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工程机械的管理与维护分析

2015-08-19 126 0

  工程机械是重要的生产力,它在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促进了工程进度及施工质量的提升。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工程施工机械的使用性能往往得不到好的发挥,进而直接影响到工程进度或质量,给施工企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才能实现对施工机械的良好管理与维护,使其发挥出最大的功效,逐渐成为施工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
 
  1.水电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水电工程的施工中,各种机械设备是工程得以落实的物质基础。然而,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对机械设备的重视度仍不够,在管理与维护方面仍存在许多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与质量。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1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在水电工程建设中,对机械管理仍未形成统一、系统的管理制度;同时,负责机械管理与维护的工作人员水平不高,对机械设备出现的问题大多凭自身感觉判断,缺乏完善的理论基础与丰富实践经验[1]。由于计算机自动化管理技术未能广泛应用于施工企业中,这无疑增加了一线工程师的工作量。对于机械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人员大多只重视其使用情况,却忽视了保养。某些机械设备的重要构件与部位,如果不重视日常维护,未能及时清洗或润滑维护,很可能使机械过早磨损。
 
  1.2施工机械未能与工程要求相配套。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设备推陈出新的速度也在加快。然而,当前许多企业的施工机械设备仍较落后,无法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继续发展。尤其是在一些对技术及设备要求较高的大型复杂工程中,施工企业由于受机械及技术落后因素的制约,在投标及资质评定中遇到了很大阻碍。同时,施工企业资金链的紧张,导致机械的采购无法得到满足,不但施工效率低,也导致了资源的损耗。
 
  1.3未能正确使用机械设备。定人定机制度虽然在施工企业得到了较广泛的推行,却容易忽视机械定人保养的制度,使得机械保养责任未能具体到每个人身上[2]。此外,部分操作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不高,缺乏扎实的机械维护知识,增加了机械使用的成本及维护费用。此外,很多企业只重视赶工期,过分最求利益的最大化,一味比拼机械设备,使得机械在长期超负荷下出现损耗。
 
  1.4施工机械未能及时维修与保养。在实际的施工中,施工机械维修大多是在问题与故障出现后才进行维修,缺乏预防维修意识。对于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前的预兆及症状,未能及时作出正确预判,待问题出现后则导致了大量人力与财力损耗。同时,对于出现故障的机械设备,大多企业往往是直接更换,没有修复再利用,也造成了较严重的浪费现象。此外,由于缺乏明确的机械保养职责,当问题出现后大多是能拖则拖,小问题逐渐演变成大问题,无形中增加了损失。
 
  2.提高施工机械管理与维护工作水平的措施
 
  2.1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管理机制。施工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然后设立专门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并由专人负责管理[3]。相关负责人员应从思想上重视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为设备建立相应的台账及技术档案资料,确保工作的严格执行。在实施过程中,应将设备的管理及维护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防止出现推诿责任的情况。
 
  2.2注重施工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施工企业应积极组织对管理人员的知识及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对机械的管理能力。对于设备操作人员,应要求持证上岗。对于操作人员,应从作业技能与安全教育方面对其进行培训,使培训具有针对性。因此,应重视并认真落实安全教育,并编制安全生产及操作规则手册,发放至每位工作人员手中,提高其安全意识,并掌握安全防范方法,避免机械设备安全事故。
 
  2.3对机械设备进行合理调配。种类不同的机械设备在性能、结构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施工企业应结合设备使用的技术要求,选择正确型号的机械设备,并进行合理调配。同时,作业人员应按规定使用设备,使机械设备发挥最大的功效,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的磨损程度,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支出。如果是属于本企业的施工机械设备,可通过内部租赁的方式调度使用,以充分调动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在对机械设备进行调动管理时,应坚持实体为主、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统一协调。
 
  2.4加强对设备的保养。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目的是延长其使用寿命。所以,在使用机械设备时,应考虑到机械使用时的工作环境、天气及工期等因素,尽量避免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运转。如严寒、酷热、扬尘严重、潮湿、通风不佳等环境,以免机械设备在过高温度或超低温度中运转,影响机械设备本身润滑系统正常润滑;在扬尘和通风不佳环境中运转会影响到燃油的燃烧不充分,动力输出降低浪费燃油,增大成本;在潮湿和易腐蚀的环境中,会引起设备腐蚀,漏油等。在以上的工作环境中运转也常引起设备超负荷状态下运转,加速机械磨损和使用寿命减少。如不能避免在恶劣环境下工作,应做好相应保证措施,减少对机械设备工作中不良影响,保证机械设备能够发挥出最好的能力。使用时,还要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如果机械设备发生故障,应马上停机检查,并及时将情况向检修人员反映。此外,施工人员还要积极组织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确保其正常工作。
 
  2.5确保设备的维修质量。当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委派维修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并查找故障原因,然后进行维修。对故障进行检测时,应采用最先进的检测设备,以便及时、准确地找出设备故障根源。由于每一种设备的故障、各个部位的故障均不同,维修时也应采取不同的维修模式。若检测到设备的某个部件有质量隐患时,应及时将其更换。总之,应有针对性地将设备故障排除,并注意检查维修后的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确保机械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6注重新技术的更新。国家有关条例规定:淘汰的、主要结构性能损坏而无法继续工作或超过使用年限的机械设备,必须及时淘汰[4]。及时更新机械设备,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此外,施工企业还要从长远出发,认识到机械设备的快速更新能够促进技术革新,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施工企业应认真落实设备的报废制度,积极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加强设备的更新换代,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及质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3.小结
 
  综上所述,机械设备作为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对提高工程的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具有复杂、繁琐等特点,必须从思想上予以重视。因此,施工单位应把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作为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制定科学的管理体制,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注意机械的保养与维护,及时更新机械设备,实现对其的有效管理,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发挥出最大的功效,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及施工质量,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健.浅谈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J].青年与社会.2013(02):211-212.
 
  [2]战秀东.论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J].现代商贸工业.2012(12):177.
 
  [3]刘巍.浅谈工程机械的管理与维护[J].科技与企业.2012(08):25.
 
  [4]李建国.工程机械的管理与维护[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7):128.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