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8 129 0
8月1日、3日、6日,南宁市云景路、明秀西路、白云路接连发生路面塌陷事件。连续发生的路面塌陷,引发不少市民关注。
南宁市每月平均发生多少起塌陷事件?会不会出现类似坛洛镇的大规模塌陷?塌陷前有什么易于发现的征兆?为何“受伤”的总是道路?为了弄清这些问题,南国早报记者走访了城市管理、国土资源等部门的专家。
平均每周发生约两起塌陷
6天内3起路面塌陷,让南宁不少市民感到心慌:塌陷的频率究竟有多高?
在南宁市城市管理局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的系统里,记录有市区内的路面塌陷案件情况,这些案件来源于400多名城市管理监督员的汇报和市民的投诉。根据系统记录统计,从今年5月1日至7月31日,南宁市区共发生25起路面塌陷事件,平均每月超过7起,每周约两起。
南宁市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的系统记录还显示,塌陷在雨季比其他季节发生得更频繁。2月、3月、4月的记录均在5条左右,而6月则猛增到11条。一些塌陷不算严重,如5月7日,五象大道友谊路口西南角人行道塌陷,约2平方米人行道砖沉降了约20厘米。也有较危险的,如6月26日,秀灵路68号附近出现一深约2米的坑洞,行人不慎掉落极易受伤。这些塌陷目前已全部处理完毕。
路面塌陷缘于三大主因
相关专家认为,路面塌陷主要有雨水冲刷、地下管道漏水、地下施工不规范等原因。4月6日,五一东路机动车道出现一深约2米坑洞,后经调查,系地下污水管顶管施工引发。南宁市政工程管理处生产科副科长韦益介绍,顶管施工时顶开的洞,直径往往比实际安放的管道要大一点,且施工过程中,上方疏松的泥土可能会掉落。如果施工时不采取回填、注浆等措施,就会留下隐患。
自治区地质工程勘察院高级工程师胡纯龙说,南宁不少道路的路基都是人工填土,填土施工质量不佳,路面就容易出现沉降甚至塌陷。韦益认为,路基填土应该用较好的粘土或者三合土分层压实,但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往往等回填土层较厚后再进行碾压。
地下管井渗水冲刷路基泥土,也是引发塌陷的一大原因。8月3日发生在云景景秀路口的塌陷,原因之一就是地下污水管存在漏水现象。韦益介绍,地下管线和管井的接口处,应该用特殊方式进行密封处理,处理不好就会漏水。一些几十厘米深的通讯线缆井,修建时在井底边缘预留了线缆通过的孔洞,完工后未对孔洞进行密封处理或密封效果不佳,一下大雨,雨水就会通过这些孔洞渗入地下冲刷泥土。
市区不会发生大规模塌陷
去年6月,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发生多处地面塌陷,一栋两层杂物房陷入地下不见踪影,最大的塌陷坑坑口面积达300平方米,深度超过10米。不少市民担心,市区内是否会发生如此大规模的塌陷?
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高级工程师黄桂强说,坛洛镇塌陷的原因主要是地下河水位升降,岩溶地质发育,泥土被带走并形成土洞,但南宁市区的地质条件与坛洛镇有较大区别。胡纯龙分析,南宁市区位于南宁盆地内,地质条件主要为泥岩和砂岩,不是岩溶地貌,也没有地下河。因此,市区不会发生大规模的塌陷。市区周边有一些岩溶地貌的区域,主要在坛洛镇、吴圩镇、邕宁区一带。发现现塌陷或征兆应立即上报
南宁市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天都有400多名城市管理监督员在市区的大街小巷上巡查,发现塌陷后会立即拍照并上传到数字城管平台。城管工作人员接报后会立即赶到现场,设置警示带和锥筒等,提醒车辆和行人绕行,再转交责任单位处理。但监督员的数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及时发现所有塌陷。市民如发现塌陷征兆或塌陷坑,应首先确保自身安全,并迅速拨打12319城市管理热线举报。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处长汪海介绍,地面塌陷发生前,地面可能会出现环状裂缝并不断扩展,局部产生空鼓或下沉。在岩溶地区,井、泉水水位骤升或骤降,水突然浑浊或翻砂、冒气,也都是塌陷的前兆。居民发现类似情况,应立即向相关部门反映。
2024-11-26 39 0
2024-11-26 36 0
2024-11-26 32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