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湖南省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T3航站楼目前已实现钢网架主体结构封顶。该项目运用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技术,集成BIM模型、720°全景模型、倾斜摄影模型及GIS模型等,实现多种模型融合贯通,将工程建设项目智能建造和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推向新阶段。
数字中国建设浪潮澎湃,智慧城市发展东风强劲。2023年11月,长沙入选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城市,一颗数字化的“种子”在星城这片建设热土上落地生根。一年来,长沙以敢为人先的姿态,紧扣时代脉搏,全力推动各项改革任务,在工程建设领域掀起一场数字化的“风暴”,“数字住建”建设结出累累硕果,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沙模式”逐渐显现。
高效协同,便民惠企,群众心声变掌声
过去,工程建设项目报建审批流程繁琐,企业要周旋于多个部门,递交大量纸质材料,审批时间长,人力物力成本高。而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的通知,入选本次改革试点的城市须重点推进全流程数字化报建审批,包括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功能,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申请表单、申请材料标准化等。
如今,长沙大做“减法”与“加法”,打造的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升级版,统筹结合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前期成效和已有优势,通过深化集成受理、强化部门协同、优化并联审批等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工程建设项目用水、用电、用气、用网等市政公用服务质效。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企业只需通过工程建设审批平台提交一次申请,便能享受多部门联审、全程网办、一表申请、同步踏勘、并联审批、同步出证的便捷服务。此外,专门成立的帮代办队伍为企业答疑解惑、指引流程,更是大幅降低企业的时间和成本,得到办事群众和企业点赞。
不仅如此,针对以往控规阶段意见征求频次过多、反馈时间较长和征求范围过大等弊病,长沙梳理出控规阶段涉及并联征求意见的27个职能部门,秉持“无依据不征求、非必要不征求”原则,精简征求意见流程。各相关职能部门通过长沙市协同办公平台同步在线征求和反馈意见,控规编制(修编)征求意见反馈时限调整为15个工作日,控规修改(控规局部技术修正)征求意见反馈时限调整为7个工作日,逾期未反馈视为无意见,依程序推进。
为进一步提速审批,长沙还出台“用地清单制”、规划联审等举措,节省大量报建报批时间,将方案联审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助力房地产项目实现“从拿地到预售不超过180天”。
全程管控,多元融合,“一码全链”守护城市
在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工作过程中,“建立建筑单体赋码和落图机制”是住建部明确的“规定动作”。去年以来,长沙积极探索构建房屋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一码全链”机制,推广“房屋建筑单体码”应用。
房屋建筑单体编码如同建筑的“身份证”,汇聚房屋建筑从设计到审批、建造、交易、使用、维护、拆除等全生命周期内的所有数字化信息,以分层分户BIM模型关联不动产登记业务信息,实现建筑单体在全过程图纸管理系统落图生成“单体码”办理不动产登记。
市住建局相关责任人介绍,目前长沙正积极推进房屋建筑编码用码落图系统研发与对接工作,当前系统开发已步入测试、试运行阶段,后续将衔接省厅、市本级、市局系统,拓展丰富建筑编码用码场景,让建筑单体从“出生”到“消亡”都处在精准管控之下。
截至11月底,长沙依据已制定《长沙市房屋建筑编码用码实施细则》,完成房屋建筑编码管理子系统的开发建设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开发,累计完成14个项目建筑单体赋码落图工作。
