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 | 中国建研院2025年度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评选公布

2025-09-10 2057 0

8月20日,中国建研院发布《关于公布2025年度公司科技进步奖评审结果的通知》,共有26项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20项,以下为特等奖及一等奖获奖项目详细介绍。

特等奖


基于自主BIM的建筑工程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


图片
获奖单位: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
奖项等级:中国建研院科技进步特等奖
项目内容:本项目面向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国家信息安全重大需求,针对我国BIM软件长期依赖国外技术、核心三维图形引擎“卡脖子”、数据安全风险突出等根本性问题,研发了国内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BIM三维图形引擎P3D及BIM底座平台BIMBase,核心源代码自主率达100%,攻克几何造型复杂度控制、海量模型轻量化渲染、多源数据互通等核心技术,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主流水平,填补了国内BIM图形引擎和基础平台的空白。基于该平台开发的PKPM-BIM、PKPM-PC等70余款专业软件,覆盖建筑设计、装配式建造、绿色低碳分析、智能审查等全生命周期场景,实现从方案设计、构件生产到施工运维的全流程数据贯通,打破了国外软件在建筑工程核心领域的长期垄断,实现了国产BIM软件从“无芯可用”到“生态构建”的跨越式突破。目前,BIMBase系列软件已推广应用于全国6000余家企业,覆盖3亿平米建筑工程。项目编制标准10余项,软件著作权70余项、发明专利14项,近三年经济效益突破3.8亿元。项目成果显著提升了建筑行业数字化水平,成为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标志性成果。

一等奖


《实验动物 环境及设施》GB 14925-2023


获奖单位:科技发展研究院
奖项等级:中国建研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项目内容: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基础,涉及医药、卫生、科技、教育、环保等多个行业,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环境及设施是实验动物标准化的重要保障,自1994年国家标准《实验动物 环境及设施》GB 14925首次发布以来,已为实验动物生产、实验场所提供了环境技术支撑,指导了大量的实验动物设施的设计、施工、检测、验收及监督性管理。强制性国家标准《实验动物 环境及设施》GB 14925-2023(以下简称《标准》)是在《实验动物 环境及设施》GB 14925-2010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标准》的实施,为我国实验动物设施的设计、施工、检测、验收及监督性管理提供标准化支撑,有利于推动实验动物设施工艺布局、废弃物处理、运输、检测、运行维护的标准化设计,保证实验动物设施的安全性,保障实验动物福利,降低实验动物设施的运行能耗,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助力推进我国实验动物产业化进程,实现实验动物设施高质量发展。


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低碳、碳中和设计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


获奖单位: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奖项等级:中国建研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项目内容:本项目创建了零碳建筑定义体系及“三维、四级、双路径”的碳排放分级控制指标,提出了基于“建筑本体节能、能源系统清洁化、市场交易综合降碳”的三种建筑零碳解决方案,建立了适用于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降碳改造的设计方法、技术路径及绿色低碳建筑碳排放基准值,提出了以2030碳达峰为约束的超低、近零能耗、低碳建筑协同推广路线。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任组长的审查组对课题成果《零碳建筑技术标准》评价为:国际上首次以国家标准形式对低碳、近零碳建筑的碳排放强度绝对值和降碳率相对值的控制指标进行规定,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为我国低碳、近零碳、零碳建筑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标准支撑与技术路线引导,获2023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


高层建筑抗震韧性评估技术研究


获奖单位:中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奖项等级:中国建研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项目内容:面向韧性城市建设和新型城市化战略需求,依托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建筑抗震韧性评估技术研究”,针对高层建筑抗震韧性评估的理论和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建立了适用于高层建筑的抗震韧性评估方法、指标和构件数据库,开发了建筑抗震韧性评价软件等高效评估工具,提出了实现高层建筑抗震韧性的技术途径,为提升高层建筑抗震韧性提供了有力支撑。项目成果取得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论文11篇(其中SCI/EI收录3篇),并对11项高层、超高层建筑工程案例开展了应用示范。经专家评审,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促进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新技术应用和设计理论发展、保障建筑安全、提升城乡防灾减灾能力有重要意义。


基于建造过程地基土变形特性的桩基础协同作用沉降计算


获奖单位: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奖项等级:中国建研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项目内容:本项目研究突破“等刚度”设计理论,聚焦“提高桩基沉降计算精度”这一核心目标,构建了上部结构和修正桩土模型协同作用的高效计算体系,开发了系列成套变刚度调平设计方法与处理技术,建立了基于侧阻概化模型的高精度桩基沉降计算简易方法。构建的桩基础沉降计算与控制技术体系是对传统设计理念和方法的重要革新,有效保障建筑物在全寿命周期内的安全稳定,同时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项目研究成果授权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软件著作权1项;主编标准4部,参编标准4部;出版著作4部,发表论文56篇(SCI、EI共40篇);研制检测装备5类。培养硕、博士和博士后5名。


大型擦窗机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获奖单位: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奖项等级:中国建研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项目内容:本项目针对超高层复杂建筑立面以及封闭式复杂建筑屋顶,解决狭窄空间和大内凹立面幕墙维护作业以及停机隐藏等技术难题,研发了吊臂多级联动伸缩装置和新型立柱升降装置与复杂外立面异型工作平台,实现了大型擦窗机多自由度动作调整、可完全覆盖复杂建筑外立面幕墙维护靠近作业以及建筑屋顶停机隐藏;开发了擦窗机智能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实现了运行状态远程监测和故障远程诊断、故障智能诊断排除;形成了智能化大型擦窗机成套装备。项目研究形成新产品、新装置4项,开展示范工程4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及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学术论文4篇,编制行业和团体标准各1项。项目成果已在上海临港金融中心、深圳中海总部大厦、济南信泰中心、广州三一华南总部、菲律宾VONOTEC、新加坡Clifford center等多个大型擦窗机项目中应用。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