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1 515 0
近日,武汉大东湖深隧项目首个盾构区间贯通。此次贯通区间长3613米,是湖北省采用盾构法施工的最长隧道。
“水下接收”化解施工风险
本次盾构接收处深32米,处在富水砂层和岩层交界面,降水施工困难,进洞过程稍有不慎,会导致地下水和泥沙进入竖井内,引发地表沉降,影响周边建筑环境。
经过充分论证,项目采用“水下接收”形式,最大程度降低盾构机接收风险。
首先在竖井内灌入20米深,约4000立方米的水,使地连墙内、外水压平衡。
然后让盾构机在水底掘进,完成管片拼装,注浆封堵管片和竖井结构之间的缝隙,防止地下水涌入。
最后清理基坑内泥水,成功接收的盾构机缓缓显露出来。
“14个月”挑战最长区间
盾构机自2018年8月始发,历时14个月,顺利完成3616米掘进任务。
始发竖井长49米,盾构机及配套台车总长128米,采取分体始发技术,整个过程分4个阶段,历时1个半月,实现18节、128米长的盾构机,在隧道内“牵手并进”。
▼▼▼
为确保长距离掘进安全性,盾构机刀具全部更换成镶齿合金刀具,并在内部更换尾刷,实现快速平稳通过1.1公里砾卵石地层。
为提高运输效率,项目隧洞内增设道岔,实现两台电瓶车在隧道内“错车”,并增设二次风机,使隧道远端空气流动,改善作业环境。
“黑科技”助力精益建造
常规隧道定向边和拓展边比例为1:10,但该区间比例为1:100,难度是常规隧道的10倍。
项目组建一支15人精测团队,累计换站180余次,采用双导线和陀螺仪相互复核
有效削弱光线、仪器和操作误差,引导盾构机按照既定轨迹精准“出洞”,且误差控制在1厘米以内。
为安全下穿武汉地铁4号线,项目先在试验段选择最优掘进参数,沿线布设140个观测点,24小时全自动化监测,盾构下穿全过程,地表沉降值控制在2毫米以内,成功创造“零沉降”纪录。
“互联网+”打造智慧深隧
17.5公里的主隧工程,已掘进完成比例逾90%,将在未来2个月陆续转入二衬施工,支隧工程及地表完善系统,也在按计划陆续完成建设任务。
▼▼▼
健康监测系统、信息化平台,5G通讯、水下机器人等先进信息智能技术将被嵌入到深隧工程,打造一个物联网、计算机协同工作的,智慧深隧系统,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加工。
大东湖深隧将在2020年进入运营期。届时,武汉市武珞路以北的半个武昌城、东湖核心区周边的污水都将“乘专列”快速进入北湖污水处理厂,近期实现80万吨/日的污水处理规模,未来达到150万吨/日的规模,服务人口达300万。
2024-11-22 73 0
2024-11-22 92 0
2024-11-22 76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