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维修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5-08-21 121 0

  前言:目前我国建设事业空前热烈,这意味着很多施工企业必将拥有越来越多工程机械种类和数量。而机械的工业的迅速发展,工程机械的性能、质量、复杂程度较过去也有很大的提高。维修现状和机械发展本身出现了不同步的现象。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从机械维修需求出发,建立有效的维修模式和维修机制。
 
  1.工程机械维修的重要作用概述
 
  一台机械,自出厂服役之日,就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施工环境,在不同的施工条件,即使按照规程来操作,那机械自身的损耗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机械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修是十分必要的。对整个工程来说,机械的良好使用状态能保障工程进度的正常进行。机械本身一般都有一个固定的服役期,施工企业是不希望机器设备频繁的更新换代的,一台设备要想尽可能长的在工地上工作,定期的检修、养护、大修是必须的。这些措施能有效提高机械的使用寿命,节省购置设备的投资。工程机械一般都是大型机械,价格昂贵,本身因施工需要也会使用大量特种材料,良好的维修措施,不仅仅为企业延长了机械的使用期限,也节约了相应的资源。
 
  2.工程机械维修的现状分析
 
  机械维修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目前我国使用的各种工程机械,因为生产和维修逐渐的分离,甚至机械维修慢慢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所以机械维修还存在在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机械维修行业现状
 
  根据施工要求的不同,工程机械的种类多种多样。有些机械我国能自主研发和生产,而另外一些机械则要通过零部件进口,或者整机进口。目前我国的过程机械生产企业,主要着眼于机械的生产和渠道。对机械售后的相关跟踪服务做的不完善或者根本没有。而国外进口机械,在这方面也很欠缺。这就促成了地方性的维修企业单独独立出来作为另外一个行业来服务于机械维修。行业本身是附属型行业服务型行业,维修设备相对落后,维修工艺比较简单,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也缺乏强大的专业支持。
 
  2.2.工程机械维修相关制度现状
 
  目前我国的维修制度的大方向是“定期强制保养、计划预防修理”。这种制度仅仅对机械维修提纲挈领的说明了维修周期等方面的要求。对每台机械的运转状况,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工程机械依旧其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不同、所从事的工作环境有不同,因而其磨损的程度也会有不同。目前我国的维修制度,主要体现在具有强制性上,是被动维修而非主动维修。这就造成了很多情况下,不能把握住最好的维修时机,使得工程机械的使用境况不能得到改善甚至更加恶化。
 
  2.3.工程机械维修技术现状
 
  当前我国的工程机械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都有质的飞跃,而国外进口的工程机械设备更是自进口之初就将各种先进技术进行了整合。这种变化,就要求整个维修行业乃至每个维修工作人员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技术进步的节奏。然而目前在工程项目的现场,对施工机械的维护和保养投入根本达不到要求。主要体现在,定检设备不完备;定检人员对设备诊断以经验代替科学检测;维修人员本身的专业素养不够;大部分工程设备的维修,以人为主,缺乏现代化技术的支持。
 
  2.4.工程机械维修管理现状
 
  工程机械的维修管理,涉及相关方面较多,如:人员调配、工作流程、后期监督、投资评估等,任何一方面都对整体维修效果发生影响。目前维修管理方面的主要弊病是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够严格和科学;机械设备分配给使用者之后,企业和个人过分重视设备的使用成效,而轻视或者忽略了设备的维修和管理。
 
  3.工程机械维修对策研究
 
  针对工程机械的维修现状,制定相应的维修对策是保障机械维修成果的保障,当前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强化机械维修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3.1.建立完备的机械维修市场
 
  维修市场是个服务性的市场,它关系到两方面的利益从属关系。机械是维修服务市场的主体,而提供维修服务的技术人员、生产厂家、施工企业都应该围绕工程机械这个主体,建立起服务的理念,加强服务理念的培养,深化服务项目的挖掘,形成形式多样的服务网络(网络故障诊断等)。
 
  3.2.优化管理模式
 
  机械设备的管理模式决定了工程机械的管理成效。优化的管理模式,必须重视工程机械的维修管理,对维修的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另外对设备的全程使用管理也应该得充分的执行。设备投入生产前的这段前期管理,从规划到原料到安装都应该进行规范有效的管理。而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直至服务结束的这段时间,施工企业应该建立严密的管理规程,保证过程机械在一个相对良好的环境下能够服务更长的时间。
 
  3.3.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深化
 
  工程机械设备再先进,生产工艺再完善,也需要有相应的人才去执行去实施。施工企业要保证机械维修的成效,首先应该在人才培养上狠下功夫。学习国外及国内兄弟企业内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吸收相关的维修新技术和维修新措施。甚至可以派相关人员去科技前沿的大学去深造学习。部分人员具有了先进的知识和经验,在企业内部进行相互带动,相互促进,将维修理念和意识深入人心,将其变成企业员工的一种习惯,一种潜在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工程机械维修的常态化进行。
 
  4.结束语
 
  正视工程机械维修的现状,重视工程机械维修的应对策略,是企业关乎开源节流,关乎资源合理利用的大事。科学合理的解决机械维修中的问题,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有重要的意义。切实做好维修人员的培训,完善机械维修的制度体系,提高机械维修的技术,应该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型工程机械在生产中物尽其用,发挥最大的效能,服务于现代化生产。
 
  参考文献:
 
  [1]李付涛.浅议工程机械的维修技术[J].中国高效技术企业.2009(05).
 
  [2]孙兆冰,李升.当前工程机械维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03).
 
  [3]于克祥.过程机械维修的现状与设备的前期管理[J].科技资讯.2009(31).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