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第一高楼最深的桩基距地面约70米

2014-09-29 1176 0

  深圳在建的最高楼——平安金融中心突冒“浓烟”,大批工人窗边挥衣“呼救”,国内最高的云梯车及时赶到,展开空中救援。昨日上午,一场跨区域消防演练于在建的平安金融中心举行。

最高在建高楼昨消防演习
 
  深圳在建的最高楼——平安金融中心突冒“浓烟”,大批工人窗边挥衣“呼救”,国内最高的云梯车及时赶到,展开空中救援。昨日上午,一场跨区域消防演练于在建的平安金融中心举行。
  昨日演练模拟平安金融中心10楼起火,火势往上蔓延,11楼、18楼部分区域共1800平方米面积着火,大量人员被困。施工单位中建一局启动应急预案,立即报警并组织疏散工人。
  就近消防中队赶到后,消防员现场侦查发现为4级火情,市公安消防支队指挥中心陆续调动福田、罗湖、南山8个消防中队到场,并向省消防总队请求跨区域增援。总队紧急调派东莞、惠州两个消防支队和省消防总队特勤大队赴深支援。现场国内最高的云梯车尤其显眼,该车云梯可达101米高度,喷水高度超过百米。
  市公安消防支队参谋长沈文元表示,一旦遭遇高层楼宇火灾,火灾初起时,因消防电梯有专用电源,市民可借助消防电梯,及时撤到就近避难层,等待救援。

  昨日下午,由中建一局集团承建的“深圳第一高楼”平安金融中心作为超高层建筑施工示范项目承办了深圳市“质量月”观摩活动。
  主塔楼已施工至104层,结构高度已达493米……记者从市住建局昨日组织的深圳在建第一高楼平安金融中心工程现场观摩会上获悉,该项目多项超高层施工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项目地处福田区中心区,总建筑面积459187平方米,是一座综合性大型超高层建筑,由中建一局集团总承包。其塔楼地下5层,地上塔楼118层,设计主体高度588米,塔顶高度为660米。今年7月16日,该项目超越京基100大厦成为深圳第一高楼。
  昨日,全市各区相关单位及业内共有800多人进行现场观摩。记者来到平安金融中心52层,视野开阔,连远处的深圳湾也尽收眼底。
  “该工程施工进展顺利,截至目前,项目主体已施工至104层,高度达493米,即将突破500米大关。作为一个超高层建筑,施工难度很大。”该项目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施工伊始,他们就定下了争创“鲁班奖”和“詹天佑奖”的质量目标,在施工过程中,执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其多项超高层施工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市住建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采用的4台重型塔吊均为国内建筑行业最大型号的起重设备,均采用附着于主体结构外墙,施工过程中塔吊将依靠支承架逐步向上顶升,远远望去,犹如4个超级巨人附着于陡峭的墙壁缓慢地向上攀爬。这一艰难的“爬升”过程给施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最大难点就在于支撑塔吊爬升的支承系统的设计。施工方最终自主研发设计了适用于本项目的支承系统,成功实现了“超级巨人”的爬升。
  在台风多发季节,作为深圳第一高楼,这样的超高层建筑如何确保结构安全?“该建筑有8根直径8米的超巨型桩支撑,最深的桩基距地面约70米,直接连到岩石层。巨柱从地下室一直贯通至地上550米标高,整体高度达580米,犹如8根擎天巨柱支撑起整栋大楼的重量和竖向荷载,成为定‘楼’神针。”该项目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建筑还设计了七道环带桁架层,犹如七条金腰带紧紧环抱大楼,增强了大楼的结构强度,即使出现12级台风,大楼也固若金汤。
走进深圳平安金融中心

