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地基施工技术浅析

2015-07-17 65 0

   1.房屋建筑地基的施工技术要点
 
  1.1施工准备阶段技术分析
 
  工程开工动土之前必需要具备现场的地质的调研资料,组织安排好施工工艺流程和安全技术指标及措施,对现场存在的隐患应制定相关的预警处理方案。同时,根据现场环境检查“三通一平”及临时设施的准备情况,掌握现场周边区域内的地下管线和构筑物等分布情况。据施工现场的便利情况和工程量计划配置施工机械设备的型号和数量,施工材料的选购及进场需严格控制质量,从源头上把关。
 
  1.2施工阶段技术分析
 
  近年来,我国在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技术上已初步摸索出一套新理论和新方法。但在实际施工中的体现仍有待于提高,缺乏统一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土方开挖前,先放好基础边线和土方开挖线,并将其引到基坑以外不会被破坏的地方。土方开挖时,施工测量人员严格控制标高,严禁超挖。浇捣砼垫层时,需留置标养及同条件试块各一组,做试块时请监理公司人员旁边监督,送试验室养护。按施工图计算准确下料单,根据钢材定尺长度统筹下料。绑扎前要清扫模板内杂物和砌墙的落地砂浆灰,模板上弹好水平标高线。绑扎结束后应保持钢筋清洁。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木模与支撑系统应选不易变形、质轻、韧性好的材料不得使用腐朽、脆性和受潮湿易变形的木材。浇筑时应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使用振捣器时,要轻拔快插捣有序,不漏振,每一振捣的延续时间应使砼的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在沉落,等等。
 
  1.3地基基础的勘察技术
 
  收集建筑总平面图,分析平面图的坐标和地形,结合房屋建筑的性质、规模、结构和基础形式,判断建筑的荷载力,从而确定地基的埋置深度和允许变形范围。通过勘察,查明地质的类型、分布、工程特性,对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作出分析评价,以便初步判断不良地质的类型、成因和分布范围,为提出整治方案提供数据资料。单栋高层建筑物勘探点的布置,一方面满足地基均匀性的要求,将勘探点设置在4个以上,而对于密集的高层建筑群体,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必须有1个控制性的勘探点。从基础的地面算起,详细勘察勘探的深度,将勘探深度控制在地基的主要受力层上,地基的底面宽度大于5米,设置地下室或者裙房的抗浮桩和锚杆,保证勘探孔的深度达到抗拔承载力的评价需求。取样和测试时,根据地层的结构和地基土的均匀性质,确定勘探点的数量,当地质性质不均匀的时候,可以采用原位测试的方法。
 
  1.4房屋建筑通用技术分析
 
  如果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地基为淤泥或上层土层厚度不够时,应该立即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在施工中产生对土层扰动等一系列的问题。其次,对于冲填土或建筑物垃圾废料等如果具有较好的密实度,可以作为持力层来使用。但是持力层的选择让要避免生活垃圾等有机质含量高或具有腐蚀性的工业废料来进行填土。总而言之,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工程中对地基处理,一定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工程地质特性、水文条件对建筑物地基的影响等各个因素,同时还要紧密的结合现代房屋建筑的结构形式与建筑施工周围的环境因素及施工条件,只有经过科学合理的分析比较之后才能采取最优的方案进行处理。再具体的施工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房屋建筑结构本身强度和刚度的增强,从而确保建筑物对地基具有形变或破坏的良好适应能力。另外,对于已经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案还应该进行相关测试,从而为进一步的施工提供相关的参考一句,除此之外,地基处理工作完成之后要确保房屋建筑地基符合我国现行的相关技术要求规范,这一点上可以通过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进行沉降观测来实现,同时也可以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通常情况下,地基基础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注浆法、强夯法、高压喷射浆法、振冲法、预压法、石灰桩法、混凝土搅拌法、沙石等。
 
  2.常见房屋建筑地基工程施工方法
 
  2.1注浆法分析
 
  房屋建筑地基工程施工时采用注浆法,必须要对加固的土层保留一米左右的不加固土,从而防止施工过程当中出现浆液上冒的问题,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采取打灰土层或夯填素土的方式来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其次,再具体的施工上,要控制好灌注浆液的压力,通常以开始0.2到0.4mpa和结束0.8到1.0mpa范围为准。另外是在土的加固施工上一定要坚持自上而下的顺序,但是一旦出现了渗透系数随土壤深度加大的问题,要立即改为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施工,避免问题的出现。还需要得到注意的是,要经常性的对浆液配比和性能指标进行检车与抽查,尽可能的保证注浆孔孔径、孔深、孔位、注浆压力值等符合相关的施工参数和标准,不仅如此,对于已经注浆的孔位要注明钻孔日期,防止漏孔现象的发生。
 
  2.2地下水的控制的方法
 
  地下水是基础地基质量隐患因素之一,如果地下水位过高,腐蚀了地基基础,很有可能引起地下沉陷。为了控制地下水,可考虑采用管井降水法:承压的含水层渗透系数从上至下呈现逐渐加大变化,如果降幅相同,则降水井越深,单井的出水量就越大,而井深超标,则会削弱出水量对水位降幅的正面影响。管井的井深要比基坑挖深深6m左右。含水层的土质通常为粉质黏土、粉土和粉砂交互层,这些土质的渗透性差,不利于出水,井深可打至基岩底部,利用底部的砂层、卵石层,提高渗透系数,形成完整井。如果基坑的面积较大,具备在坑内布井的条件,则可以采用在坑内布井的方式,减少管井的数量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果基坑的面积比较小,可以在基坑内外布井,控制降幅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基坑开挖的深度已经接近交互层,可以深入到下部的粉细砂层进行深井降水,将交互层底部的含水层承压水头,降到基坑的底部以下。如果开挖的深度无法揭穿相对的隔水层,并且隔水层的厚度无法抵抗承压水头的压力,则要减压降水,采用的方法是悬挂式隔渗帷幕加深井,全面满足地下水的控制需求。
 
  2.3预压法
 
  预压法指的是在建造建筑物之前,在建筑场地上施加一定的荷载,将基坑土体中的孔隙水排除,逐渐减小空隙体积,增大土体密实度,最终确保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满足标准。在目前的地基处理施工中,预压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在淤泥质土、冲填土等地基中得到广泛使用。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采取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两种方面,对于地基较深,可以采取真空预压的方式,一般能够达到15m的深度,但是需要在地基当中设置排水竖井;堆载预压有砂井、天然两种地基堆载预压方式,当软土厚度大于了4m时,需要采用砂井等竖向的处理方式,反之,天然地基堆载预压方式则比较实用。
 
  3.结束语
 
  通过上面文章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房屋建筑中地基施工的重要性,希望企业能够及时的吸取新型技术,并把这些技术和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工程施工中去,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翟渊博,赵伟,黄香山.不均匀沉降对高层建筑的危害分析及治理研究[J].陕西建筑,2012,(11).
 
  [2]周逢源.针对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技术问题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0).
 
  [3]谭立霞,谢树春.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法研究[J].广东科技,2010,(11).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