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建筑地基基础技术发展状况

2013-10-01 198 0

       桩基础技术。桩基础技术从90年代初的小直径、低承载力、多污染桩型,发展到目前的大直径、超长、嵌岩、高承载力、环保型、无公害及少公害等多种桩型。如沉管灌注桩最大直径达Φ800 mm、长度超过30m, PC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桩(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达Φ600 mm,冲钻孔灌注桩达Φ1500mm、桩长达到91m、单桩极限承载力达30000KN以上。同时也开发了小截面桩、挤扩灌注桩等新桩型和桩端注浆、水冲、引孔沉桩等新的施工工艺。其技术特点:一是为满足高承载力的要求,大力开发了大直径桩及超长桩。二是为满足旧城改造和托换加固的需求,开发了小截面静压桩、锚杆静压桩等小截面桩(桩径d≤250mm、长径比达100)。三是为了解决环保问题,开发应用了静力压桩、干作业取土和全套管钻机成孔等少振动、少挤土、无噪声、无污染的新型桩。四是为充分发挥地基土的承载力,开发应用了扩孔桩、挤扩支盘桩等。五是为减少桩的截面,提高桩身强度,发展PC、PHC桩、钢管桩等高强度桩。

地基处理技术。90年代初期,我省建筑地基处理技术发展很快,水泥土搅拌桩、碎石桩、砂桩、预压固结、强夯等地基处理技术以及土工材料很快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一定的经验,也吸取了不少的教训。90年代后期这些技术在建筑上大部分被桩基所取代,应用量大大减少,大量地转向了基础设施建设如市政、交通等领域。同时也开发了用于高填方路堤的粉煤灰碎石桩加固软基技术、大功率水泥土搅拌桩(60kW)和大功率振冲技术(55kW)等。高压旋喷桩广泛用于防洪工程及基坑工程的止水帷幕,也常用作已建建筑的地基加固。在地基处理技术方面我省总体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领先水平。其技术特点:一是将土工材料用于软基处理的竖向和水平加筋及坡面处理等。二是土工加筋垫层广泛应用在浅层地基处理上,以提高土层的水平抗拉能力、抗滑稳定性和均衡变形性。三是填土、杂填土等松散地基加固密实处理工艺有很大发展,采用了强夯法、振冲法、挤密振密法等。四是搅拌桩在加固深度、搅拌直径及适用范围有了较大发展,搅拌工艺采用搅拌与旋喷组合并辅以自动控制管理装置,适用于较硬的土层且提高质量水平。

合理利用天然地基并开发应用散体材料桩、柔性桩、半刚性桩和刚性桩复合地基,在一般多层建筑、小高层建筑和中高层建筑中成功应用,其中,用于最高建筑达到30层。

基坑及边坡支护技术。90年代以来,大量的高层建筑不断兴建,基坑成为工程建设的一项热点问题,由于我省沿海地质所具有的特殊性,在基坑和边坡支护技术方面也得到相当快的发展,形成了一些适合我省特点的支护型式,包括地连墙加内支撑、排桩加内支撑结合止水帷幕技术、水泥土重力式围护结构、拉锚式排桩支护技术、土钉墙支护、锚喷支护以及组合支护结构等。如在软土地基中率先应用喷锚支护,并发展为与微型桩的组合支护,成功解决了软土中应用喷锚支护的坑壁稳定问题;厦门某基坑,开挖深度达16—18m,采用排桩加预应力锚索;福州的元洪城(一、二期)基坑面积近2万m2,基坑处于闽江边缘的砂土地基,堤坝边缘开挖深度达11m,采用截降水结合及多种支护形式的组合结构;福州的世界金龙等四个基坑工程成功采用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及逆作法施工等等。

检测和监测技术。十多年来,我省在检测和监测技术方面,通过引进开发,在桩基检测技术和岩土工程监测方面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取得了一些珍贵资料,对研究我省岩土工程技术,提高设计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部分处于领先地位。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