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揭晓 城轨领域3项工程喜获殊荣

2020-09-23 645 0

 

2020年9月22日,第十七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揭晓,全国共有31项精品工程获奖。城市轨道交通领域3项工程喜获殊荣: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八号线延长线工程和成都地铁二号线工程。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涵盖了建筑(住宅)、桥梁、铁道、隧道、轨道交通、公路、水利、港口、市政、军工等土木工程各个领域,其奖项不仅仅是注重工程质量,更是注重围绕着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科技创新和成果;她既是国家土木工程界的最高质量奖,也是经科技部批准、住房城乡建设部认定的土木工程领域的最高科技奖。

詹天佑奖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获奖工程一般不超过30项(鲁班奖每年评出120项。国优工程每两年评出562项),因此,詹天佑奖是优中选优,数量少,含金量高,能够评上的工程项目也是凤毛麟角,是精品中的精品。詹天佑奖的工程充分体现了我国土木工程超高的质量水平与科技成就。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

一、工程概况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1号线是国内一次建成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工程起自深圳福田交通枢纽,经福田、南山、宝安三个行政区,形成高铁、城区、机场无缝衔接的轨道交通快线,线路全长51.936km,其中地下线长39.349km,高架线长11.136km,过渡段长1.451km,设车站18座,新建车辆段和停车场各1座。线路最高运营速度120km/h,首次采用6辆普通车+2辆机场专用车的八辆编组方案。工程开通运营后,缩短市中心到机场时间至30min,对加速特区一体化、增进大湾区多地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于2012年4月19日开工建设,2016年6月28日开通运营,总投资334亿元。

二、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

1、首次建立了轨道交通120km/h快线成套技术标准体系。创新性提出6+2混合编组列车、长站台、大区间、适应120km/h运营时速的7m直径大断面盾构隧道设计;首次引入高铁CPⅢ控制测量网和精调技术、桁架双块式轨枕、橡胶弹簧浮置板道床技术、道床吸声板和钢轨吸振器等综合减振降噪技术。

2、研发了滨海地铁地下结构高耐久性关键技术。首次开展了拉应力与氯盐侵蚀、硫酸盐侵蚀、碳化等共同作用下混凝土腐蚀劣化的破坏形态及规律研究,形成了滨海地铁严重腐蚀环境下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及养护技术标准。

3、研发了复杂地质与环境条件下盾构机设计制造及施工关键技术。应用了综合探测、深孔爆破预处理、土仓减容增压、重叠隧道支撑保护等技术,保证了复杂地层盾构顺利推进;开展了盾构机的适应性设计,完成了15台自主知识产权盾构机整机研制及掘进,创造了月成洞600m的新纪录。

4、攻克了填海区邻近既有运营地铁线路深大基坑变形控制难题。综合运用淤泥锁定加固、ECR渗漏检测、支撑自动补偿、矮支架盖挖逆作法等技术,解决了填海复杂软弱富水地层中长大基坑稳定和运营线变形控制难题。

5、创造性提出“地铁域空间”建设理念。通过上盖物业、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提高了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

三、获奖情况

1、“复杂地质条件下土压平衡盾构综合施工技术”获得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紧邻次高压燃气管线地铁基坑及隧道微振控制爆破技术研究”获得2016年度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3、“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铁施工技术及工艺”获得2014年度深圳市科技进步奖(重大工程类)一等奖;

4、2018年度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四川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

5、2017年度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优秀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一等奖、优秀市政公用工程轨道交通二等奖;

6、2018~2019年度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7、2017年度广东省建筑业协会广东省建设工程金匠奖、广东省建设工程优质奖;

8、2019年度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第十一届广东省土木工程詹天佑故乡杯奖。

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八号线延长线工程

一、工程概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八号线延长线工程”由二号线南延、北延及八号线西延段组成,从既有的二号线工程晓江区间拆解并回归线网规划,打通了南北向旧城中心与广州火车站、广州高铁南站、白云机场枢纽联接的快速通道,是首例将运营的大运量线路拆解为两条线的拆解工程。

工程新建全地下线路26.77km,车站20座(换乘站5座),段场各1处,主变2座,改造控制中心1座。二、八号线系统技术标准在兼容保持二号线首期工程基础上进行了提升,是真正实现互联互通的线路。

车站为国内首次采用同站台平行换乘的型式,1座明暗挖分离岛式站;线路多次穿越珠江和岩溶区,区间因地制宜分别采用盾构、矿山和明挖法;2号线设一段一场,嘉禾车辆段为二、三号线共用,首例实现一段两线两车型(A和B)的车辆段;八号线利用赤沙车辆段。

工程于2007年4月9日开工建设,2010年9月25日拆解段通车试运营,2013年12月26日全线竣工,总投资133.48亿元。

二、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

1、国内外地铁史上首例大运量运营地铁线路的拆解和新线连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线路的拆解并实现高水平开通,形成了一整套运营线路轨道、供电、信号等关键设备拆解的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大客流运营线路基本不停运拆解的空白。

2、针对本工程位于岩溶、断裂、多次过江等复杂地质条件,国内率先建立了综合勘察、风险评估、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整套技术体系,编制了岩溶区勘察、设计与施工成套技术标准,确保了工程安全顺利实施,方便了后期运营维护,为富水岩溶地区修建地铁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工程实例。

