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施工”双管齐下,为框架结构施工质量作保证

2019-06-19 288 0

  框架结构具有建筑平面布置灵活,使用空间大,便于分隔,延性较好等特点。但若因施工不到位等原因造成承载能力下降,易造成严重安全隐患。今天我们整理了框架结构设计与施工时的注意要点,一起来看吧。
  设计
  要点
  01.基础平面要点
  (1)在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大于4米)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柱下条基。并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2)当基础下有防空洞或枯井等时,可做一大厚板将其跨过。
  (3)混凝土基础下应做垫层。当有防水层时,应考虑防水层厚度。
  (4)地下室外墙为混凝土时,相应的楼层处梁和基础梁可取消。
  (5)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6)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之间的高差的1.5至2倍,否则应打抗滑移桩,防止原有建筑的破坏。建筑层数相差较大时,应在层数较低的基础方格中心的区域内垫焦碴来调整基底附加应力。
  (7)独立基础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与相近的柱做成柱下条基。柱下条形基础的底板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类似筏基中间开洞)两根柱的柱下条基的荷载重心和基础底版的形心宜重合,基础底板可做成梯形或台阶形,或调整挑梁两端的出挑长度。
  (8)采用独立柱基时,独立基础受弯配筋不必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除非此基础非常重要,但配筋也不得过小。独立基础是介于钢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之间的结构。面积不大的独立基础宜采用锥型基础,方便施工。
  (9)独立基础的拉梁宜通长配筋,其下应垫焦碴。拉梁顶标高宜较高,否则底层墙体过高。
  (10)底层内隔墙一般不用做基础,可将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局部加厚。
  (11)考虑到一般建筑沉降为锅底形、结构的整体弯曲和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协同作用,顶、底板钢筋应拉通(多层的负筋可截断1/2或1/3),且纵向基础梁的底筋也应拉通。
  (12)基础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C30,一是没用,二是容易出现裂缝。
  (13)基础底面积不应因地震附加力而过分加大,否则地震下安全了而常规情况下反而沉降差异较大,本末倒置。
  02.楼梯设计要点
  (1)应注意:梯梁至下面的梯板高度是否够,以免碰头,尤其是建筑入口处。
  (2)梯段高度高差不宜大于20mm,以免易摔跤。
  (3)两倍的梯段高度加梯段长度约等于600mm。幼儿园楼梯踏步宜120mm高。
  (4)楼梯的建筑做法一般与楼面做法不同,注意楼梯板标高与楼面板的衔接。
  (5)注意当板式楼梯跨度大于5m时,挠度不容易满足。应注明加大反拱或增大配筋。
  (6)当休息平台板为悬挑板时,其内部的楼梯梯段板负筋应大于休息平台板的板上筋,长度也应大于平台板筋。
  (7)楼层处的休息平台板的配筋应与楼层板统一考虑配筋,主要是板的负筋。
  03.梁设计要点
  (1)梁上有次梁处(包括挑梁端部)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梁上小柱和水箱下,架在板上的梁,不必加附加筋。可在结构设计总说明处画一节点,有次梁处两侧各加三根主梁箍筋,荷载较大处详施工图。
  (2)当外部梁跨度相差不大时,梁高宜等高,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当梁底距外窗顶尺寸较小时,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顶。外部框架梁尽量做成外皮与柱外皮齐平。梁也可偏出柱边一较小尺寸。梁与柱的偏心可大于1/4柱宽,并宜小于1/3柱宽。
  (3)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还应加附加箍筋。
  (4)梁上有次梁时,应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此条是从弹性计算角度出发)。当采用现浇板时,抗扭问题并不严重。
