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塌陷为何多发?

2019-04-22 332 0

  原因
  地下管线破损渗漏

  A 道路设施老旧

  海口市政维修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道路塌陷大多数原因是地下管道出现了问题,地下管线破损渗漏跑水掏空路基是路面塌陷最根本的原因。

  而造成地下管线破损渗漏的原因则有很多,道路设施老旧是其中之一。以今年1月份南海大道发生的路面塌陷为例,雨水方沟超年限使用是主要原因。据介绍,南海大道雨水方沟建于1997年,分别位于南北两侧的机动车道下,结构为浆砌片石沟墙和钢筋砼盖板。至今,已使用22年,达设计年限。加之该路段车流量较大,重型货车较多,长期的碾轧致使原浆砌片石雨水方沟沟墙损坏,盖板弯曲变形,造成路面开裂下陷。

  “管道自身老化,一旦钢筋裸露出来,长时间接触水,就会造成腐蚀老化。”市政维修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外,车辆长期碾轧路面,造成地下管道受压破损,尤其是一些污水管线,由于污水本身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对管线内壁也会造成腐蚀,管壁有可能因此逐渐变薄,再加上外力的作用,很容易破损。

  B 连续降雨

  降雨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据介绍,沥青路面本身就渗水,长时间降雨后,雨水不断渗入路面以下,土层的含水量饱和后,就容易出现松动,而在土层的作用下,管网负荷也较重,容易造成破损。

  去年丘海大道发生的塌陷,一方面是因为丘海大道属于老旧道路,使用年限过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连日强降雨的冲刷,路基出现沉降。2015年9月,由于连降暴雨,海口曾4天发生3起塌陷事故。

  C 施工不当

  施工不当也是造成路面塌陷的诱因。比如维修、施工中造成管道破损、管道错位等,均会造成渗漏,从而导致水土流失。而在一些地下管道施工时,如果施工方超挖,就会留下塌陷隐患。一旦雨水灌入缝隙,就容易将管道周围的泥土冲散,造成坍塌。

  此外,也有人质疑是工程质量有问题,一些施工单位由于时间紧,干活比较马虎,路基夯不实、开挖施工后回填不实,给路面带来开裂隐患。对此,海口市政维修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地下有管线破损,回填不好确实会加速路面塌陷。雨水也会顺着路基缝隙流入,冲刷土层后造成坍塌。

  走访

  “大龄”道路凹陷、裂痕较多

  道路设施老化的问题在海口并不少见。据了解,海口的市政道路设计年限大多为10年到15年。但受条件影响,多条市政道路及排水管道设施虽超过设计使用年限,但至今仍在使用。

  近年来,海口市政部门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相应的维修养护。但是,很多道路路面裂纹、凹陷的情况依旧存在。龙昆南路作为海口车流量较大的道路之一,每天经过这里的车辆不计其数,给路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17日,在龙昆南路新温泉酒店公交站附近路段,记者看到,尽管路面上打了许多“补丁”,但是裂纹、坑洼依旧明显,而在一处人行道附近,路面出现了明显凹陷,凹陷范围达两三米。驶过该路段车辆,也能够明显感受到颠簸。

  在金垦路,路面裂纹随处可见,路面颜色不统一,沥青与水泥路黑白相间。整条道路上,有许多边角剥落、板块破碎、不规则裂缝、接缝料损坏的情况。而在一些位于路中间的井盖周围,凹陷情况也是肉眼可见。该路段经常有大货车驶过。

  在大英路、南宝路等路段,路面坑洼更为明显,沥青“补丁”明显高于周围路面。“感觉就像地面的小包一样,东一个西一个。”路过大英路的市民胡女士告诉记者,道路不平整既不美观,行驶时也会颠簸。

  龙华路和蓝天路是两条经过改造的路段,路况已有很大改善。但17日,记者在蓝天路看到,尽管主路已经铺设了沥青,路面平整,但路两旁有的水泥路面坑坑洼洼、凹凸不平,有的地方水泥路面已经严重损坏,其中几处路面中间都有很深的裂痕,路面平整度差,不仅影响车辆通行,而且带来安全隐患。而在龙华路,记者在路面上也发现了一些凹陷点。

  不难发现,由于海口许多道路长久使用,缺乏大修,多条“大龄”道路已不堪重负,仅靠小修小补难以彻底解决问题。

  预防

  加强巡查和城市地下规划

  预防路面塌陷,一方面需要对老旧道路进行改造提升,提高工程质量,减少管道破损渗漏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有关部门的巡查也十分重要。“每年会进行两次大型的下水管道的排查,及时发现漏水点。”作为市政道路的管养部门,海口市政维修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汛期到来前,工作人员也会加强巡查力度,以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据介绍,有的路面塌陷是有征兆的,比如路面下沉,地下自来水管线破损,路面上会出现积水。发现了这些征兆,工作人员会分析原因,及时维修。一旦发现突发情况,会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各相关单位立即组织抢修。

  此外,地下管网复杂,涉及多个部门,维修、施工往往各埋各的,也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如何做到地下空间的有序开发利用和管护,成为相关部门亟需破解的一个难题。通过逐步理顺目前地下空间等城市管理的多头管理体制,明确各方职责,统筹管理,预先探测,能够保障事故的发生发展处于受控状态。

  近年来几起重大城市道路塌陷事故,几乎都与地下管线建设的不合理或老化有关。在业内专家看来,城市地面塌陷,更多涉及城市建设的前期规划和后期管理。过去的城市规划都主要集中于地上规划,而忽视地下规划。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地下管线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就凸显了出来。伴随着管线多,检查井多,路面衔接的部分很容易出问题。

  在地下管线建设方面,海口已成为全国首批10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一,“十三五”期间,海口计划建成地下综合管廊96.47公里,总投资76.28亿元。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可以实现电力、通信、燃气、供水、污水等管线入廊,实行统一管理。由于地下管廊设计有统一的维修出入口,重复开挖路面的问题就能得到扭转。

  专家

  建议建管理问责机制

  路面塌陷危害产生后,谁来负责、如何追责,在不少人看来仍是一笔糊涂账。“对于路面塌陷,如果是由于其他单位野蛮施工造成地下管线破裂后水土流失造成的,我们也会对相关部门进行追究。”海口市政维修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但是由于他们并不是执法部门,没有执法权,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

  地下设施极为复杂,埋到地下的包括自来水管、天然气管、污水管道、雨水管道等。哪个部门的管道有问题,就把这个挖开,把这一修,修完事把再回填好。有时出现塌陷问题,很难界定到底是谁的责任。

  对于路面塌陷,有专家认为,如果有更加完善的问责制度,出了问题有人负责,也能倒逼道路建设质量更加有保障。比如,建立更为清晰的管理问责机制,相关道路、管线的产权单位应对地面及地下附属物经常性检查检测,形成制度,责任到人,区分责权,减小事故发生几率和对市民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防止出现问题时责任不清,互相推诿。

  而如果路面塌陷造成了市民财产损失或伤亡,又该如何问责呢?海口正瀚律师事务所律师黄宗瀚表示,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也就是说,路面塌陷首先应该由道路管理方赔偿受害人,有其他责任人的,受害人也可以直接要求其赔偿,在市政部门等管理方赔偿后,可向其他责任人追偿。如果道路是豆腐渣工程,那么,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他山之石

  目前,已有一些城市在预防和整治路面塌陷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比如,深圳市在2016年就发布了《深圳市地面坍塌事故应急预案(试行)》,把应对路面塌陷纳入城市安全管理和应急机制中,这就从规则上确立了灾害预防和整治的路径,有助于在最大程度上减小灾害造成的损失。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