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23 187 0
2005年8月1日2时30分,北京某咖啡馆,时任北京丽贝亚建筑装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高建林经过一夜长谈,终于说服了时任常务副总经理的白海波,将丽贝亚的未来交到了白海波的手上。那一年,高建林43岁,而白海波32岁,正好是高建林创办丽贝亚时的年龄。
那一天是丽贝亚11周年司庆日,按丽贝亚的常规,将召开全员大会。清晨,高建林一起床,第一件事,是给白海波发了一条短信“将革命进行到底”。
高建林说他非常幸运地遇到了三位“贵人”,使他的创业之路走得比较顺畅;然而,在人生旅途中,高建林也成为了更多人的“贵人”,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
“我女儿刚到美国读书的时候,我给她写了一封信,提了6条意见,其中有一条是:女儿,你不是天才,将来到社会上一定需要很多人帮助,现在你就要学会帮助别人。有一句话‘舍得舍得,不舍不得’,你如果能上升到舍而不求得的境界,就是最大的德。”高建林说:“你必须付出的,不要总想着能不能得到回报,这样坚持下来,变成一种心态、一种状态的时候,是一种幸福和快乐。”
这是高建林的人生理念,更是他创业之路的一种总结。他的前半生,就是一个被“伯乐”相中和成为“伯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但收获了事业,更收获了亲情、友谊和快乐。“做一个快乐而受人尊敬的人”,这是高建林的人生目标,无疑,他达到了。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出生于北京房山青龙湖水库边的高建林,成长在文革中。由于家族的成分问题,再加上父亲在城里工作,难得回家,作为家里的唯一一个男孩子,从7岁开始,高建林就帮助母亲挑起了家里的重担,也了解了生活的艰辛,更养成了他坚韧不拨的性格。
1978年,中国恢复高考,被耽误了两年的高建林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一所重点高中。高考的时候,因为一个小小的差错,他考入了北京建材工业学校,就读建材机械专业,并以连续两年市优秀三好学生的荣誉毕业。1983年2月,有就业选择权的高建林成为当时建材行业最好的单位北京建材研究所的一名新员工,并在一年后被破格提拔为设备科副科长,成为当时建材局全局最年轻的副科长。1984年9月,他考入北京市电大机械专业,脱产3年进行深造,圆了他的大学梦。
1987年7月,高建林电大毕业。正好,所里响应国家技工贸一体化的号召,引进英国FEB公司的3条生产线,拟将50多种国外新型建材国产化。高建林马不停蹄地投入到设备组装中,设备安装完后,他被时任所长留了下来,成为北京市化学建材实验厂副厂长,从一个技术人员,变成负责生产和经营工作的企业管理人员,引领了一把潮流。
上世纪80年代末,正是中国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的一轮高潮,“现在好多产业,很多新兴的建材都是从那时开始的,包括新型防水材料密封胶、聚胺脂、混凝土外加剂、还有现在用得比较多的很多建筑化学品等,都是我们引进的。先把生产的配方调试好,生产产品出来。”高建林说。
为了推广这些产品,高建林组织一个销售团队,到全国各地宣传推广。“我们到一个地方就找当地建委、设计院,告诉他们我们生产了什么样的产品。到哪个建委、设计院都说太好了,这个产品正好解决了他们的问题。我们就和建委、设计院联合搞新闻发布会,请我们的总工到那儿宣讲,发我们的资料,一下子在全国把好多产品推开了。”事实上,这一套营销手段,到现在依然行之有效。
1987年建厂、1988年投产,到1989年初的时候,高建林在销售部的下边,成立了一支技术推广队,“推销产品的时候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没人会用,涂料不会滚,粘贴剂的用法、工艺和传统不同,客户就问能不能做示范,这样我们成立了技术推广队,这就是我们现在施工队伍的最前身。走到现在我们这个集团,走到现在我们做总包、做设计,实际上从那时候技术推广开始起步。”高建林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非常激动。
