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一个很多人还在迷茫和徘徊的年龄,但还在学校就读的高艳涛,在这个夏天登上了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的领奖台,帮助中国队首次参加瓷砖贴面项目比赛就拿到了这个有60余年历史的世界青年技能顶级赛事的优胜奖。
瓷砖贴面可以说是一个既传统又热门的职业,在全国各地高手也有很多。还未踏出校门、没有任何操作经验的他,竟然能力战群雄,他是怎样做到的?
有温度与情感的瓷砖
当记者见到高艳涛的时候,质朴、内向的他,很难让人把“90后”和“泥瓦匠”这些词与他联系在一起。
早在年少时,受爸爸的影响,高艳涛就发现自己特别喜欢瓷砖贴面,正是这种骨子里的偏爱,凭借着不服输的那股子劲让他一步步走到现在。
高艳涛并不认为瓷砖贴面是个冷冰冰的工作,他常常认为通过打磨、加工,会赋予冰冷的瓷砖以温度与情感,每当一个瓷砖加工完成后,他都觉得给了它第二次生命。在他眼里,这非但不枯燥,而是一个充满艺术灵感和生命活力的小世界。
贴瓷砖是许多“90后”孩子不会考虑的工作。高艳涛告诉记者,他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学习成绩不好,一度被同学瞧不起,让老师和家长失望。不过倔强的高艳涛心里藏着一个愿望:“虽然没有机会上大学,但是其他的学习机会决不能放弃。”
初中毕业后,他到了烟台市城乡建设学校学习土建专业,没想到在这里找回了自信。虽然高艳涛没有走向通往象牙塔的路,但是技校却为他敞开了一扇技能成才的大门。
去年11月,他从全国五六十人的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进入了5人名单的国家队集训队——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瓷砖贴面项目集训基地烟建集团于建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之后,他又经过十进五、五进二的淘汰赛,最终拿到了今年7月在德国莱比锡举行的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入场券。
20岁的年纪 40岁的双手
刚开始训练,高艳涛一度跟不上,总是比别人慢一拍,成形也不够美观,不服输的他开始苦练。11月的烟台飘起鹅毛大雪,同伴们空闲时跑进休息室里取暖,他却一头钻进操作室。
空旷的操作室,格外的寒冷。切割机嗡嗡作响,粉尘四起,高艳涛磨起了墙砖。贴瓷砖最难的是给墙砖磨角,要磨成45度角,要平整,贴起来墙角才好看。
“手不离瓷砖,冬天都脱皮了。”高艳涛说。他从小在农村长大,没少干农活,但是再累的农活也比不上瓷砖贴面。
高艳涛说:“如果只看双手,别人会以为我有40多岁呢!”他所经历的艰辛是常人所想象不到的,和同龄人相比,他的手都被磨得不像样了。
不过机会宝贵,高艳涛求知若渴,白天练习操作,晚上学习理论。每天近10个小时的技术训练、资料分析、学英语……各种技术研讨会,每天时间都觉得不够用。特别是临近比赛前的倒时差训练,高艳涛坦言挺遭罪。“晚上干,白天睡觉,可白天哪能睡得着!”因为必须要把训练量完成才能结束,高艳涛有一次训练了18个小时。
于建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校长于建友在集训期间一直与高艳涛朝夕相处。“高艳涛有着清晰的头脑,而天赋和肯吃苦的毅力,这也是他成功的条件。”他说。
从塔基走向塔尖
重压之下往往两种结果,不是逃兵,便是知难而上的强者,高艳涛显然属于后者。比赛总共四天,第一天砌墙;第二天贴A面瓷砖,也就是德国的地图;第三天贴B面瓷砖,是德国的勃兰登堡大门;第四天贴出写有2013字样的地面。
“国外讲究的是质量而不是速度,第一天我做的很快,但是不够细,当时也很心慌,但是很快在后面几天调整过来。”在高难度考题和外国强手面前,他冷静娴熟地运用各种贴面技术,最终成为一个精妙的瓷砖成品。
不过通过这次比赛,高艳涛也找到了与国外选手的差距。“他们都是从小学就开始动手操作,比赛的时候观摩团大部分都是初中生。和他们长期的实践和培训相比,我的功底就很不扎实了。”
每每提及比赛,高艳涛总是轻声说:“这只是一场比赛,不能代表我取得了多大的成绩。比赛技能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在岗位上。”高艳涛吐露心声:“明年就要毕业了,最重要的是在这一行有所发展,找到一份好工作。”
对于一名技术工人,要从代表普通技工的“塔基”,走向代表高技能人才的“塔尖”,仅靠自学是不够的,更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对高艳涛这样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础在学校,主体在企业,推动在政府。”于建友说。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