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东南亚,中国工程机械是“风景独好”还是“挑战重重”?

2025-10-01 2041 0

近期,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东南亚各大行业展会上大展身手。如在印尼国际矿业展上,中联重科开展两日签约金额就累计超过7亿元,三一集团展会期间现场签约总金额超20亿元;在马来西亚举办的“第三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东南亚分展”上,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柳工机械、山河智能等11家企业签约总金额超20亿元!

东南亚市场已成为中国工程机械出海的重要战略区域。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东盟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升温,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凭借地理邻近、产品性价比高和服务网络完善等优势,在这一市场取得了显著进展。

 

01 中国工程机械在东南亚的现状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RCEP等政策的推动下,凭借地理区位优势、高性价比产品和良好的服务,东南亚市场吸引了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目光,它们不仅通过出口设备积极参与当地市场,还通过投资建厂和参与重大工程项目来提升品牌认可度。

在与国际品牌的激烈竞争中,中国企业正逐渐从早期占据市场的日本品牌手中夺得更多市场份额。尤其是印度尼西亚,长期位居我国工程机械在亚洲的最大出口市场,今年上半年对该国累计出口13.7亿美元,同比增长28.2%。

整体来看,中国工程机械在东南亚市场不断取得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方面是本土化布局深化。比如中联重科近年来不断加快拓展东南亚市场的步伐,仅在印尼就部署了近30个网点,涵盖办公、展示和仓储、服务等各项功能。目前,中联重科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高空作业机械在印尼市场份额居行业第一,土方机械和矿山机械的销售多年来增速行业领先。

另一方面是销量与市场份额持续攀升。今年1-8月,柳工在东盟国家的设备出口量已突破5000台,同比增长高达45%。在印度尼西亚市场实现超过100% 的复合增长率,马来西亚市场销量与收入同比增长均超过200%。

此外,中国工程机械还凭借产品结构优化与电动化转型、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等方式,在东南亚市场逐渐收获更多知名度和认可度。如参建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证明了中国品牌技术可靠性和工程适应能力。

 

02 东南亚市场发展前景

近年来,东南亚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为我国工程机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额排名前15位的国家中,东南亚地区占据了4个席位,依次为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和菲律宾。特别地,印度尼西亚位列我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其出口额达到了22.59亿美元。

从各国情况来看,马来西亚在“2030年愿景”等规划推动下,大型基建项目不断。“第十三个马来西亚计划”规划未来5年(2026年-2030年)投资6110亿林吉特(1林吉特约合0.23美元),重点发展交通通讯、教育、卫生、治水和住房、绿色能源等领域。

8月19日,越南在全国范围举行了约250个大型项目的开工和落成仪式,包括湄公河三角洲的Rach Mieu 2大桥、西贡滨海国际金融中心以及河内的国家会展中心等重点项目,涉及交通、城市发展、科技研发等多个领域,总投资额预计达1280万亿越南盾(约500亿美元)。

印尼则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矿业开发方面的投入持续增加,为工程机械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据了解,印尼煤炭资源储量约为580亿吨,已探明储量193亿吨,其中54亿吨为商业可开采储量。另外,印尼政府通过“原矿出口禁令”推动本地加工,近两年其矿业市场规模数千亿亿美元,矿山设备需求激增。

……

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公路、铁路、港口建设如火如荼,工程机械市场前景广阔。

此外,东南亚也将迎来设备更新周期。如印尼2023年底的工程机械保有量约为27.9万台,其中使用10年以上的设备占比41.8%,面临较大规模的设备更新需求。

总体来说,东南亚各国市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为中国工程机械出口易提供了多元化商机。传统土方、混凝土机械在房地产和道路施工中不可或缺;随着环保意识提升,节能环保型工程机械需求渐长;智能化、数字化产品,如具备远程监控、智能诊断功能的设备,也开始受到市场青睐。

 

03 国产品牌在东南亚面临的挑战

国际品牌竞争激烈。东南亚工程机械市场主要由卡特彼勒、小松等国际知名品牌主导,这些品牌凭借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中国品牌虽然凭借性价比逐渐赢得市场份额,但竞争压力依然较大。

销售渠道与本地化服务相对落后。中国工程机械在东南亚主要依赖少数代理商推广,市场覆盖面有限,相比较而言,日、美品牌凭借长期深耕东南亚市场,建立了广泛的销售网络。东南亚市场对工程机械的售后服务要求较高,但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售后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备。

政治环境与政策风险。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国家的政治局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给工程机械企业的市场拓展带来了风险。如中泰高铁一期工程自2015年动工,原计划2028年通车,但因泰国多次政府更迭,政策连续性不足,叠加多重外部因素,项目推进步伐缓慢,至今仅完成35%左右。

供应链与成本压力。东南亚部分地区零部件供应不足,依赖跨国供应链,增加成本和不确定性;另外,东南亚不少地区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不足,也制约着中国企业布局和发展。且当地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匮乏,劳动力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企业需依赖外派人员,增加运营成本。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出海东南亚面临着品牌形象、销售渠道、市场竞争、供应链配套、政策环境以及技术升级等多方面的挑战。企业需要通过提升品牌影响力、优化销售渠道、完善售后服务、加强本地化运营、应对国际竞争以及加快技术创新等措施,来巩固和扩大在东南亚市场的份额。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