  (5)原则上梁纵筋宜小直径小间距,有利于抗裂,但应注意钢筋间距要满足要求,并与梁的断面相应。箍筋按规定在梁端头加密。布筋时应将纵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小断面的连续梁或框架梁,上、下部纵筋均应采用同直径的,尽量不在支座搭接。
  (6)端部与框架梁相交或弹性支承在墙体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简支考虑,但梁端箍筋应加密。
  (7)考虑抗扭的梁,纵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和梁宽,即要求加腰筋,并且纵筋和腰筋锚入支座内箍筋要求同抗震设防时的要求。
  (8)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载宜由箍筋承受,或适当增大箍筋。梁支承偏心布置的墙时宜做下挑沿。
  (9)挑梁宜作成等截面(大挑梁外露者除外)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变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变截面挑梁的箍筋,每个都不一样,难以施工。变截面梁的挠度也大于等截面梁。挑梁端部有次梁时,注意要附加箍筋或吊筋。一般挑梁根部不必附加斜筋,除非受剪承载力不足。对于大挑梁,梁的下部宜配置受压钢筋以减小挠度。挑梁配筋应留有余地。
  (10)梁上开洞时,不但要计算洞口加筋,更应验算梁洞口下偏拉部分的裂缝宽度。梁从构造上能保证不发生冲切破坏和斜截面受弯破坏。
  (11)梁净高大于500mm时,宜加腰筋,间距200mm,否则易出现垂直裂缝。
  (12)挑梁出挑长度小于梁高时,应按牛腿计算或按深梁构造配筋。
  (13)尽量避免长高比小于4的短梁,采用时箍筋应全梁加密,梁上筋通长,梁纵筋不宜过大。
  (14)扁梁宽度不必过大,只要钢筋能正常摆下及受剪满足即可。因为在挠度计算时,梁宽对刚度影响不大,加宽一倍,挠度减小20%左右。相对来讲,增大钢筋更经济,钢筋加大一倍,挠度减小60%左右,同时梁的上筋应大部分通长布置,以减小混凝土徐变对挠度的增大,如果上筋不小于下筋,挠度减小20%。
  (15)框架梁高取1/10~1/15跨度,扁梁宽可取到柱宽的两倍。扁梁的箍筋应延伸至另一方向的梁边。
  (16)当一宽框架梁托两排间距较小的柱时,可加一刚性挑梁,两个柱支承在刚性挑梁的端头。
  (17)梁宽大于350mm时,应采用四肢箍。
  04.柱设计要点
  (1)地上为圆柱时,地下部分应改为方柱,方便施工。圆柱纵筋根数最少为8根,箍筋用螺旋箍,并注明端部应有一圈半的水平段。方柱箍筋应使用井字箍,并按规范加密。角柱、楼梯间柱应增大纵筋并全柱高加密箍筋。幼儿园不宜用方柱。
  (2)原则上柱的纵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柱内埋管,由于梁的纵筋锚入柱内,一般情况下仅在柱的四角才有条件埋设较粗的管。管截面面积占柱截面4%以下时,可不必验算。柱内不得穿暖气管。
  (4)柱断面不宜小于450mm×450mm,混凝土不宜小于C25,否则梁纵筋锚入柱内的水平段不容易满足0.45La的要求,不满足时应加横筋。异型柱结构,梁纵筋一排根数不宜过多,柱端部纵筋不宜过密,否则节点混凝土浇筑困难。当有部分矩形柱部分异型柱时,应注意异型柱的刚度要和矩形柱相接近,不要相差太大。
  (5)柱应尽量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来满足轴压比的限制,减小断面尺寸。
  (6)尽量避免短柱,短柱箍筋应全高加密,短柱纵筋不宜过大。
  (7)考虑到竖向地震作用,柱子的轴压比及配筋宜留有余地。
  (8)独立柱上或柱的中部(半层处)有挑梁时,挑梁长度应有限制。
  05.其他要点
  (1)抗震验算时不同的楼盖及布置(整体性)决定了采用刚性、刚柔、柔性理论计算。抗震验算时应特别注意场地土类别。8度超过5层有条件时,尽量加剪力墙,可大大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梁柱刚接体系,但也允许部分的框架梁搭在另一框架梁上。应加强垂直地震作用的设计,从震害分析,规范给出的垂直地震作用明显不足。
  (2)雨蓬不得从填充墙内出挑。大跨度雨蓬、阳台等处梁应考虑抗扭。考虑抗扭时,扭矩为梁中心线处板的负弯距乘以跨度的一半。
  (3)框架梁、柱的混凝土等级宜相差一级。
  (4)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梁或过梁等截面较大时,应验算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5)出屋面的楼电梯间不得采用砖混结构。
  (6)框架结构中的电梯井壁宜采用粘土砖砌筑,但不能采用砖墙承重。应采用每层的梁承托每层的墙体重量。梯井四角加构造柱,层高较高时宜在门洞上方位置加圈梁。因楼电梯间位置较偏,梯井采用混凝土墙时刚度很大,其他地方不加剪力墙,对梯井和整体结构都十分不利。
  (7)建筑长度宜满足伸缩缝要求,否则应采取措施。如增大配筋率,通长配筋,改善保温,铺设架空层,加后浇带等。
