钞票,还是引起了农民们的重视。地里挖块石头能换钱?随即引起一阵大规模、长时间刨挖石经的“风潮”。

1928年,洛阳一场大暴雨使金村部分地面塌陷,地底裂缝中露出不少精美的青铜器,地下肯定是大墓。金村发现大墓的消息不胫而走,引来了加拿大人怀履光、美国人华尔纳等“洋盗墓贼”,他们疯狂盗掘。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共盗掘出8座大型木椁墓,出土青铜器、金银器等上千件。而今,这些精美的文物绝大多数流失海外。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者阎文儒先生经过勘查,大致丈量该城址地面上残存的东、西、北墙垣的长度,并对金墉城、洛阳小城、太学、灵台遗址等位置,做出大致判断,拉开了汉魏洛阳故城真正考古学的序幕。

1961年,汉魏洛阳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该城正式派队,常年开展勘查与发掘研究工作,展开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考古研究工作。截至今日,汉魏故城的考古工作,依然没有结束。

【慨叹】 1600年建城史,无数荡气回肠的故事发生于此

汉魏洛阳故城,因汉魏之后被弃用,故以“故城”称之。然而,翻看历史长卷,这座城池历经风云,城头多次变幻大王旗,出现过许多风云人物:被刘秀称为“强项令”的董宣、看到铜驼荆棘预言国土沦陷的索靖、让《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唱的嵇康等,他们生活在一千多年前,传承下来的精神却始终不曾消散,他们荡气回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座城里。

东汉初年,董宣任洛阳令,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奴仆仗势杀人,被湖阳公主包庇。董宣拦住车杀奴,公主诉于刘秀,刘秀令其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拒不低头。刘秀了解真相后,佩服董宣的气节,封其为“强项令”,是一位硬脖子、有气节、响当当的洛阳令。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又黑暗的王朝。公元265年(泰始元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定都洛阳。当时有一个名叫索靖的人,早早就看出了西晋存在的严重问题,却无力改变,一天,他指着洛阳宫门外设置的铜驼,叹息道:“我会看到你们卧伏在荆棘中?” 数年后,索靖的预言果然应验。于是,铜驼荆棘被用来预示国之衰落。

而作为“竹林七贤”领头羊的嵇康,因得罪钟会被司马昭处死。嵇康行刑处,就位于汉魏洛阳城建春门外牛马市。临刑前,3000名太学生联名上书求情未遂。嵇康奏响《广陵散》,从容赴死,留下千古绝唱。

【渊源】 “首席”皇家寺院,丝路文化交流的“物证”

作为全国22个丝绸之路申遗点之一,汉魏洛阳故城与丝绸之路有哪些渊源呢?洛阳市白马寺汉魏故城文物保管所办公室主任陈建军接受本报专访时,回答了这个问题。

东汉时期,班超由洛阳出发,再次出使西域,恢复了中断达半个世纪的丝绸之路。随后,班超、班勇父子三通西域,东起京师洛阳、西到葱岭的万里丝绸之路上,将商队连绵万里的繁荣景象再次呈现。

除此之外,佛教传入中国,并在北魏时期盛行,也是丝绸之路与洛阳不得不说的“故事”。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白马从西域托经来到洛阳,建成白马寺;从此以后,佛教逐渐在洛阳盛行,至北魏时期已经蔚然成风,这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当时的第一皇家寺院:永宁寺。

根据《洛阳伽蓝记》卷一记载:“永宁寺,熙平元年,灵太后胡氏所立也。”“根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的永宁寺塔高约136.71米,按照现代建筑一层3米计算,永宁寺塔相当于如今45层的高楼,距离洛阳百里之遥都可以看到。”陈建军介绍,在永宁寺塔基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泥塑,其中包括比丘头像以及胡俑,为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物证”,此外,北魏永宁寺塔基遗址反映的楼阁式木塔的建筑形象,展现了印度、中亚佛塔建筑与中原传统楼阁建筑的融合,以及佛教在中原传播和本土化的发展历程。“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国,是东西方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播的重要体现。”陈建军说。

【保护】充分呈现故城文化 揭示中原“丝路”文明

目前,汉魏洛阳故城的保护正在稳步推进,宫城核心区、内城东北城墙遗址、永宁寺塔基遗址等均已完成保护展示工程,其中,宫城位于内城中部偏北,现存阊阖门遗址、2号门址、3号门址、太极殿遗址等建筑遗址,阊阖门外有“T”字形排布的铜驼街。

文物专家称,汉魏洛阳城见证了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历代位于丝绸之路东端的中华文明的发展水平,揭示了推动丝绸之路发展、保障丝路交流的中原王朝的文明特征。“对于遗址,保护与展示同样重要。历经多年的努力,我们始终在寻找两者之间的‘黄金分割点’,以更加充分地呈现汉魏洛阳故城作为一座千年帝都,所蕴藏的深厚丝路文化内涵。”洛阳市白马寺汉魏故城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员介绍说。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