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照青:文化建筑重要的是融入地域环境

2014-07-10 211 0

宋照青:文化建筑重要的是融入地域环境

  西安秦二世陵遗址博物馆、曲江寒窑遗址公园、成都华润凤凰城艺术中心……日清设计董事长、总建筑师宋照青的每一个文化建筑项目都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和表达出当地特有的韵味。他认为文化建筑重要的是融入地域环境,使建筑本身像从土里长出来的,自然、非强加的。

  记者:西安秦二世陵遗址博物馆参展了去年在土耳其举办的“蓬勃中国——中国当代建筑展”,作为主创设计师,能否跟我们谈谈这个项目主要的创作理念?

  宋照青:从2009年到2010年,我们团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来完善这个项目的设计。这个项目必须结合历史来看,秦二世胡亥的死代表了秦文化从兴盛到落寞、衰亡的过程。我们将之定义为秦殇。因此这个遗址博物馆的定位就是在静态的环境里反思。为什么一个曾经如此强大的帝国会在短短三十年里走向衰亡。我们通过一系列场景的塑造和对环境的揭示起到让人在宁静中思考的作用。比如用单一的灰色调,单一的场景,简洁的手法来强调秦王朝辉煌过后的寂寥。

  记者:西安是一个历史厚重的城市,您认为像西安秦二世陵遗址博物馆这样的文化项目在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宋照青:西安是一个独特又典型的城市,不同时代的更替和叠加使它成为一个建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立体模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这座城市又一次处于活跃和生长中。项目所在的曲江新区就像一个失落的片段,正在被重新组合于整个城市的基因链条里。在这个项目的设计中,我们发掘地域文化,营造出一个场景,使人们得到一种穿越性的体验。这个遗址公园与其说是建筑,不如说是一系列具有戏剧感的体验场所,其中包括仪式、序列、冲突以及登临之后的思考。使得人与自身内心进行交流,在反思中感受空间与历史的意味。

  记者:去年日清设计主办的“起点”系列跨界活动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公司的一楼也改造成原境界Art Gallery,这在业内可以说是非常少见的。能否跟我们谈谈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您希望通过这个展厅传递一种怎样的信息?

  宋照青:在中国12年是一个轮回,在日清设计成立的第12年,我们做了“起点”这样的跨界活动,一是邀请不同行业的艺术家们一起来探索艺术的共性和发掘创作的灵感,让大家从不同的艺术分支中汲取养分;二是展示我们12年来在建筑设计实践中的收获。这是总结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它既是文化研究、寻找发展的起点也是个人修养充实品味的起点。我希望跨界活动可以让更多人去发现艺术的魅力,从而带动对建筑文化的深度思考。

  记者:您个人偏爱的文化元素是什么?能否具体谈谈在实际创作过程中,该元素的应用以及与建筑和周围环境的融合?

  宋照青:文化建筑设计中特定的元素和符号并没有重要作用。重要的是感觉,是每个人对历史的回忆和文化底蕴的培养。人们对现存的场景产生一种共鸣,就是文化建筑存在的意义。比如安藤的作品,他的作品很少看得到传统日本建筑的符号,但是作品的感觉和情景揭示有着强烈的暗示。我们在珠海静云山庄的设计中,尊重环境,发掘环境性格,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静云山庄的建成,让整个万山岛变得更美好。

   记者:面对一个文化类建筑项目时,您认为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

  宋照青:去年我和桢文彦先生对话中,桢文彦先生提出“安静的建筑”。不打扰、破坏周围环境,只对环境起到促进作用。这和古人谈到的天人合一的观念是一致的。我相信每一方土地都有自身的性格特征,寻找地域文化、尊重自然是每个建筑师都不能忽视的责任。在文化建筑的设计中,如何处理历史与当代、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是建筑师非常容易遇到的问题。传统和现代本身并不对立,建筑与自然的反差也不成问题。重要的是融入地域环境,使建筑本身像从土里长出来的,自然、非强加的。

  记者:您如何看待对古建筑的保护?

  宋照青:日本城市在传统与现代建筑的融合上是中国的榜样。比如东京和京都,在城市里很多神社等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群表现出非常好的和谐共处,遗存的保护和现代商业的繁荣之间互相促进。在某种功能运用下,古建筑的空间或者形式能够被今天所使用,这就是共生,建筑师可以赋予古建筑新的生命。去年我收藏了一栋被拆除的江西清代古宅,准备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把它重新盖起来。

  记者:您认为未来文化建筑的发展方向会是怎样的?

  宋照青:文化带动商业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如果中国的城市全部以汽车交通和解决居住等功能性的需求为最终目标,那城市中心最后必将荒漠化。城市没有文化就会死去。文化建筑肩负着复兴城市活力使命,可以让人们在建筑师营造的场所中回忆过去,肯定现在,憧憬未来。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