建筑工人在中国第一高楼高空作业
 
  以速度与效率著称的深圳,摩天大楼的高度不断被刷新:从1995年384米的亚洲第一高楼地王大厦到2011年442米的京基100大楼,在福田中心区,更有中国在建第一高楼——660米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日前,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已达330米,晶报记者走进施工现场,探访这座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高楼的施工奥秘。
  基础打得深
  “巨人”站得稳
  660米的高楼,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到底立不立得住?楼盖好以后会不会晃动?负责平安金融中心建设的中建一局总工程师薛刚给我们解答了这些疑问。
  “我们的基础打得深,24根直径9.5米的超巨型桩打下去35米深,直接连到了地表的岩石层,平安这座大楼就跟地壳长成了一体,稳固得很。如此大直径的工程桩史无前例,只能靠人工凿碎岩石、一点一点地向下挖掘,接近微风化岩石段还需要进行微爆破才能掘进。”
  据介绍,平安金融中心项目选用了国际最知名的结构设计师,将结构形式设计为“巨型框架-核心筒-外伸臂”抗侧力体系,抗震等级设计为特一级,安全稳固性能极强。


  密码“8-4-7”
  确保好身材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660米的高度,在不断“长高”时,如何严格按照设计保证“成长”的准确性呢?工程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中建一局副总经理张晓葵向我们透露了“8-4-7”这组建设密码,即“8根擎天柱、4支大铁臂、7根金腰带”。
  “8根擎天柱是平安金融中心外框的8根巨型钢柱,每根巨柱高达580米,从地下室一直贯通至地上,支撑起整栋大楼的重量和竖向荷载。4支大铁臂是附着于核心筒外墙上的4个100吨的大塔吊,在不断地自行爬升中,一点点在拔高着平安大厦。平安项目共有7道桁架加强层,犹如7条金腰带紧紧环抱大楼,是抗侧力体系的关键部位,有力地加强了结构强度。”
  “8-4-7”的黄金组合,让平安金融中心在猛烈的台风刮来时也只如春风拂面,稳稳地屹立在鹏城中心。
  沿用老方法
  便利更省心
  平安项目纵向高度目前已完成334米,超过了设计总高度的一半。其中钢结构外框也达到200多米,核心筒内楼板等横向施工也已进行到30多层。此时正是工程主体结构快速施工阶段,不同工作的作业面既繁杂又分散,这就对管理现场的工长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每个工长除了白天要细致地管理多个楼层和工序,晚上还得值班打混凝土。
  从项目组建之初,中建一局项目工程部便流行起一种老方法——留“便条”。白天下班的同事会给晚上值班的同事“便条”,上面写好当天的注意事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晚上值班的员工到第二天一定会等到中午才下班,这样实现了工作时间上的交叉,工程进度的推进一点都没走弯路。
  鹏城冗长的酷暑、频繁的暴雨和恶劣的台风没有挡住平安项目“成长”的脚步,在项目部的精心组织下,现场施工迅速高效开展,施工进度超乎预期,塔吊爬升由年初预想的8天缩短至5天,核心筒施工稳定4天一层,最快速度达3天一层。
 

  合理施“巧计”
  助力快“成长”
  平安金融中心作为中国在建第一高楼,其建筑难度自然非比寻常。针对现场施工难点、技术难题等疑难杂症,中建一局设计“巧计”,为拔高平安保驾护航。
  660米高的主塔楼核心筒混凝土结构施工必须先行,才能保证外框钢梁在跟随施工时附着于核心筒外壁的塔吊能吊起几吨重的巨柱和桁架。对此,中建一局采用了有安全操作的平台体系、带着模板一直到顶的爬模体系完成施工。大楼每“长高”一层,爬模就再次自行爬升一层,保证工程进度和垂直运输的顺畅度。
  超高层混凝土通常用泵管运送,平安金融中心项目混凝土泵送高度达580米,堪称“国内第一”。可泵送高度过高,将无法使用常规水洗泵管。为此,项目将传统气洗加以改造,研制出新的气洗方案,并特别邀请德国泵送专家亲临现场指导试验。经历一个多月的艰苦作业,成功攻克这一国内技术性难题。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