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23 182 0
“昙华林好多历史旧居破坏太严重了,再不保护恐怕会破得什么都看不出来。”近日,武昌昙华林一位历史爱好者反映。记者走访昙华林部分历史建筑,其破损程度令人扼腕。武昌区文旅公司表示,昙华林旧居权属关系众多、缺乏开发资金,导致保护工作困难重重。武汉市人大代表、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李长安呼吁,昙华林的一些老建筑要加紧保护,否则武汉文脉资源就会被活活糟蹋。
探访
辛亥名人旧居曾遭火灾
记者昨日来到昙华林,在仅1.2公里的路上走了个来回,也没看到辛亥名人徐源泉和夏斗寅的旧居。一路向当地人打听徐源泉别墅的位置,然而4位在此居住了半个世纪的居民均一脸茫然,周边商户也摇头不知。一位爱好历史的居民劝记者,“不要去看了,破得什么都看不出”。
在该居民的指引下,记者穿进仁济医院对面的一条小巷子,找到了徐源泉别墅,然而一扇上锁的铁栅栏大门把别墅隔在眼前。守门人告诉记者,曾有拾荒者在别墅内烧火取暖,引发火灾,后来别墅就不再允许人亲近了。
守门人打开大门,眼前的景象令人扼腕:院内落叶满地,台阶、楼旁杂草丛生,地上散落着居民废弃的家具,唯有门前两株高大的玉兰显出主人昔日的辉煌。
别墅的朱门紧锁,一片门板摇摇欲坠,透过门上破碎的玻璃窗看去,地上横七竖八地堆放着门柱、木板、瓶罐和衣物,屋内呛人的灰尘味不时飘入鼻中。
“是该好好整整了。”武昌区粮道街昙华林社区工作人员杨慧说:“一不打扫,杂草疯长,能盖住台阶和围墙,社区现在每两个月定期打扫一次,还是改变不了破败的状况”。
绕过徐源泉别墅后院,攀上凤凰山,记者在一片菜地前,找到了夏斗寅故居。故居外,杂草和藤蔓连成一片,红色瓦顶半毁,水泥剥落,木质梁暴露在外,一根碧绿的罗马柱倒在地上,柱头上精美的雕饰清晰可见。夏斗寅故居曾是昙华林有名的“高档别墅”,如今已是繁华落尽。
彰显武昌风物和时代特征的江夏民居,处境同样不妙。门廊上“天官赐福”的石雕画,如今已模糊不堪,粉壁剥落,木质的廊柱腐朽。租住在此的居民,更是随意往门柱上钉钉子、铺地板、砌自来水池。百年老屋已经面貌全非。
探因
权属关系众多、缺乏开发资金
武昌区文旅公司企划宣传部负责人任胜介绍,昙华林52处历史遗迹中,23处有单位在使用,还有约一半的旧居破败情况比较严重,亟待维修保护。
今年武汉市两会期间,李长安向市长唐良智疾呼:昙华林的一些老建筑若再不加紧保护,武汉文脉资源就被活活糟蹋了。
昨日,李长安说,昙华林内优秀历史建筑的房屋权属复杂,武昌区政府目前仅拥有原电子工业局党校、石瑛故居、教士公寓、国民党三厅等四处房产的使用权和新华仪表厂、基督教崇真堂部分房屋的租赁权。
“除了少部分属于政府,这些旧居权属关系太多。”谈到昙华林的旧居产权问题,任胜也有同感,52处历史遗迹分属部队、教会、高校、民政等上十个单位。
权属单位复杂,也直接导致维修开发资金巨大。任胜介绍,昙华林旧居的修缮,主要是政府投入资金。李长安曾做过一个调查,昙华林瑞典教区一处房产,现租赁给56户居民居住,如果政府购买其产权,约需经费3000万元,类似这样的地方尚有14处,127户住户等待腾退。
展望
昙华林下月出炉发展规划“终极版”
2004 年,武汉市区两级政府正式启动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抢救保护工作以来,制定出台了《昙华林历史街区保护和利用控制规划》。而最近几年的武汉市两会中,也接连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关于保护昙华林的议案,武昌区也曾多次将“加快昙华林历史街区的改造”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然而,10年过去了,保护昙华林历史旧居的形势依旧严峻。
如今,昙华林分布着80多家文化艺术企业,这些企业用房多以租用旧居为主。李长安指出,昙华林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与定位缺乏一个清晰、明确的总体规划,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现有文化产业还未形成集培训、设计、创作、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
李长安建议,政府应该聘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和运营团队,以适度超前的理念,准确定位区域的目标、特色和产业规模、业态,集中各方智慧,合理开发定位其商业价值。
目前,武汉市正在制定昙华林发展规划,这与李长安的观点不谋而合。任胜介绍,下个月,关于昙华林的最终发展规划将会出炉。今后,除了私人租用旧居发展文化产业外,政府将引进大的开发公司对昙华林进行整体开发。
2024-11-25 55 0
2024-11-25 82 0
2024-11-25 82 0
Hot News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