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案例|甘肃省流态固化土咬合桩新型基坑支护观摩暨绿色低碳建造技术交流会在中建八局甘肃省中医院北区扩建项目成功举办

2025-07-08 2092 0

 7月5日,甘肃省流态固化土咬合桩新型基坑支护观摩暨绿色低碳建造技术交流会在中建八局甘肃省中医院北区扩建项目(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项目、中医康复中心项目)工程总承包现场成功举办。




     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姜浩,甘肃省中医院基建处处长杨沛霖,甘肃省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总经理曹焱杰,中建八局设计管理总院岩土工程中心主任郭代培,中建西部建设第九有限公司技术部副经理、技术中心主任张凯峰,中建八局华西分局工程管理部朱凯,西北公司首席专家王国欣,南京东大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巍出席活动,活动由西北公司甘青分公司总工程师栾蔚主持,50余家施工、设计、研究类企业及高校,建设领域相关专家和从业人员等共计120余人参加。


     姜浩表示,党的二十大以来,国家将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纳入全局战略,并擘画“绿色化、工业化、智能化、集约化”的发展路径。中建八局甘肃省中医院北区扩建项目在甘肃省首次应用流态固化土咬合桩技术,将绿色建造理念贯穿项目全周期,为传统工艺升级提供了“甘肃方案”。他希望,通过本次活动,促进先进技术与工程实践的深度融合,共同探索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建筑业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王国欣表示,建筑业正加速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此次观摩聚焦的流态固化土咬合桩技术是中建八局响应国家绿色建造方案的实践。中建八局以科技创新破难题,采用新支护体系,实现资源节约与碳排放降低。为践行“科技赋能绿色建造”,中建八局将以观摩为起点,融合“精益建造”与“双碳”目标,助力“美丽甘肃”建设。


     曹焱杰指出,流态固化土咬合桩技术把多种材料混合制成新型岩土工程材料,具备经济成本低、环保性能优、质量可靠、施工便捷等优势,为低碳发展开辟新路。甘肃省中医院北区扩建项目应用该技术,解决了传统施工难题,提升了项目整体质量。他希望借此活动,推动绿色低碳建造技术在行业内交流推广,引领建筑行业向更环保高效的方向迈进。





     甘肃省中医院北区扩建项目经理郭烨、西北公司科技质量部业务经理李灿分别进行《低碳固化土技术在基坑支护中的创新应用》《低碳建造管理》汇报,与会人员围绕“绿色设计、低碳施工、节能材料、流态固化土应用趋势”方面,针对流态固化土产品的应用前景、新型支护方式展开应用交流。








观摩人员一同走入甘肃省中医院北区扩建

项目施工现场

进行流态固化土咬合桩现场观摩

围绕质量管控、安全管理

绿色施工、智慧建造等方面深入交流

深入了解流态固化土咬合桩

质量标准化、现场安全标准化

绿色施工及数字化智慧工地等创新工作





难点破局:创新支护体系


项目基坑开挖深度为16.14m-23.24m

其周边紧邻住宅楼、医院建筑及地下管廊

各类建筑和设施相互交织

项目团队克服工期紧、场地狭小

作业难度大等诸多不利条件

有序开展施工作业




针对卵石层渗水风险高、砂岩遇水软化及

邻近建筑变形控制等挑战

项目团队创新采用

钢筋混凝土桩+流态固化土咬合桩

+预应力锚索支护体系

是甘肃省首个采用此类基坑形式的项目

通过“刚柔并济”的支护体系

实现基坑“低变形、零渗漏、不扰民”目标

为后续施工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技术亮点:硬核“黑科技”加持


流态固化土“柔性锁水”

采用固化剂(水泥+激发剂)

现场开挖素土就地再生为流态固化土桩

抗压强度达1MPa以上

渗透系数低至10⁻⁶cm/s

形成连续防渗帷幕

有效阻断地下水渗透路径

智能配比系统实时监测土体含水率

动态调整水掺量,确保桩体均匀性和强度




刚柔咬合“无缝支护”

混凝土桩与流态固化土桩

采用“一刚一柔”交替咬合布置

咬合量300mm

流态固化土在可控的流动性范围内

精准填充预设咬合区域

硬化后与混凝土桩形成紧密互锁的

复合支护结构

BIM+智能超声成孔质量检测仪

精准控制桩位偏差

确保咬合精度控制在3‰

降低咬合桩的“开叉”风险





绿色低碳“变废为宝”

基坑开挖渣土就地利用

降低碳排放40%

流态固化土5天强度达到0.7MPa

28天不小于1.0MPa




智能管控:为支护装上“智慧大脑”


冠梁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

使用徕卡TS16测量机器人

配合棱镜实时监测

实现毫米级精度的自动化位移监测和预警

桩体内预埋自动化深层水平位移测斜仪

实时监测基坑情况

数据同步至云端平台

异常情况自动预警




毗邻建筑安装基于MEMS技术的

双轴倾角传感器实现±0.01°超高精度

双轴同步、实时响应的

毗邻建筑倾斜监测

通过物联网平台实现智能预警

为基坑施工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AI算法分析支护结构受力趋势

动态优化后续施工参数

实现“监测-预警-调控”闭环管理




严守“双底线”:绘就民生工程新盛景


项目团队构建

全方位、多层次的质量保障体系

严控关键工序,落实事前交底

过程旁站监督及领导带班检查

对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实行重点把控

定期开展质量检查与评估

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形成质量管控闭环

全力追求“零缺陷”






项目始终秉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核心理念

常态化安全教育培训

定期开展风险辨识与应急处置演练

人防、物防、技防三维联动

将“零事故”目标融入每道工序

实现动态管控,闭环治理

隐患日清日结,确保安全生产“零事故”





项目名片




    项目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瓜州路418号、甘肃省中医院院区北部。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总建筑面积37533.30平方米,主要设置SPF动物实验中心、重大疫情研究中心、病理实验室等。中医康复中心:总建筑面积53765.78平方米,主要设置服务大厅、药房、康复中心、体检中心等,配套建设室外三网、道路和铺装、绿化、挡土墙、围墙等室外工程。




    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改善当地及周边地区的中医药医疗资源供给状况,缓解群众看病难、康复难的问题,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同时,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将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中医药事业,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带动区域内中医药行业的整体发展。



中建八局西北公司将继续

发挥自身技术和管理优势

持续优化施工工艺和技术方案

不断提升工程的绿色化、智能化水平

全力以赴、砥砺前行

奋力绘就“健康强国”壮丽新画卷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