  (8)柱子轴压比宜满足规范要求。
  (9)当采用井字梁时,梁的自重大于板自重,梁自重不可忽略不计。周边一般加大截面的边梁。
  (10)过街楼处的梁上筋应通长,按偏拉构件设计。
  (11)电线管集中穿板处,板应验算抗剪强度或开洞形成管井。电线管竖向穿梁处应验算梁的抗剪强度。
  (12)构件不得向电梯井内伸出,否则应验算是否能装下。电梯井处柱可外移或做成L形柱。
  (13)验算水箱下、电梯机房及设备下结构强度。水箱不得与主体结构做在一起。
  (14)当地下水位很高时,暖沟应做防水。一般可做U型混凝土暖沟,暖气管通过防水套管进入室内暖沟。有地下室时,混凝土应抗渗,等级S6或S8,混凝土等级应大于等于C25,混凝土内应掺入膨胀剂。混凝土外墙应注明水平施工缝做法,一般加金属止水片,较薄的混凝土墙做企口较难。
  (15)采用扁梁时,应注意验算变形。
  (16)突出屋面的楼电梯间的柱为梁托柱时应向下延伸一层,不宜直接锚入顶层梁内,并且托梁上铁应适当拉通。错层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女儿墙内加构造柱,顶部加压顶。出入口处的女儿墙不管多高,均加构造柱,并应加密。错层处可加一大截面梁,上下层板均锚入此梁。
  (17)等基底附加压力时基础沉降并不同。
  (18)应避免将大梁穿过较大房间,在住宅中严禁梁穿房间。
  (19)当建筑布局很不规则时,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布局做出合理的结构布置,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如建筑方案为两端较大体量的建筑中间用很小的结构相连时(哑铃状),此时中间很小的结构的板应按偏拉和偏压考虑。板厚应加厚,并双层配筋。
  (20)较大跨度的挑梁下柱内跨梁传来的荷载将大于梁荷载的1/2。挑板道理相同。
  (21)挑梁、板的上部筋,伸入顶层支座后水平段即可满足锚固要求时,因钢筋上部均为保护层,应适当增大锚固长度或增加一10d的垂直段。
  施工
  要点
  框架结构吊装要点
  1、柱的吊装
  (1)柱的绑扎和起吊。上层柱的底部都有外伸钢筋,吊装时应采取保护措施,以防止碰弯钢筋。同时,可采用钢管保护柱脚外伸钢筋以及用钢管三脚架套在柱端钢筋处或用垫木保护等方法保护外伸钢筋。
  (2)柱的临时固定和校正。临时固定和校正可采用方木或管式支撑进行,管式支撑为两端装有螺杆的钢管,上端与套在柱上的管箍相连,下端与楼板上的预埋件连接。柱子的校正工作应多次反复进行。第一次在起重机脱钩后焊接前进行初校;第二次在柱接头电焊后进行,以校正因焊接引起钢筋收缩不均而产生的偏差;第三次在柱子与梁连接和楼板吊装后,为消除荷载和电焊产生的偏差,还要再进行校正。
  (3)柱接头施工。1)榫式接头。上柱下部有一榫头承受施工荷载,上柱和下柱外露的受力钢筋用坡口焊连接,并配置一定数量的箍筋,最后浇灌接头混凝土形成整体。2)插入式接头。上柱下部做成榫头,下柱顶部做成杯口,上柱插入杯口后用水泥砂浆灌注填实。这种接头不需焊接,吊装固定方便。3)浆锚式接头。将上柱伸出的钢筋插入下柱的预留孔内,然后用水泥砂浆灌缝锚固上柱钢筋,形成整体。
  2、梁、板的吊装
  框架结构的梁可预制成普通梁和叠合梁两种。叠合梁上部留出120~150mm的现浇叠合层,以增强结构的整体性。框架结构的楼板多为预应力密肋楼板、预应力槽型板和预应力空心板等。楼板一般都是直接搁置在梁上,接缝处用细石混凝土灌实。其吊装方法与单层工业厂房基本相同。
  设置构造柱
  框架结构中墙长度超过两倍层高时,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注意不可使构造柱形成悬臂柱,应在构造柱顶部与梁底部进行可靠连接,并确保构造柱两端钢筋插入梁内的长度满足锚固要求。
  梁柱节点箍筋施工
  (1)在钢筋下料加工时,可以考虑增加若干根与箍筋同级别的短钢筋;具体长度可以根据节点区箍筋的高度进行确定,箍筋开口处必须先焊接好,然后把柱箍筋按照设计的间距用短钢筋焊接好,在箍筋每边或两边相对焊接好就可以,最后加工成上下开口四周封闭的骨架。
  (2)在安装梁钢筋前,把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然后用垫木搁置在楼板模板的面上,然后穿梁纵向钢筋并把它绑扎,待梁钢筋安装完,在进行沉梁时,节点区骨架就与梁整体下落,并且不会出现变形、开口问题。这种方法不仅可保证节点区箍筋的间距与数量,而且实施效果非常好,并且节点区箍筋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在按规范柱纵筋容许搭接时,施工人员必须在下部柱筋搭接部位末端延伸至150mm,并且应该向外弯折1d,使上部柱纵筋通过此弯折段时与下部柱纵筋轴线对齐,并且在弯折处增加构造焊,这样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没有增加过多的工作量。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