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15 239 0
如今的伦敦虽然仍被欧盟视为欧洲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但雾霾天数已在逐年降低。图为2011年10月,被浓雾遮蔽的伦敦标志性建筑“伦敦眼”。
在1952年12月的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中,洛杉矶市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1955年9月,由于大气污染和高温,短短两天之内,65岁以上的老人又死亡400余人。图为1954年,洛杉矶市民集会要求政府改善空气质量。
强推立法 关掉污染大户 私车进城收拥堵费
本报讯 伦敦和洛杉矶这些英美国家的大都市,也曾深受空气污染的毒害。这两座昔日的污染城市的经验是多管齐下,科学标准、立法保障、民众监督……一个都不能少。不过,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伦敦和洛杉矶几乎都用了半个世纪的努力才基本实现“云开雾散”。
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既与燃料结构有关,也是人口、交通、工业、建筑高度集聚的结果。对于这样一个综合性的难题,必须结合地形、气象、能源结构、绿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建筑布局、交通管理、人口密度等多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考虑,采用综合性的办法加以解决。
专题撰文:李明波
伦敦篇
治理空气污染利器:
一.立法提高监测标准,改善空气质量;
二.科学规划公共交通,减少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三.控制汽车尾气、减少污染物排放;
四.科学地建设城市绿化带。
本报讯 伦敦曾以“雾都”闻名于世。在上世纪50年代,工业革命一百年后的英国伦敦尝到了工业化的恶果。
当年曾经客居伦敦的老舍先生描绘为“乌黑的、浑黄的、绛紫的,以致辛辣的、呛人的”伦敦雾霭,在1952年12月4日,变成了震惊世界的杀手: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浓雾整整有五天不散。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大雾之后几个月,又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这是20世纪全球最严重的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