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海峡两岸建筑院校学术交流工作坊在北京成功举办

2013-09-26 368 0

        由中国建筑学会和中华全球建筑学人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承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建筑院校学术交流工作坊”于2013年9月7日至12日在北京清华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的十六所建筑院校的师生共约1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其中台湾地区师生为49人。
        9月7日,工作坊开幕式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泽生报告厅举行,由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朱文一教授主持。我会车书剑理事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台湾著名建筑师李祖原先生、清华大学关肇邺院士、中华全球建筑学人交流协会陆金雄理事长、清华大学港澳台工作办公室主任夏广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庄惟敏院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邵韦平执行总建筑师。
        本次工作坊以“北京奥体南区”的规划与设计为主题,通过调研分析,挖掘这一地块在北京中轴线上的独特地位,通过功能策划探讨可能的发展走向,通过整体和局部统筹设计展现北京奥体南区的空间特色,通过沟通交流,相互了解,开启继续共同工作的可能性。工作坊采取混合方式将学生分成A、B、C、D、E、F、G、H共8个设计小组,每一个小组设两位指导老师(大陆+台湾),每组10位学生。
        开幕式之后,嘉宾和师生合影留念。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邵韦平执行总建筑师对此次工作坊的设计地段进行了介绍。
        9月7日下午,师生们对设计地段进行分组调研,考察基地现状及周边环境。包括中华民族园、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奥林匹克运动区建筑及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9月8日,各组师生沿北京中轴线调研。
        9月9日至11日, 8组同学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发挥各组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清华大学建筑馆4楼设计教室进行设计创作,并利用晚上时间开展学术活动。来自台湾地区八所建筑院校的老师分别作了主题演讲。成功大学建筑系吴玉成副教授的演讲题目为“Urban Design-contemporary uses and the future”;东海大学建筑系邱国维助理教授的演讲题目为“台北中轴线的结构思辩”;逢甲大学建筑系高敬贤助理教授的演讲题目为“1:1000 和 1:1 之间的故事”;台湾科技大学建筑系施宣光教授的演讲题目为“从城区「空间」到活动「场所」:一个信息的观点”;淡江大学建筑系毕光建助理教授的演讲题目为“参数农村”;中原大学建筑系曾光宗副教授的演讲题目为“以社区营造方法之历史建筑外围住宅区环境景观规划”;文化大学建筑系颜亮平助理教授的演讲题目为“城市的认同:市民参与的都市空间经验”;台北科技大学苏瑛敏副教授的演讲题目为“台北旧城区改造—URS都市针灸”。
        9月11日晚,工作坊策划人李祖原先生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关肇邺先生分别作了主题演讲。李祖原先生的演讲题目为“是名建筑”,关先生的演讲题目为“重要的是得体,不是豪华与新奇”。
        9月12日上午,8组学生的作品在清华大学建筑馆一楼展厅进行布展。下午学生用PPT进行演示,对作品进行陈述,由8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审。评审团成员为:台北著名建筑师李祖原、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徐宗威、中华全球建筑学人交流协会理事长陆金雄、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王玮、北京市朝阳区奥林匹克公园管委会副主任杨平、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邵韦平、淡江大学建筑系教授吴光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朱文一。
        经过评委们投票打分,由成功大学吴玉成副教授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毅副教授指导的A组作品“梦想的马拉松”获得一等奖;由逢甲大学高敬贤助理教授和天津大学赵劲松副教授指导的H组作品“逃城—城市的心灵瘀伤”获得二等奖;由中原大学曾光宗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肖毅强教授和徐好好讲师共同指导的作品“微型城市”获得三等奖。最后,评委会向获奖师生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金,向其他参加工作坊的同学颁发了纪念证书。
        通过为期6天的工作坊活动,海峡两岸师生们相互交流,共同创作,增进了友谊,创作的作品也给北京这座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提出了思考,大家都期待着明年工作坊在台北再次相聚。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