如今,这套机制还与“打非治违”工作紧密配合。长沙市工程审批管理系统依托编码落图机制,对试点项目关键审批环节、竣工验收情况实时监控,一旦发现疑似未批先建、未竣先用项目,立即推送预警至住建综合执法系统,实现预警、巡查联动执法,为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筑牢防线。
数字化管理模式创新在长沙也多点开花。例如,长沙城市生命线管理系统脱颖而出,入选全国典型案例。依托城域物联网平台、CIM基础平台、城市超级大脑等,汇聚融合全市1694类数据资源,构建560平方千米城市精细化数字孪生底座,精准预测内涝积水点,实时内涝预警信息命中率68%以上,为城市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特别是CIM+开启城市安全治理新模式。据了解,长沙市CIM基础平台汇聚多部门业务数据与安全动态监测数据,融合物联感知视频AI识别和BIM技术,打造CIM+城市智能安全管理系统,实现人流密集和消防占道两大安全领域实时可视化监控与预警,提升城市安全管理与决策效率。
数据贯通,上下联动,共享机制赋能管理
数据是数字化管理的“血液”,市住住建局深谙此道,积极搭建全生命周期数据归集共享平台,全力打通数据脉络。目前长沙已与省住建厅及其他省直单位、市直部门、区县市相关单位对接,梳理需对接的29个单位、37个系统,逐步开展系统对接工作。
数字为证。长沙大力推进跨部门房屋建筑数据“一库汇聚”,在房屋建筑数据治理上成绩斐然。在回流省级房屋建筑数据基础上,完善房屋建筑基础数据库,通过完善房屋建筑全生命周期数据信息,数据总量达到16项3359.6万条,归集市级部门房屋数据185类2.16亿条,响应房屋数据需求201项,接口调用9.07亿次,有力支撑CIM基础平台、智慧消防等项目建设。
层级数据共享机制的完善也是长沙数字化改革的关键一环。按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数据共享交换标准3.0》要求,长沙率先实现与省级、国家工程审批系统对接,配合住建部建立关键审批事项信息层级校验机制,保障数据可信安全;依据“一数一源”原则,实时归集调整相关系统数据至省级、部级系统。
例如,长沙还结合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推进房屋数据“数图结合”共享机制,房屋建筑图斑全量编码关联多类业务数据,不仅为本地房屋清查、隐患排查提供助力,还顺畅实现与上级系统的数据交互,形成上下联动、数据互通的良好格局,确保层级数据共享及时、准确、高效。目前,已形成房屋建筑图斑全量编码,以房屋建筑图斑关联不动产登记、二维码标准地址等业务数据,助力全市74.7万栋房屋“两违清查”和3.35万处消防等安全隐患排查。
另外,在项目落图工作中,顺势推进竣工验收数字化竣工图归档和验收资料电子化管理,实现线上接收与全程跟踪,为工程后续维护改造、安全巡查、应急救援提供坚实数据后盾,让数据在工程全生命周期中充分流转、发挥价值。
科技引领,智能升级,BIM应用大放异彩
近年来,BIM技术在长沙工程建设领域大放异彩,成为长沙市试点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的重要抓手。去年以来,市住建局印发《长沙市智能建造工程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导则(试行)》,填补智能建造工程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空白;出台《关于用BIM技术和装配式建造技术推动“工业上楼”的实施意见》,大力推广BIM技术应用。
“看得见的在工厂,看不见的在云上。”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跃先说,长沙依托BIM技术串联起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等全生命周期,实现“一模到底”,推动设计、生产、施工、运维“云指挥”“云调度”“云协同”。“长沙市发展智能建造的底座是BIM+M+EPC,这一模式包含建筑信息模型、部品部件生产、工程总承包三大核心要素,实现1+1+1>3,促成新型建造方式和建设管理模式变革。”
BIM技术已成为长沙众多工程建设项目的“标配”。在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临空区块,长沙县人民法院自贸区人民法庭审判业务用房正在进行主体施工,项目采用国产化平台进行BIM正向设计,相较于其他软件,让设计师能够快速上手,参与到BIM正向设计中来,降低了BIM设计在后续二维设计师中推广的阻力,而且实现设计算量一体化,土建与安装工程算量综合提效约60%。
在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之路上,长沙已迈出坚实步伐。展望未来,长沙将秉持创新精神,攻坚克难,向着打造全国工程建设数字化管理典范的目标勇毅前行,持续输出“长沙模式”,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