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机械海外市场增长还能持续多久?

2025-08-29 2028 0

随着货轮缓缓离岸,中联重科全球最高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ZT82J正式踏上航程,前往英国布里斯托尔港,它将以82.3米的工作高度刷新欧洲行业纪录。

近年来,中国工程机械出口持续增长,各类产品出口纪录不断被突破。今年1—7月,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额为350.76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其中进口金额15.9亿美元,同比增长4.13%;出口金额达到334.86亿美元,同比增长10.8%。

这样的增长并非偶然,从2021年至2024年,工程机械产品出口额已经连续四年快速增长,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然而,在高基数背景下,这种高增长还能否长期持续下去?

一、海外市场的高增长从何而来?

海外市场的跨越式发展对于国内工程机械企业意义重大。在2020年到2024年的短短五年间,A股上市的工程机械企业境外收入占比由11.38%快速提升到了47.48%。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龙头企业,境外业务均已贡献了公司半数以上的营业收入,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时至今日,海外市场的增长仍在持续,而增长的动力可以分为内外两方面来源。

内部动力:产品实力筑牢增长根基

1、完整产业链提供核心支撑

中国日益强大的产业链是支撑海外市场增长的底层原因。目前,中国制造的产业链已经十分完备,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无论是在产品的产出还是运输过程,都拥有很强的竞争力,且竞争力还在不断提升。

2、产品性能实现质的飞跃

我国工程机械产品性能的提升为加速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强大助力。近几年,我国工程机械产品性能不断提升,与国外产品相比更具性价比优势,而且通过不断研发,目前国产的世界顶级产品,核心零部件已大部分实现国产化,不再受制于国外品牌。

外部动力:全球需求创造增长空间

1、传统市场持续释放潜力

以工程机械代表性设备挖掘机为例,据海关数据整理,2025上半年,印度尼西亚以4.70亿美元的出口额位居我国挖掘机出口国家榜首,出口数量为9055台。在这其中,印度尼西亚基建热潮与矿产开发需求的持续释放,成为了拉动中国挖掘机出口的核心动力。

俄罗斯以3.71亿美元排名我国挖掘机出口国家第二名,出口数量为3564台。俄罗斯市场的增长受益于中俄经贸合作深化与远东地区开发战略。业内人士普遍预计俄罗斯市场将保持稳定并持续增长。

2、新兴市场需求迎来爆发

以拉美、印度、非洲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基建需求持续增长,高性价比和优质售后国产设备受到青睐,全球渗透率逐步提升。

依旧以挖掘机为例。2025上半年对西非地区出口大幅增长,1-6月我国挖掘机对几内亚累计出口额 19127.12 万美元,较去年同期 7075.89 万美元同比增长170.31%;对马里累计出口额为16413.25万美元,较去年同期3380.60万美元,同比增长385.51%。其余西非国家中,2025 年 1—6 月对加纳累计出口额 9705.07 万美元、对科特迪瓦累计出口额 7304.74万美元,均呈现较高幅度增长。

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工程机械出口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其城市化进程缓慢、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导致工程机械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非洲矿产资源丰富,占全球30%,各国普遍拥有重要矿产,因此对挖掘机、推土机等采矿设备需求强烈。

二、增长之路上的变量

中国工程机械正经历海外市场的上升阶段,但从长期来看仍然面临许多变量,可能影响到中国工程机械在海外市场的发展,值得引起行业关注。

首先是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当下全球经济不景气,国际工程机械市场未出现显著新增需求,叠加前期出口高基数、高存量,持续给我国工程机械出口增长带来压力。

其次是地缘政治与区域市场波动,一些地区势紧张等事件导致部分市场供应链中断,如俄罗斯虽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但其经济过度依赖能源出口,若国际油价波动可能削弱其设备采购能力。此外,部分新兴市场(如非洲)政局不稳、外汇管制严格,加大了账款回收风险。  

再次是贸易壁垒,如欧美市场通过提高关税、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如碳排放标准、数据安全法规)限制进口。  

此外还有国际竞争的加剧,比如卡特彼勒、小松等国际巨头通过技术封锁、专利诉讼等手段遏制中国品牌扩张,而印度、土耳其等新兴制造国凭借低成本优势抢占中低端市场,对中国产品形成“双向挤压”。

另一方面,中国工程机械海外发展还面临内部压力。

一是品牌与渠道短板, 相比卡特彼勒、小松、沃尔沃建筑设备等拥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老牌巨头,中国品牌在全球客户心中的信任度和溢价能力仍存在明显差距。与此同时,海外本地化渠道与售后服务网络的 “深度” 和 “广度” 不足,进一步加剧了品牌竞争力的弱势。。

二是部分核心零部件仍存在“卡脖子”风险。例如发动机领域,针对大型挖掘机、大型矿用自卸车等高端设备的发动机,仍高度依赖道依茨、康明斯、五十铃等国际品牌。

三是同质化竞争与价格战。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海外市场主打的产品(如挖掘机、装载机等)在基础功能和性能上与其他品牌差异较小,尤其在中低端市场,产品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导致同质化竞争激烈。因此,部分企业通过价格战抢占市场份额。

三、海外市场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海外市场的高增长不可能一直持续,必然会经历从“高速”到“高质”的增长换挡。中国工程机械要向保持长期竞争力,企业需要具备出色的制造成本效益、技术创新、本地化运营以及售后服务能力。这些因素不仅决定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影响其在不同区域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首先是充分发挥制造成本效益。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规模化生产、供应链整合和制造成本方面更具优势,使产品在海外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海外市场的本地化供应链管理,如在目标市场建立生产基地,降低物流和原材料采购成本。

其次,深化本地化经营,从“出口贸易”转向“本地制造、本地服务、本地研发”。通过在目标市场布局生产、供应链与服务体系,提供包括金融、租赁、运维、设备管理等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提升客户粘性和利润来源。

最后是加强技术创新。当传统产品的竞争陷入胶着时,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新赛道上,中国品牌与国际巨头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甚至势头更猛。中国工程机械可借助大力发展电动化、智能化、无人化产品,建立全球领先优势,实现“换道超车”。

中国工程机械的海外征程已度过最初的“野蛮生长期”,未来的赛道是品牌、技术、模式和本地化深度的综合较量。凭借不断提升的产品力、敏捷的供应链和深度本地化策略,中国品牌有望在世界舞台上实现从“参与者”到“引领者”的关键跨越。这条路挑战仍在,但前景愈加清晰。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