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底蕴不能靠模仿建筑

2013-08-19 113 0

             凯旋门当大门、金字塔作图书馆、罗马教堂当教学楼……日前,武汉一所高校的校园建筑,因一组照片的曝光被指山寨。对此,该校有关负责人否认“山寨”一说,称这样做是与国际接轨的一种方式。
        看到这么多奇葩建筑集中在一起,很多网友的第一反应就是“山寨”,于是,质疑、讽刺、调侃各种声音迅速汇聚成一个超级炸药包,颇有些要将这个号称“世界文化园”的大学校园炸出原形的味道。

  莫怪网友没文化,实在是因为这年头“艺术”太泛滥,而所谓的“文化”又过于同质化。君不见,从手表箱包,到文化建筑,没有我同胞不能模仿,不敢模仿的。打开电视,拿着遥控器换了一圈台,清一色的引进节目,模仿人家跳水,模仿人家唱歌,连椅子都要一模一样的。看电视没劲,那就出去旅游,好家伙,所到之处金字塔遍地开花,凯旋门落户寻常百姓家,就连一些政府部门也跟着赶时髦,纷纷搬进“白宫”办公。

  初见这些“西洋景”,人们可能会觉得新鲜好奇,甚至会为模仿者的创意叫好。但是,金字塔再壮观,凯旋门再华丽,也架不住被批量复制,列队展示,不但会让见者产生审美疲劳,时间长了更会有抵触情绪。不管是在大学校园,还是在街头巷尾,这些随处可见,一个模子里刻出的“高仿产品”都很难赢得掌声。

  模仿不可怕。善于模仿的民族,说明其人民聪明、好学,其社会包容、开放。模仿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种自我提升的方式。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我们的邻国日本,盛唐时,他们模仿中国,文化、法律、礼仪、社会制度全面“中化”,通过这场史称“大化改新”的运动,为日本的国家发展奠定了方向。进入近代,他们又发起了“明治维新”,模仿欧美国家的制度,学习他们先进技术,最终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但模仿很怕“模式化”。就如我们现在的一些模仿,多是一些小聪明,还停留在皮毛阶段。往往是看到好玩的,可乐的,能吸引眼球的,就一拥而上,竞相模仿,疯狂复制,在许多城市,许多地方,成批成量的出现,而且只求形似不重细节,更不愿意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提升。这样的模仿可谓最低级模仿,反而还会造出东施效颦,贻笑大方的笑话。

  再回看当事学校的校园建筑模仿,可以说,仍未走出我们当下模仿建筑的恶习圈。原本,大学校园,是培养人才之摇篮。这些建筑,一方面给大学生们提供了读书休息以及活动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承载了学校的气息和氛围,以及长期培养出来的个性,韵味,以及底蕴,形成校园特定的文化。而这些文化与学校实力,会形成一种良性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进而逐渐培养出每个学校自己的能力和竞争水平,甚至有“国际水准”。但眼下这种做法,无疑还在模仿怪圈中挣扎,更没有脱掉恶俗之气,以为在校园里建起几座欧式建筑,西洋雕塑,就能“与国际接轨”,就能体现“学校文化底蕴”。如果真这么想,那未免也太天真了。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