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勘察三要素:上部结构条件、地质(含特殊土和不良地质问题)与地下水条件环境条件,即设计要求与地基条件。
可概括为“条件搞清、问题查明、措施得当、方案可行”16字诀。
(1)“条件搞清”中的“条件”包括:
·工程环境条件:临近建筑物结构、基础形式、埋深、距离等。
·工程地质条件:主要指合适的地基持力层及下卧层的分布、密实度、埋深、厚度等。
·水文地质条件:有几层水、含水层特点、水位埋深、抗浮水位等。
·地震地质条件:主要指活断裂、地基液化条件等。
(2)“问题查明”中的“问题”
·场地和地基稳定性问题:活动断裂问题、不良地质问题(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暗浜、暗沟、古墓、防空洞等。
·特殊土问题:如液化土、膨胀土、湿陷土、盐渍土等;
·地基不均匀问题:如山区地基、跨不同地貌单元等,分别按“GB50007-2002”第3.0.1条及高规“JGJ72-2004”关于高层建筑地基均匀性评价要求执行。
·地下水问题:几个水位:勘察期间水位、丰水期水位、枯水期水位、近3-5年水位、历史最高水位及抗浮设防水位的确定;
管涌、涌砂、底板突涌、水质的腐蚀性等。
·基础选型问题:根据上部结构特点、基础埋深、合适的地基持力层位置、地下水条件、场地环境条件、当地经验、习惯做法等综合确定。
·基坑支护、降水问题:根据基础埋深及基坑等级、地质条件、地下水条件、场地环境条件、当地经验等综合确定。
·基础抗浮问题:按高规要求做;另外推荐一种新型的抗浮桩型:LXK工法:扩大支盘水泥土抗浮桩。
(3)“方案可行”中的“方案”
符合场地地质条件、地下水条件、环境条件,在满足承载力及变形要求基础上,做到安全、经济、合理。
·天然地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十字交叉梁,筏板基础等。
·复合地基:碎石桩、水泥土搅拌桩、高压旋喷桩、CFG桩、灰土桩、夯实水泥土桩、强夯法、换填法。
·桩基:钻孔灌注桩钻孔及后压浆法、砼预制方桩、预应力管桩、复合载体夯扩桩、人工(机挖)挖孔桩、沉管灌注桩等等)。
·天然地基评价内容一般包括地基均匀性评价、持力层选择及承载力评价、软弱下卧层验算、变形估算。
·复合地基或桩基础评价内容一般包括:桩端持力层选择、桩侧、桩端摩阻力特征值确定,单桩承载力估算、变形估算软弱软弱下卧层验算、地基及基础施工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措施等。
(4)“措施得当”中的“措施”
针对(2)中提出的岩土工程问题采取合适的工程措施或者针对场地的地质条件、地下水条件、环境条件提出有关岩土工程措施,包括抗液化工程措施、抗湿陷或抗膨胀工程措施、提高承载力及控制变形的工程措施、基坑支护及降水、截水措施、抗浮工程措施等。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