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慧生态为基础 空间规划进入新时代

2018-09-28 609 0

  近日,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的2018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论坛上,自然资源部空间规划小组负责人庄少勤表示,“智慧”一词日益让人感到敬畏和谦卑。自从阿尔法狗轻松完胜人类围棋高手后,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有了全新认识。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高度、维度驱动产业革命,影响着生产资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变局。

  当前,我国已明确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在庄少勤看来,万物互联互通的数字化生态催生了新的生态文明。智慧城市是城市化3.0的重要标志,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推进“多规合一”、推动实施包括城市规划在内的空间规划统一监管,标志着我国空间规划正在进入以智慧生态为基础的生态文明新时代。

  当前,许多城市已经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治理“城市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庄少勤认为,时空一体、虚实合一的城市将呈现出六大变化:一是多中心网络化。互联网让城镇之间以及城镇内部涌现出多中心网络化的分布式空间格局,使城市更加便利、有活力,也更有韧性。二是群落式全层化。网络可达性的提高弱化了行政边界,形成了城市群、都市圈、生活圈、设计生活圈等群落的深层合作,有效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和集约发展。三是复合式社区化。数字化使生产生活更加融合,让人成为数字化的终端,虚实结合、功能复合的社区和社群成为群体活动的基本智慧单元和门户。四是体验性场景。空间开发已进化为场景营造,有时间体验感的场所才能成为场景。人们在场景中能连接世界、感知生命、创造价值。五是地域个性化。数字化促进了大规模的个性化生产和消费,决定城乡时空价值传播的将是和而不同、卓而不同的空间记忆感。六是自主性权力化。网络化是利益创造和自主分配的加速器和放大器,易自发形成马太效应和空间折叠。数字化发展会产生新的不确定性和垄断性。智慧城市在创造数字红利的同时也要防止数字暴力,要把数字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庄少勤强调,新时代的城市空间规划是可感知、善治理、自适应的智慧型生态规划,并致力于绿色发展和美好生活、致力于智慧国土和美丽中国的建设。

  由此,庄少勤指出,智慧城市在运行体系上将呈现六维驱动:一是数字驱动。要落实大数据战略,重构规划技术平台、技术标准和政策机制。要建设感知、学习、预警、安全等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空间,提高空间规划感知、认知、预知和自适应的能力。二是生态驱动。应注重生态空间发展,自然生态和数字生态决定着自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三是网络驱动。网络可以改变格局,也能改变节点功能。随着传统空间驱动转化为网络驱动,分布式的圈层、节点、门户等网络基础设施驱动并支撑着空间的发展。四是社区驱动。城市有机更新将推动社区成为宜居、宜业、宜养的微型城市。五是流动驱动。数字化激发了流量空间、模糊了日常治理的界限,城市更新、社区营造、场景再生、空间运营等将成为空间治理的常态。城市设计、社区设计、场景设计、应用设计将成为城市规划的常态。全要素将成为城市空间管制的常态。六是用户驱动。数字化模糊了生产和消费的界限、公共产品和商业产品的界限。政府、企业、社会机构和民众都是空间生产和消费的用户。政府应更好地发挥公共平台的作用,激发用户的群体智慧,使规划的过程成为用户共建、共治、共担、共享的社会建设过程。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