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钻孔灌注桩施工

2025-02-21 2048 0

主要施工流程为:

钻孔定位钻孔1次清孔测孔深制作安放钢筋笼格构柱制作与钢筋笼焊接格构柱定位入孔下导管2次清孔测孔深(合格后)灌注混凝土

各施工环节要点

1、钻孔定位:施工前依据提供的基准点,精确计算中心点坐标,随后利用测量仪器进行放样及复核。

钻机对中

2、钻孔:钻机就位后埋设护筒。开始钻进时,严格控制进尺速度,采取低压慢进措施,待钻至护筒下1m后,以正常速度钻进。钻孔过程须连续作业,中途不得中断。钻进中密切关注土层变化,在土层变化处捞取渣样判断土层,并记录在钻孔记录表中,与地质资料进行核对。当钻孔距设计标高1m时,谨慎控制钻进速度和深度,防止超钻,并核实地质资料,判定是否进入要求的持力层。同时,为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对沉淀池中沉渣及混凝土灌注时溢出的废弃泥浆,抽走外运,严禁就地排浆或弃渣。

图片

GPS-10型钻头

图片

钻机钻进

图片

岩样

3、第1次清孔:钻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对孔深、孔径和孔形等进行检查确认,随后进行清孔。清孔目的是清除孔底钻渣及其沉淀物,尽量减小孔底成渣厚度,以保证钻孔桩的承载力。利用钻机的泥浆循环系统,通过换浆进行清孔,确保灌注水下混凝土前沉渣不超过容许值。吸渣换浆时及时向孔内注入新鲜泥浆,保持孔内水位,防止塌孔。清孔后及时测量沉渣厚度,并积极组织后续工序。

图片

第一次清孔

4、测孔深:通过钻杆上余长度、测绳等工具测量钻孔桩深度,现场明确钻孔起点和终点,并逐一测量记录。

图片

测量孔深

5、制作安放钢筋笼:钻孔桩的钢筋笼进场钢材需具备产品合格证和现场抽检复查资料,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场。钢筋笼在加工场分段制作,节段运输到孔位处,采用人工配合起重机吊装,安装过程中避免钢筋笼起吊变形过大。两节笼对接时,上下中心线应保持一致。钢筋笼制作前,应将钢筋校直,清除表面污垢锈蚀等,下料时准确控制下料长度;每节段间主筋宜采用套筒机械连接;主筋如采用焊接,单面焊焊缝长不小于10d(双面焊应不小于5d,同一截面截头数量不应大于主筋总数的50%,相邻接头应上下错开,错开距离不应小于35倍主筋直径;环形加劲箍与主筋采用电焊连接,螺旋筋与主筋的连接可采用铁丝绑扎并间隔电焊固定,或直接电焊固定;钢筋笼上应设保护层垫块,每隔4m一组,每组数量不少于3块,且均匀分布在同一截面的主筋上。

6、格构柱制作与钢筋笼焊接:每根格构柱用1根主角钢拼接,接头内侧50cm同型短角钢补强,拼接位置角钢接头对角错开长度不小于50cm。在主角钢上放线,定出缀板组装位置后与角钢点焊固定,焊缝等级为二级。焊接工艺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焊缝质量和强度。

图片

7、格构柱入孔:先吊装合格钢筋笼入桩孔就位,再吊起格构柱底部与钢筋笼进行焊接,现场焊接完成后继续下放格构柱。

8、下导管导管使用前必须进行试拼和试压,导管组装后轴线偏差不能超过钻孔深度的0.5%且不得大于10cm。每次安装导管时要检查连接处有无杂物,并检查橡皮圈有无破损,如有破损需及时更换

9、第2次清孔:待安放钢筋笼及导管就绪后,进行第2次清孔。将泥浆泵与导管上口连接牢固,管下口放至距离孔底15cm位置,以泵送方式把泥浆池新配泥浆压入孔底,当孔底沉渣厚度和孔内泥浆相对密度均达到清孔标准后,停止清孔。清孔必须达到以下标准:孔内排出或抽出的泥浆手摸无2~3mm颗粒,泥浆比重范围为1.101.25,含砂率小于2%,粘度为17 20s,胶体率不小于95%浇筑水下混凝土前沉渣厚度不大于50mm

图片

第二次清孔

10、测孔深(合格后):灌注时,密切监测孔内混凝土面孔深(混凝土方量与导管拆除长度可大致计算)。拔管前必须测准混凝土面孔深,计算准确,合理拔管,在任何情况下皆应保持埋管深度不小于2m,杜绝混浆和断桩。

11、灌注混凝土:首批混凝土数量需经过计算,使其具有一定的冲击能量,能够翻起孔底沉淀物,并能把导管下口埋入混凝土内不小于1m深。导管埋置深度适当,保证埋置深度不大于6m,且不小于2m。导管提升缓慢,不挂钢筋笼。混凝土灌注到达钢筋笼底部时,适当放慢灌注速度,防止钢筋笼和格构柱上浮,灌注作业连续进行,不得中途停顿,保证整桩在混凝土初凝期内灌注完成。混凝土超灌0.5~1m即可,避免过量超灌。
图片

图片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