那时正好是第11届亚运会准备期,高建林遇到了一个好机会。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张百发在一次重要涉外仪式之前,发现举办地五洲大酒店漏水,责成北京的4家科研院所寻找原因及解决办法。高建林在现场勘察的时候发现,是由于设备层做处理的时候,洞口没做防水处理,机器的冷凝水流出导致。于是,他使用厂里生产的高防水、高密实性自流平材料,率领施工队,用了20多天时间,夜以继日地将漏洞全都堵住,并在所有的管道下水的地方,用弹性密封胶做了处理。完工后,企业获得了很大的声誉,亚运会指挥部还送了一面锦旗,上书:“擎科技火炬 为亚运增辉”。
然而,由于研究所不是法人机构,那时的企业还没有施工资质,于是,高建林向北京市建委申请,被破格批准成立了一个五级资质的北京市金鼎新型材料施工服务部。虽然是最低的一级,但这是他拥有的第一个企业资质,高建林对这个过程记忆犹新。
“从那时起开始名正言顺地做项目,以施工促销产品、以产品带动施工,做得非常火,越来越好。”高建林说。
两个“贵人”
1989年,27岁高建林,在自己打拼出来的领域做得风生水起,但他不知道,有个机会正悄悄向他靠近。
“在工作中,发现一个人才,并且能给他机会,让他一步步走向成功,这样的伯乐我视为贵人。”高建林说,“我人生第一位贵人,是我们所长,现在叫院长,陈作璋先生,北京市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正是这位“贵人”,顶住压力,亲自为他画押担保,让他有机会到日本公派学习,也让他有机会在日本遇到他人生的第二位贵人。“也许人生的道路就这么阴差阳错,不然,可能不会有我们现在发展的可能。”高建林总结说。
高建林在日本学习的公司是一家对中国非常友好的中型建筑装饰综合企业——日本丽贝亚株式会社,高建林是第11位中国学生。“我那时有一种感觉特别强烈,就是不能给中国人丢脸。”高建林说,“那时也特别努力,和日本人一起下工地,相处得非常好。你能干的我也能干,你不能干的我干得比你更好。”
高建林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获得了日本人的尊重,也赢得了丽贝亚株式会社老板的青睐。“老板叫中村光辉,夫人叫中村悦子,他们没儿没女,对学生很关爱。因为他们的友好,也因为我的努力,所以和他们建立了很好的感情。”到后来,夫妇俩干脆认了高建林为义子,并希望他留在日本,继承家业。
“说白了真心动了,有这么好的机会。”高建林说。但因为是公派,且出国前老院长为了他能否回国的问题画押打了保票,高建林认为不能辜负老院长信任,所以在公派期满后,毅然回国。
那时,中村夫妇还在想办法让他再赴日本,高建林回国后,却发现邓小平南巡后的中国正是建设高潮,于是他给两位老人写了一封信。“信里我说:一、我是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二、您常教导我,不做对你有过帮助的人任何不利的事。因此,我不能去日本,我相信在中国会有很好的发展。老人非常高兴,说,好孩子,我支持你,我给你投资。”高建林说。
就这样,1994年,中日合资的北京丽贝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日方为控股方,为合资二级资质,高建林担任公司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
“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平台,当时中国的装饰市场非常红火,但却是起步阶段。日本却很发达,装饰设计、理念,超我们几十年。但他们的市场非常成熟,发展空间远远比不上中国。”高建林说中国的广阔市场带给企业无限前景,而中国装饰行业的起步阶段也让他们有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空间,合资企业的机制也使企业脱离了国有企业的一些束缚,带来了非常好的活力。当然,中方建材研究院的事业单位背景也给企业带来了好处——让进入公司的人才没有档案、编制等后顾之忧。这样,丽贝亚在市场的大潮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丽贝亚是大家的”在采访中,“兄弟”是他的口头禅之一,高建林将他的员工全都视为兄弟,他一直强调企业是大家的。“我要求公司所有的领导要把员工当成兄弟。员工既然到这里,为企业服务,他的生活、他的发展,我都要负责任。”高建林说,“中国的企业,应该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人最重人情。我希望能做成这样的企业,把企业变成家,大家关系融洽,互相关心,和谐相处。”
