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内的“天眼”

2019-06-11 189 0

  “报告,车辆已经开离测量区域,后视棱镜架设完毕。”

  “报告,前视棱镜也做好一切准备。”

  “读数完成,读数时间7分10秒。”

  6月5日4点10分,中国中铁承建的保神高速三标曲尺湾隧道出口第19个隧道控制点布设完成。

  天空中的月光散发着柔和的光线,在蜿蜒的山路上,一辆皮卡车正从繁忙的施工现场驶向远处的村落。此刻通风机的嗡鸣声已渐行渐远,听到的更多的是皮卡车发动机飞速转动的内部声音。

  “作为测量员,需要24小时为隧道施工保驾护航,大家现在是不是还和刚到项目时那般有激情,有没有感到倦了、累了?”项目部测量负责人岳卫锋首先打破了车内的寂静。

  “我认为测量是一项很伟大的工作,入行前,我就很感慨:在两岸无法尺量的情况下做到长虹飞架天堑,桥梁合龙误差能控制在1粒米粒的大小,很让我震撼。因此我才下定决心投身此行,至今初心未改。”测量员黄波略显骄傲。

  “我认为隧道工程是一份‘考卷’,考卷对测量人员技术本身以及身体素质上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经过一年的现场锻炼,从技术上我成长成了工区技术负责人,但是这远不如当地居民对我们测量组的称赞让我开心,他们觉得隧道施工就如同古代的‘愚公’,还说大桥局的子弟个顶个是能人,测量员更像是长了‘天眼’一般,咋就这么厉害呢?”测量员李磊笑着谈论当地居民和他交谈时的种种疑问。

  测量负责人岳卫锋告诉笔者,控量监测和超前地质预报就是隧道内的“天眼”,测量人员在隧道内施工如同在山间穿梭,通过超前地质钻孔、地质雷达监测等方法,科学预判围岩等级,科学合理地指导施工,成为隧道安全、快速贯通的重要保障。

  正是在“天眼”的引领下,他们用了三年的时间,成功的把荒芜的土丘变成了独具特色的项目驻地、拌合站、工区驻地;把雨天泥泞的土坑路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水泥路;把雨季的木板桥变成了坚实美观的箱涵通道……

  目前,曲尺湾隧道斜井已经贯通,施工面由最初的4个变为现在的8个,连绵不断的山峰之内,建桥国家队正依靠着“天眼”把建桥精神放在隧道施工上,实现新一轮的成长、蜕变。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