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劲性复合桩技术经济环保 呈现强大生命力

2015-06-01 241 0

  “想不到,我的梦想,你帮我实现了。”5月29日上午,7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欢成再次踏着泥泞,走进南通经济开发区星湖·城市广场一期工地,看到运用劲性复合桩技术施工经济而又环保,兴奋地对站在眼前的劲性复合桩技术专利人邓亚光说: “今后,我也要利用自己的优势,为劲性复合桩技术普及推广出力。”江老说。

  江欢成此行就是为推广这项利国利民的新技术而来。“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上海工作,而上海又是软土结构,突破传统施工技术,提高基桩的承载力,曾经是我的梦想。”1963年,江欢成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分配到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当选为中国建筑设计大师。

  帮江老实现梦想的人邓亚光,是如东县水利电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基础工程公司经理。1982年,从南京建工学院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岩土工程勘察、施工和科研。1999年起,他接过提高基桩承载力科研攻关的接力棒,与同济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连续搬走工艺创新、设备研发、固化材料开发等领域的30多个拦路虎,取得20多项国家专利,由他主编的《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去年10月,经住建部批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发明劲性复合桩技术,邓亚光同步研发大功率、大扭矩、高效率的施工机械,25米长的钻杆上布设100多个搅拌叶片,一次性搅拌成型,切削土体均匀,每根桩的施工时间为半小时,8个小时内静压桩机将预制管桩压入,与事先喷进去的水泥土体挤密,与原设计的管桩相比,承载力提高一倍,而工程造价下降40%左右。“机旋的泥土还留在原地,与注入的水泥搅拌后,形成强度较高的水泥土体,不产生任何污染,不破坏周边环境。”与建筑土木工程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江老深知,传统灌注桩施工振动噪音扰民、打出泥浆污染环境,挤隆周边泥土影响附近建筑物安全。

  如东县水利电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运用邓亚光的专利技术和研发的成套机械设备,组建施工队伍,推动劲性复合桩技术产业化。近几年,集技术先进性、质量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于一体的劲性复合桩技术相继在南京熊猫电子、徐州华润绿地等数百个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南通经济开发区星湖·城市广场一期工程要打3640根劲性复合桩,原来管桩造价3600万元,运用新技术施工降到2100万元。中天润园项目最高建筑26层,20万平方米地基采用劲性复合桩,封顶沉降远远低于国家标准,节约成本1800万元,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王景全专程赶到工地考察,连声夸奖这项新技术。

  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沿海港产城一体化大开发,万丈高楼平地起,需要经济而又环保的技术支撑。江欢成说:“劲性复合桩技术施工具有高效率、高强度、经济、环保等特性和强大的市场生命力,推广应用劲性复合桩技术符合习总书记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将会产生上百亿元的经济效益,期盼各级政府大力推广,造福国家、造福人民。”

  如东县水利电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拥有国家甲级资质的南京大学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开展产业化合作,通过技术集成、装备集成、施工集成,正将这项新技术逐步辐射到我国沿海沿江地区。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