高建林吸取日本企业文化的优秀之处,将企业的理念和精神定为两句话“不断地完善自我,用心做每一件事”,并从接打电话的姿势、早晨问好的音量等细节处入手,规范员工的日常行为,使丽贝亚形成了独特的“家文化”。
“企业管理最高层次是文化管理,文化是一种习惯,是大家不断养成,逐渐认同的。最后形成企业文化,在这种情况下焕发出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一种氛围,会使企业自然地往前走。”
丽贝亚公司每年的八一、元旦、春节有三个重要全员大会:司庆、忘年会、新年会,这是全体员工的节日。高建林说每一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大家学习的地方,所以丽贝亚设了最佳微笑奖、最佳仪表奖及以一个普通员工命名的“马顺精神奖”等名目繁多的奖项,用以表彰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贡献的丽贝亚人。甚至还设立丽贝亚好母亲奖、好妻子奖等,奖励员工家属。每一个丽贝亚人生日,都会收到总经理亲手签发的公司自制贺卡;丽贝亚员工的双胞胎孩子,公司出资领养一个;一位员工在非工作时间遇到突发事件不幸身亡,高建林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拔一笔钱供养他的孩子直到成年……
就这样,公司形成了良好的氛围,用高建林的话说:“大家在一起,为了工作争得面红耳赤,下来还是好兄弟”;用白海波的话说“我在这个企业里面从来没有受过委屈和歧视,我想在其他员工中也是如此,企业尽量会用民主的心态和开放的心态来接纳员工。”公司一大批元老是从施工队的时候一直跟着高建林走过来的,2002年公司改制,所有的正式员工都毅然抛弃了“铁饭碗”跟随着高建林留在这个变成了民营企业的丽贝亚;而在新人一批批涌现的时候,他们主动提出给新人让位,当然,高建林也会做一个“金色的降落伞”让他们安然着陆。
“这个‘家’的产生和影响更多于取决于我们的董事长,他最大的优点是对人宽容、豁达,经常会用比较高的姿态来处理很多问题,不拘泥于细节和偏差。”白海波说正是高建林的个人魅力,是丽贝亚的家文化得以形成和延续的重要原因,而他担任总经理之后,也一直学习这样的人格和精神,用同样的心态来处理问题。
当“小白”遇上“高总”
高建林很早就打算在45岁的时候退休,这样,物色接班人就成了他一段时间内最大的问题。“选接班人非常难,一个企业最难的就是选接班人。”高建林说。幸运的是,他遇上了白海波——事实上,应该说,白海波幸运地遇上了他。
“白海波同志,来京时就是一个外地打工的孩子。”回想起对白海波的第一印象,高建林笑了,“我第一次见他,印象很深。当时我们正在评大庆中央商城的一个设计方案,正说着,突然来一小伙子指手划脚地说出意见,当时觉得这小子有点想法,后来就把他派到这个项目上,负责整个项目的设计和管理。”
在这个项目上,初出茅庐的白海波不负所托,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并在其中以无畏的勇气解决了一项纷争,深得高建林的赞许。此后,从设计分社主任、设计部主任、总经理助理、副总、常务副总,到总经理,白海波这样一步步地走上企业负责人的岗位。
“白海波是企业最年轻的、并且是最没有根底的一个副总,为什么是他?第一,我觉得白海波同志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让人感觉有一股正气,这是他一个特点;第二,他本身学设计出身,装饰企业设计是灵魂,需要有一个专业的人才,这和我们企业整个的发展方向相符;第三,他有一个非常好的家庭——他到公司我们对他家庭就有接触,这也是我们家文化的一部分——海波对家庭的责任感,包括他父母对他的理解和支持,会让他感到做不好丽贝亚,对不起父母。”高建林说。
