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机企业依然面临困境 亟须打造“大制造”

2013-08-14 96 0

      2013年前四个月重型机械行业的发展依然不容乐观。1~4月,重型机械企业中,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产值46.3亿元,同比下降2.76%;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产值40.7亿元,同比下降5.7%;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52.63亿元,同比增加7.8%;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产值22.6亿元,同比减19.8%;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产值22.94亿元,同比减少29.5%;大连重工产值19.11亿元,同比减少21.8%;鞍重6.83亿元,同比减少9.6%;上重产值6.41亿元,同比减少30.3%。

    另据了解,上半年“七大重机”企业中中信重工、大连重工、北方重工利润为盈利。整体来看,全行业依然面临困境。

    收集年报信息,多家公司都将2013年公司的经营目标定在80亿元以上,努力实现扭亏为盈。但业内人士分析,如二重重装这样亏损较多的企业想打翻身仗并非易事。

    市场陷困境

    重型机械行业现状是:目前行业经过连续十年的高速发展,生产规模壮大,低端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存在制造不精细的问题,个性化、两化融合,节能减耗产品不多。由于市场需求减少,加之以前的重复建设,导致任务不足、企业之间低价竞争。

    以中国一重现状为例。目前国内石化企业所使用的国产锻焊结构加氢反应器90%为一重生产,但该产品利润下滑快,现在降到每吨4元~5万元,此价格仅为正常情况下的一半。此外,轧辊价格也仅有原来的一半。企业反映,成套设备做下来就亏损。

    不容忽视的是,冶金装备市场仍不见好转。

    现在企业轧辊产品达产能力约30万吨,但目前在手订单一年只有10万吨。轧辊车间摆放的4家机床有2台机床已经停止生产,仅设备折旧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大连重工坦言,此次面临的挑战压力前所未有,可以说是最困难的一年。国内市场装备制造业产能过剩,企业综合成本上升、价格竞争、回款难等压力还是在进一步加大。上重也表示,由于毛利率薄,应收账款和存货居高不下,现金流持续紧张,公司短期内扭亏为盈难度大。

    自身存不足

    一重负责人认为导致企业困难不仅有市场原因,企业自身原因也有四点:

    一是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支持不连贯。1983年,重型装备制造业就被率先推入市场,而国家发展轻工业和其他产业所需的装备从一开始就全球引进,相当于我们刚学走步就要参加国际大赛,其结果只能是不但没有业绩,还严重伤及身体,加剧“先天不足”。

    二是企业流动资金一直靠银行借贷,有点效益也全变成了贷款利息,企业无积累,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加之,企业应收账款过高。一重2012年应收账款达到124亿元,流动资金少,财务成本高。同时,国家在“十五”之前对装备制造业几乎没有技改投入,资金底子极薄。

    三是制造型企业的特点改变不大。在世界装备制造系统中,我们只能做价值链中最低端的工作———制造,处于“打工谋生”的窘境。

    四是传统制造企业,基本生产特点仍然是单件小批、单件无批,与现代工业要求的“专业化、自动化、信息化、流水化”生产相距甚远,由此带来的是生产效率低。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