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工程机械的管理与维修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加大人才和资金的投入,还需要管理和维修人员不断的学习,另外,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工程机械的管理与维修工作的开展。工程机械的管理与维修需要我们不断探索,逐渐使机械管理与维修走上科学、规范、制度的轨道。
一、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特点
1、露天作业
工程施工机械大多都是露天作业,工作环境恶劣,经常是雨天一片泥泞,晴天尘土飞扬,又或者是工作环境温度较高(如沥青路面摊铺施工中的摊铺设备),且很多工地都是远离市区,维修配件的组织较为困难。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这就特别要求工程施工机械的工作可靠性要好,并且万一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排除。
2、技术结构复杂
工程施工机械种类较多、规格大小不一、技术结构复杂,涉及到机、电、液、计算机等各个知识领域。机械的选型、使用、保养、维修、管理有着很强的技术性和经济性,这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3、购买施工机械投资额大
购买施工机械的投资额一般都比较大,一台(套)机械十几万元、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有的甚至上千万元。施工单位购买施工机械后转化为固定资产,需按时提取折旧,而今后工程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的潜在的负债压力。
4、工地流动性大
机械的工地转移是一件很麻烦但又无法完全避免的事情。大型机械设备(如一些大型的搅拌设备)受道路及桥梁承载能力和隧道净高的限制,转运起来很困难,而且费用昂贵。即使一些具有行走功能的施工机械(如推土机等履带机械),也不允许其在公路上长途跋涉,而必须用拖车运送,而且运送过程中也容易损坏,特别是路面施工工程中的摊铺设备,如果施工组织不合理,需经常转移工作面的话,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害和浪费。
二、工程机械的管理与维修的主要问题
1、操作不规范
使用工程机械的操作员大都文化水平较低,不了解机械的操作规程,用人单位也缺乏相应的技术培训。工人在使用工程机械操作时不注重方式方法,甚至违规操作,不仅导致机械设备磨损老化,而且可能发生机械故障,影响工期。另外,项目结束后,工程机械也不能正常的保养,缩短机械的使用寿命。
2、缺乏管理与维修
目前,我国的建设施工单位对工程机械的管理与维修不够重视,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与维修体系。工程机械跟随着工程项目的变化,经常变更作业地点,施工单位为了减少人员的开支,精简维修人员,施工场所缺乏管理与维修人员,使得管理和维修人员不能为工程机械的高效运作保驾护航,造成工程机械管理维修工作混乱,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
3、更新换代缓慢
工程机械的价格一般都比较昂贵,很多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追求眼前的利益,仍旧使用老设备,甚至报废的产品。从长远看,这样做不仅延误了工程工期,而且给施工人员带来了安全隐患,降低企业施工效率,增加企业的投资成本,还降低了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提高工程机械管理维修的有关措施
1、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达到管理标准化
要想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严格的管理制度必不可少,而且制度必须覆盖住设备从选型、采购、使用、维修、管理和报废的全过程。要适用、可操作性强。维修制度一经实施,就要一丝不苟地执行。
1.1实行“定人、定岗、定机”三定制度
严格遵守“定人、定机、定岗”三定制度,人随机走的三定原则,确保每台机械设备都有专人负责、专人保管、专人检修、专人操作,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设备使用应贯彻“管用结合、人机固定”的原则,实行机长负责制,保持相对稳定的人员,可以有效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充分发挥设备的潜力。
1.2强化维修保养,加强督促检查
(1)在机械设备实际运行中,应严格督查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按标准、规范要求做好设备每天开机前、作业中和停机后的“一日三查”的例行保养工作,做好机械设备日常维修、保养记录和安全运行记录,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予以排除,确保设备安全运行,控制设备的维修成本;(2)做好预防性维修,对所有到场的运行机械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并组织机修人员和操作手对机械进行例行保养,包括三滤在内的检查、加注润滑油脂、紧固螺栓以及油品的污染程度检查,对于存在问题的机械,应编制合理的检修计划,并立即组织实施,从而有效地保证每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生产。
2、严格落实机械设备保养制度,维修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保养好坏是影响到设备是否出现故障的重要原因,维修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制度。维修机械设备管理人员要按照机械保养使用说明书制定切实有效的保养计划,维修并与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维修随时抽查督导保养的落实情况。维修同时建立奖惩机制,维修把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维修保养、安全运行、消耗费用等列入奖惩内容,维修以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维修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维修,维修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维修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维修降低维修成本。
3、加大机械设备技术培训力度,维修强化专业队伍技术素质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维修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维修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维修这就要求我们的施工和技术人员不断地加强学习,维修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维修科学地使用机械设备。维修施工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维修就应采取“维修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法,维修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维修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技术的专业人才,维修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维修同时,有重点地组织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参加机械设备操作竞赛,维修形成学技术、比技术、钻业务的良好氛围,维修并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维修采用示范表演、技术知识讲座、观摩学习等形式,维修及时推广、宣传有实效的经验体会,维修以点带面,维修逐步提高工程机械操作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4、强化安全管理
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依据“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安全生产放到第一位,安全措施做到实处、做到细处,只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才能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1)构建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完整的管理网络,纵到底,横到边,层层落实,不留死角,大型设备厂机长、操作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2)培养和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签订安全操作目标责任书,使之自觉遵守安全条例和规定,做到三不伤害:“即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不伤害自己”,进一步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的现象,保证机械设备安全正常地工作。(3)提高机械设备自身安全,不使用淘汰及报废设备。维修定期、不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审验,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排除。设备施工期间严格执行了“三检”制度:“工作前检查、工作中检查、工作后检查”,大型沥青搅拌站、稳定土拌合机周围设立醒目的安全标识牌,“防火、防电、防水、防烫伤”,消防器材布置合理,确保安全生产。(4)冬季机械设备安全停放,位置要合理,场地符合安全要求,场地平坦、坚实,机械能进能出,能便于在紧急情况下疏散。
五、结束语
我们深刻体会到机械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发展和创新越来越依赖于多学科的综合、渗透和交叉,并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全面参与、积极配合;另外,要认识到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提高设备完好率、保证设备稳定运行为目标;都要紧紧抓住搞好设备现场管理、强化维修保养这项中心工作;都要重视各级管理人员技术素质的提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总结、不断探索,推动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维护技术向着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才能做得更好,才能使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昊,刘小波.工程机械的管理与维护[J].山西建筑,2007,33(30).
[2]朱登洪.浅谈工程机械的管理与维护[J].价值工程,2011,30(34).
[3]杨芳辉.工程机械的管理与维护[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