2005年司庆日,本文开头一幕过后,白海波正式成为总经理。“让一个企业的接班人成长,没有别的好办法,只有把他放到那个位置,才能快速成长。在其位,谋其政。”高建林说。“从我给他发了‘将革命进行到底’,开始他就一步步去闯,确实也是经历了很多痛苦。一个人不再是他自己的,而是大家的,那种感觉……他不能对不起兄弟,不能对不起企业,现在企业做大了,使他逐渐形成一种社会感责任感,有这种理想、这种价值观。”
“在公司10周年的时候,白海波仅用短短两周时间就写出了一本书《历程》,那本书是他写的序,读完了我说,真是我的接班人,他理解我。”高建林说。序里讲了一个细节,描述春节放假那天高建林坐在椅子上的那种舒畅、欣慰的心态。“这一年都很紧张,只有到春节,大伙儿全都走了,整个公司就我一人,我坐在椅子上,很幸福——这一年过了。这种感觉,他能感觉到,并写出来了。这是丽贝亚公司领导人应该有的心态。”
从装饰到总包
为了使白海波快速成长,高建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没回公司,这一段时间,他自己也有了一个新的挑战:成为具有建筑总包资格的中国城建第五工程局的总经理。
这个职位的得来源于高建林的第三个“贵人”——中国城建集团总裁于炼,2003年9月,高建林加入了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并且与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的副会长于炼有了深入的交往。“我们非常投缘,很多想法都能达成共识。”高建林说。于是在两个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城建第五工程局诞生了。尽管做好建筑总包企业对于高建林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他还是毅然迈出了这一步,做了中城建五局的掌门人。
“这是一个契机,当时白海波因为希望能做他喜欢的设计,不肯接我的班,正好赶上这么个机会,我也就借这个机会强行让他接了班。”高建林说。
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高建林带领五局做了四川二滩水电站、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体育场、内蒙古自治区最高楼满州里口岸商厦、太仓政府的回迁住宅等大型工程,成为中城建的一面旗帜。2007年3月,高建林成为五局的董事长,并为企业聘请了总经理,同时准备打造成立丽贝亚管理集团。
“现在,我们有丽贝亚装饰、有甲级资质的建筑设计院,再加上中城建这个平台,这种互为市场关系的整合和提升,极大促进了丽贝亚的快速发展。五局的市场规模,给丽贝亚带来的延伸是超出想象的;而中国城建的品牌和影响力更是一个很高的平台,在这种高度上,整体的信息量也是不同的。在装饰行业,走从装饰到总包这样发展道路的并不多见。”
虽然退休计划延期了,但他现在正处在半退休状态,闲不住的高建林在国资委的EMBA班进修的同时,还在考察多个投资项目,准备在产业链的其他领域一试身手。他并不担心他淡出丽贝亚后企业的发展。目前,丽贝亚公司已经采用期权奖励的模式,由管理层持股。
“企业通过一种奖励的形式,让员工实现自己的价值,甚至可以成为股东。当然我们会有一个很好的机制,包括企业将来怎么做,包括企业的上市,都会留有余地。目前我很轻松,因为和这帮兄弟一起走过来,我们对做企业的理念,对做人的理念都有一致的看法。”
高建林说对于企业的发展,他并没有很大的抱负和理想,只是希望能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扎稳打,成为一个基业长青的企业。而他的终极梦想却更为有趣,“我有一个理想,很狭隘,是建一所疗养院。将来把我的钱归到公司,建一所非常高档的疗养院,我们这些朋友,我们接触的这些兄弟姐妹,包括我们的员工,将来都可以到这所疗养院里养老,让他们在这里衣食无忧,颐养天年。”这样乌托邦式的快乐国度,让我们期待它的诞生。
2024-11-26 11 0
2024-11-26 11 0
2024-11-26 10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