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9 2044 0
去塔机市场红火的时候,一个月就可以卖出几千台设备,如今塔机市场遇冷,需要整整一年才能卖出几千台设备。
据统计,2020年塔机销量5万台,月平均销量可以达到4166台。而如今市场遇冷,2025年1至5月,塔机共销售2334台,月平均销量仅466台,五年间的差距令人唏嘘。塔机销量的下跌有多方面的原因:产能严重过剩、房地产持续低迷,市场内卷严重。
那么在这样的局面下,我国的塔机制造商为求生存,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呢?工程机械品牌网将从技术创新、市场拓展、控制成本三方面为大家解读。
技术创新
加大核心技术研究投入,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是不少企业的应对市场下跌的破局之策,通过技术创新,企业以求在各个维度提升产品性能,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中联重科作为多年全球排行第一的塔机制造商,其一系列行业首创的塔机产品不断摘下“世界之最”桂冠,斩获全球最大吨位平头塔机、全球最长臂架塔机、全球最大吨位内爬式动臂塔机、全球最大风电动臂塔机、首台无人化塔机等纪录。同时,塔机已经成为中联重科勇闯技术“无人区”的“排头兵”,5G塔机远程智控系统等先进成果不断涌现。
中联重科还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个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处承担单位,在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拥有11名注册专家,广泛参与流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远程数据交换等多个项目组的工作。202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系列会议,由中联重科主导的ISO 12480-1《起重机 安全使用 第一部分:总则》、ISO 9928-3《起重机 操作手册 第三部分:塔式起重机》、ISO 4302《风载荷的评估》、ISO 7296-1《起重机 图形符号 第一部分:总则》等多项国际标准在会议中取得重要进展。
截至目前,中联重科已主导、参与制修订30项国际标准,其中主导制修订的多项国际标准获正式出版发行,是行业内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并获正式出版发行的首家中国企业,也是发行数量最多的中国企业,大大提高了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和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国际话语权。
徐工在塔机技术创新上也颇有建树。2024年10月14日,全球最大塔机徐工XGT23000-760S在徐工塔机智能工厂下线,额定起重力矩、最大起重量等5项性能指标领先,突破60余项关键技术,徐工双臂架并联组合、多机构四小车四吊钩联合作业技术等10项核心技术,超大悬高超大型塔机附着技术、大截面高可靠结构件制造技术等再次突破创新。
另外,在2025年5月20日的徐工国际客户节上,徐工还展示了尚未交付的徐工XGT55000-1000S塔机。其额定起重力矩55000吨米、最大起重量800吨,独立起升高度130米,可抗17级台风,等该机正式下线交付后,将成为新一代重型塔机。
柳工江汉在无人升降机和井道升降机等产品研发方面表现十分亮眼。其智能井道施工升降机适用于各种电梯井道内安装施工,运输效率高,应用范围广,是国内首创的一机多用、一机多能产品。
面对人口老龄化加剧、用工成本上升、安全要求愈加严格等问题,柳工江汉推出的无人操作智能施工升降机,通过智能化控制实现无司机操作,有效缓解了用工难和成本高的困境。同时,利用江汉云平台功能,结合5G、大数据等技术,助力智慧建造加速落地,充分满足了不同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展现了柳工江汉在智能化、安全化、定制化方面的技术实力。
市场拓展
市场拓展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海外市场的拓展,二是寻找建筑业之外的应用场景拓展。
永茂建机近年来在海外市场发展迅速,海外营收占比不断增加。2024年,永茂建机销售额7.908亿元,其中中国市场销售额占比为39.6%;除中国以外的亚洲市场,成为了永茂建机最大的区域市场,销售额占比为39.7%;美国、欧洲业务虽然占比低,但增长却十分明显,销售额占比从去年的0.4%上升到8.2%。目前,永茂建机销售网络覆盖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拥有欧盟CE、韩国KOSHA、新加坡MOM、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多国认证。
随着中国陆上风电市场装机规模持续增长,风电动臂塔机的需求也是不断增加。中联重科自2021年首次推出LW2340-180NA风电动臂塔机以来,持续推动产品迭代升级,满足市场需求,系列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山地、丘陵、湖泊、平原等多种风电场景。2025年5月,中联重科推出的216米风电动臂塔机LW2800A-200NA在常德正式发布,随后在秦皇岛金风抚宁100MW风电项目中完成了吊装首秀。中联重科这一再次突破的创新力作,既为陆上超高风机吊装再添超级装备,也彰显出中联重科引领全球塔机行业发展的强大实力。
光热、光伏领域也属于塔机所拓展的应用场景。由中天智装研制的ZTT1360大型智能塔机就参建了国内在建单机规模最大的塔式光热项目“阿克塞汇东新能源光热+光伏试点项目”。ZTT1360超大型智能塔机,额定起重力矩1364tm;独立高度86m;最大悬高61.6m,附着间距45.6m,大大减少施工中的附着次数;主肢采用专利封腔技术,无内腔腐蚀的风险,保证产品经久耐用。配置成熟可靠的中天自主研发控制系统:ZPI塔机智能控制系统,集成了中天所有塔机智能控制专利技术,实现安全吊装、平稳吊装、高效吊装。
XGT7300-260S、XGT8300-320S、XGT15000-600S等一系列徐工超大塔的诞生,让徐工塔机在桥梁建筑领域中声名鹊起。2024年10月,徐工XGT23000-760S正式下线交付,该设备下线后应用于广州南沙万龙大桥建设项目,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作出了贡献。
控制成本
在市场遇冷的局面下,企业通过控制成本可以增强自己的抗风险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对工厂进行智能化改造是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自2021年起,中天智装陆续开发了三条智能化产线,每条产线的设备投入都超过了一千万。目前中天智装已实现了塔机标准节、上下支座等零部件制造、质检的标准化和智能化,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产品质量,几个主要生产工段减少了40%至50%的人力投入。
对运输过程进行改进也是企业控制成本的方法。中联重科通过运用“双节臂架装配装置、装配结构以及双节臂架装箱方法”这项专利,提高了集装箱运输空间的利用率,减少集装箱使用数量及特种箱的使用频次,从而降低塔机出口海运成本,该专利技术适用于中联重科450吨米以下塔机的海外包装运输,被广泛应用于中联重科具有三角形截面的起重臂的塔机批量出口业务,助推中联塔机海外业务增长。
面对塔机市场遇冷,这几年我国企业想尽办法来提振市场,确实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无奈塔机市场下降幅度实在太大。以最高点2020年5万台的销量来对比,现在的销量相当于下降了九成,而且就目前行业形势来看,未来一两年内,塔机市场大概率依旧保持下滑态势,部分国内塔机企业可能会退出市场。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