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赋码 推进城市『智』理现代化

2024-05-27 477 0

加快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打造数字城市的重要抓手。近日,由湖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的《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识别代码编码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将于8月1日起在全国推广使用。《规则》是全国**明确城市所有实体对象编码规则和分类框架的国家行业标准和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性标准,是信息化赋能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最佳实践。

  制定统一编码,赋予城市实体对象数字身份。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识别代码,类似人的身份证号码,是对城市实体对象赋予**的“数字身份证”,用于构建万物标识体系,为万物互联提供支撑。《规则》确定了城市实体对象统一识别代码编码规则,共3段21位字符,由6位行政区划代码、6位分类代码、9位自定义代码组成。统一识别代码不受行业划分、标准修订等影响,将城市实体对象划分为13个大类、87个中类和332个小类,使城市实体对象编码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能更好保证城市各类对象代码的全生命周期**性。《规则》对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识别代码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编码规则、分类框架和细分要求、分类代码表的扩展、编码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规范了城市新建和既有对象的赋码工作,有助于逐步构建城市数字资产库,实现实体城市与数字孪生城市的“一一映射”,推动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和共建共享。

  构建互联关系,打造数字孪生治理新模式。搭建统一管理的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平台底座,是支撑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基础。一是夯实数字城市建设的数据底盘。过去,串联城市建筑的各类行业编码的统一城市编码尚未形成,存在“一体多码、互不相认”等问题,统一身份赋码规则可打通各类实体对象跨部门的信息归集、关联和共享渠道,明确城市设施责任主体,系统提高实体精准标识和数据融合的应用效能。二是显著提升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水平。系统汇集“数字身份证”信息,集成“一标三实”等数据,通过多指标、多维度的智能分析,可有效支撑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综合监管等工作,提升城市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推动城市治理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

  试点先试先行,开辟数字化城市治理方式新赛道。湖北省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借助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基于襄阳、宜昌的试点经验,提炼成湖北省地方标准,再上升成国家行业标准。2022年9月,湖北省襄阳市、宜昌市开展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试点,在试点过程中探索创立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识别代码。目前,武汉、襄阳、宜昌、十堰等17个市州通过应用统一识别代码,实现城市级万物标识互联,如宜昌市按照“优先城市安全、突出社会治理、注重民生服务、兼顾产业发展”的思路,对107类实体进行编码赋码落图。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数字社会、发展数字经济、探索数字化治理方式变革的重要基础。要适应我国城市发展阶段进入城市更新时代、城市管理时代的新形势,加快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充分把握数字化发展的有利机遇,加快推广使用统一识别代码,推进“万物赋码”,让城市运行更有序、城市治理更智慧,助力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