3、国内首创基于敏感环境和复合地层条件下的盾构施工理论和技术体系、盾构密闭平衡始发到达、泥水盾构防泥饼、盾构隧道底地层加固、盾构隧道内截桩、软弱地层小间距盾构隧道保护等技术,为复合地层盾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丰富和促进了盾构施工技术的发展。

4、创新发明了城市轨道交通的火灾联动控制系统及方法,解决了轨道交通多系统的联合协调动作的关键技术问题,成为地铁综合自动化的建设标杆,被后续广州和全国地铁工程广泛采用。

5、三座车站采用不同线路间平面平行和上下叠线的同站台换乘设计;与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协同共建,实现地铁、高铁、常规公交等多种方式的零距离衔接换乘;开创了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零换乘设计先例。

6、本工程创新发明了盾构机始发到达套筒接收装置,成功解决了富水砂性地层或软弱地层盾构机始发到达的加固难题,避免了不良地层中盾构进出洞的事故发生,被广泛应用于全国地铁盾构隧道施工中。

7、整合、集约线网资源,国内首次真正实现两条线路运营的互联互通和采用一段两线两车型(6A、6B型)的车辆段;国内首次采用半封闭冷却技术、水蓄冷、集中供冷等综合节能技术,节能效果显著。

三、获奖情况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预防、控制及信息平台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得201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复合地层盾构施工关键技术创新与实践”获得201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3、“上软下硬复合地层地铁盾构掘进主要施工风险研究与控制”、“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火灾联动控制系统及方法”分别获得2010年度、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4、“复合地层盾构施工理论和技术创新的研究”、“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火灾联动控制系统”分别获得2009年度、2016年度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5、“轨道交通工程线路拆解及延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2014年度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6、2014年度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四川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

7、2013年度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市政公用工程轨道交通一等奖;

8、2013年度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二等奖;

9、2011年度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火车头优质工程奖;

10、2012年度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第四届广东省土木工程詹天佑故乡杯奖。

成都地铁二号线工程

一、工程概况

成都地铁2号线始于犀浦站,止于龙泉东站,是贯穿城市核心区和西北至东南区域的骨干线路,串联了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天府广场)、最大商业中心(春熙路)、大型高铁客运枢纽站(成都东客站)、市郊铁路区域枢纽(犀浦站)等,其在线网中重要的城市及交通功能是其他线路无法取代和比拟的。线路全长42.266km,设车站32座(其中地下站27座、半地下站1座、高架站4座),主变电所2座,车辆段、停车场各1座。

2号线沿线周边环境复杂、交通繁忙、建(构)筑物密集,线路需多次近距离穿越城市建筑群、铁路、市政隧道、河流、高压铁塔群等,工程实施中重大风险源众多。所穿越地层主要为具有散粒性、高富水性、强透水性、高磨耗性的砂卵石和具有膨胀性的黏土及泥岩,均被视为盾构施工的“禁区”,属世界性难题。

工程于2007年12月开工,分三期建设,2014年10月全线通车运营,总投资193.23亿元。

二、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

1、创新采用了新型换乘设计理念通过在高富水砂卵石地层实施小净距交叉重叠盾构隧道的换边技术,创新实现犀浦站地铁与国铁安检互信和“0”距离同向同台平行换乘,两者之间的换乘时间由过去至少15min减少至1min以内。中医大省医院站创新采用“≠”型三线换乘设计型式,实现了同台、无缝、多点的便捷换乘,大幅减小车站规模、投资及对城市道路的影响。

2、研发了高富水砂卵石地层盾构隧道建设关键技术通过对刀盘、刀具耐磨性及布置、螺旋输送机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成功解决了高富水砂卵石地层盾构掘进速度慢、滞后沉降严重等世界性难题,月掘进速度由60~120m提高到300m以上,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开创了国际先例。通过对膨胀岩土与地下结构相互作用机理、接触压力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成功解决了膨胀岩土地区盾构设计及施工建造难题。

3、地铁施工采用了远程实时监控系统通过对成都高富水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滞后沉降、地层破坏机理等的分析研究,在全国率先研发了地铁盾构施工远程实时监控系统,通过对盾构姿态、掘进速度、土压力、注浆量等关键掘进参数数据的实时同步传输,实现了远程控制、调整及自动预警,确保了施工安全。

4、提出资源共享设计理念,研发并应用“四新”技术通过对地铁车站先桥后站、桥站隧合一、盾构隧道端头大管棚加固、盾构端头围护结构采用玻璃纤维筋、大跨度矩形矿山法零距离下穿市政隧道、环控系统冰蓄冷技术、接触网和环网电缆在高架线路中间敷设、线网车辆检修资源共享等新型建造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实现了地铁资源共享、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目标及理念。

三、获奖情况

1、“砂卵石地层盾构隧道施工安全控制与高效掘进技术”获得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成都地铁盾构隧道工程建设关键技术”获得2012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适应成都地质条件的盾构刀具及耐磨材料开发研究”获得2012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4、2013年度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工程勘察设计“四优”一等奖;

5、2014年度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四川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

6、2015年度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市政公用工程二等奖、智能化建筑二等奖;

7、2015年度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广东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广东省建筑智能化专项二等奖;

8、2018年度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四川土木工程李冰奖;

9、2011年度、2012年度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成都市优质结构工程奖。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