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奖展播 | 浙江省乐清湾大桥及接线工程

2025-04-07 2054 0

“科技创新,与时俱进”,是振兴中华的必由之路,是保证我们国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之一。土木工程领域作为中国的一张重要名片,有着丰富的滋养和积淀,有着讲不完的大土木故事。这些故事是时代的缩影,时代有多伟大,故事就有多动人。

今天,带您走进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获奖项目——浙江省乐清湾大桥及接线工程,领略新时代中国土木工程科技创新故事。

 

工程概况

浙江省乐清湾大桥及接线工程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G1523甬莞高速公路和浙江省“九纵九横五环五通道多连”高速公路网中“一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浙江省首批品质工程建设示范项目之一。路线始于台州市温岭城南镇沙头门,跨越台州、温州市,终于南塘枢纽与G15沈海高速公路相接,路线全长38.168km。项目竣工决算投资95.93亿元。

乐清湾跨海大桥是本项目的控制性工程,全长约10km,1号通航孔桥采用预制节段拼装的变高度连续刚构,跨径布置为85+2×150+85(m),是当时世界最大跨径V形刚构和预制混凝土梁桥。2号桥通航孔桥采用双塔整幅叠合梁斜拉桥,跨径布置为(70+90+365+90+70)m=685m,索塔采用钻石型塔身,造型美观大方;上部结构主梁采用PK钢箱叠合梁,断面形式风阻系数较小,对于本桥位于台风多发区的适应性好。非通航孔桥采用60m预制节段拼装的等高连续箱梁。全桥上部结构主梁全部采用工厂预制、工地拼接的施工方案,避免了桥位处恶劣气候环境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实现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工程设计注重生态环保,在结构形式和创新上充分考虑鸟类生活习性,项目运营前后,对漩门湾湿地公园季鸟基本无影响,达到了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工程设计获2020年浙江省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勘察设计综合类一等奖、2020年度公路交通优秀设计一等奖,工程勘察获2021年浙江省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勘察设计综合类一等奖。

项目于2014年7月29日开工建设,2018年7月28日交工通车运营。2021年8月27日通过交通运输部竣工验收,工程质量等级为优良,获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奖(优质工程)、中国交建优质工程奖、中国中铁杯优质工程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

  • 开创性发明了多箱异步加载新技术,从而拓展了桩基础自平衡测试方法,破解了后压浆深长大直径桩在复杂环境下承载力测试难题,攻克了深长桩基础工程安全和经济性难以有机统一的问题,首次在高速公路中大规模采用桩端后压浆技术代替桩长,有效缩短桩长2万余米,节约工程造价约5923万元。

  • 研发了智能桩端后压浆系统,制定了全套工艺标准,提出了滨海条件桩端后压浆的设计标准,首次实现了压浆隐蔽工程的数字化管理。

  • 发明了双法监控双向匹配技术并应用于节段梁预制,首创基于笛卡儿坐标的墩顶块定位新技术和导向性微调新工艺,实现节段梁无垫片悬臂拼装“毫米级”合龙;研发节段梁架桥机专用四维矩阵式4DM安全监管系统,填补了行业空白,成功铸造了“毫米成就万米”的工程品质,为桥梁短线法预制拼装工艺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 首创混凝土结构“除氯-阻锈-裂缝修补-纳米增强”双向电迁移技术,解决了钢筋氢脆风险控制的技术难题,突破了电化学技术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禁锢,实现析氢临界电流密度提升5倍,成功应用于跨海桥梁的箱梁和墩身,大幅延长海域结构寿命,耐久性提升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 提出基于变形体的桥梁抗倾覆计算理论,构建了强倾弱弯的梁桥设计准则,推导了结构强度与抗倾覆承载力匹配时的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并在南塘枢纽等匝道独柱墩桥梁中应用,避免桥梁设计出现明显的抗倾覆短板或过度的抗倾覆设计,实现了工程安全和经济最优解。

  • 将BIM技术应用于特大桥梁全生命周期建设,实现多维度管理信息协同、“BIM+”系列功能的多场景、高需求应用,推动了“智慧工地”理念的深入普及和推广,引领了BIM技术在桥梁中的应用。


获奖单位

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乐清湾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东南大学

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交工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台州市公路水运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武汉大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于1999年联合设立,是经国家批准、住房城乡建设部认定、科技部首批核准,在建筑、交通、铁道、水利等土木工程领域组织开展,以表彰奖励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成绩显著的工程项目为宗旨的科技奖项,为促进我国土木工程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秉承“质量安全是底线、绿色低碳是底色、科技创新是核心”的理念,目前已成功举办20届,655项工程获奖,成为中国土木工程建设领域最具影响力、最具权威性的科技创新大奖,被誉为土木工程领域的“奥斯卡奖”。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