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设备因为在使用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很好的发挥原有的使用性能,甚至导致机械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做好工程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认真对待机械设备磨损问题,通过优质、高效的保养与维修,让设备延长使用寿命,切实提高企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
1.工程机械设备磨损现象及原因
1.1磨损性损伤
这是当前工程机械设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损害形式。磨损性损伤主要因工程机械设备中的零件互相碰撞产生摩擦而致,这会使得零件失效。机械设备只要正常运作及必定会存在摩擦,而摩擦必然会导致磨损性损伤。从机理上来看,磨损性损伤又分以下几种主要的类型。
1.1.1摩擦性磨损
因为摩擦表面凹凸不平,这些小凸体在运动时就会互相作用导致损伤。这种磨损会导致接触面在形状、尺寸和体积上发生几何变化,摩擦面越粗糙磨损也会越严重。但是若是在摩擦面之间加入润滑剂或使用光滑摩擦表面,就会减少磨损程度。
1.1.2磨料性磨损
一旦有硬质微粒存在于两个摩擦面之间,这些硬质微粒就会发生刨槽作用导致磨损。磨料可能是来源于摩擦本身的磨屑,也可能来源于周围的沙粒尘埃以及油料在高温作用中形成的积炭等。因为工程机械设备一般都是在尘土飞扬的环境中工作的,这些建筑尘土含有大量的石英石,石英细末的硬度是钢铁材料的硬度的2到4倍。如果这些尘土存在于两个摩擦表面之间,就会导致磨料性磨损,所以要尤其注意使用防磨性措施对工程机械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另外,挖掘机的铲斗齿、推土机刀片和金属履带板等也会因岩石、沙砾的摩擦作用导致磨料性磨损。
只有通过强化材质的耐磨度和科学设计零件形状来减少磨损程度,但是是无法避免的。
1.1.3粘着性磨损
粘着性磨损往往发生于接触负荷高、润滑不良、配合间隙过小、滑动速度过快等情况,因为这种情况下金属表面的凸体会发生严重的塑性变形,接触点互相嵌入,破坏了金属表面的氧化膜,暴露的新金属在金属分子键引力下形成冷加工硬化点,或者摩擦高温使得接触点焊接在一起,先前的粘结部位在相对运动的作用下被撕裂。一旦设备发生粘着性磨损,相关配合件就会在短时间内被破坏。
1.1.4其他性质磨损
工程机械设备在实际运行时,零部件的相对运动也会导致磨损,零部件的表面会因震荡产生微磨损,这些微小的磨损会随着时间的累积最终造成工程机械设备的巨大损害。所以,在平时对工程机械设备进行保养时一定要全面,做好所有细小环节,确保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1.2机械性损伤
零件在机械运作的过程中长期受到交变载荷和外力的作用,或因温度的骤变导致裂纹和变形的出现,这就是机械性损伤。如果在检修中换掉了所有原有的机械磨损零件,但是而装出来的机械还是不达标,这时就要考虑基础件是否变形了。
1.3热损伤
热损伤是设备中不同零部件因生产时各个之间的受热不一样而致内部应力的发生,而当零部件在机械设备中运转时,会产生内应力变化,零部件也随着内应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形和损伤。因此,必须找出消除内应力的好办法,才能有效解决热损伤,建议在工程机械设备维修时针对零部件的金属结构做适当的热处理,以此避免出现内应力。
1.4其他性质的损伤
其他性质损伤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金属氧化、有机物变质、酸类腐蚀等。这些损伤的进度都比较缓慢,所以可能工作人员在平时的机械设备维护中不易察觉。但是这些损伤会随着时间变长而累积,最终造成巨大的危害,影响到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甚至导致工程事故。所以,在平时的工程机械设备维护时一定要认真,不放过任何细小的环节,尽早发现损伤问题,以便将损伤控制在萌芽状态,确保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2.工程机械设备磨损的维修保养对策
在上述种种的损伤中,有一些是可以在制作零部件时就加以避免的,有一些可以通过细心来保护和预防,还有一些磨损却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就必须正确区分工程机械设备中的磨损种类,并针对具体的种类提出有效对策。
2.1润滑技术
润滑技术是当前被常常用到的一种方法,润滑技术对于摩擦问题的解决简单、有效,而其中重要的一环是选择润滑油,所以在维护和保养工程机械设备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正规、合格产品,避免使用不合格产品带来的损害。身为设备检修人员必须要全面的了解润滑油,润滑油除了可以减少摩擦之外还可以将很多机械设备中的外来微粒带走、可以将各零部件摩擦所产生热量带走、也可以保证零部件的表面不会受到腐蚀。工程机械设备的检修人员必须掌握有关润滑油的所有知识,由此才能保证在实际的保养和维护中做到物尽其用。
2.2表面强化技术
由于磨损性损伤都是发生在各零部件的表面,所以防磨损措施就可以将重点放在零部件的表面上,针对零部件的表面进行热处理或者化学热处理。
2.2.1热处理
目前零部件表面的热处理一般常用两种方式:其一就是感应加热淬火,此方法较常用,其原理是针对表面加热进行淬火,由此让零部件的表面可以达到较高的硬度,而中心部分的硬度不会因淬火而变的脆弱。此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等特点。目前此方法多应用于齿轮表面的处理。其二就是激光加热处理,此方法是高能量密度加热表面淬火技术,它具有操作简单、污染小、处理范围广等特点,并且处理后的零件表面光滑、不易发生变形。针对零部件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也可以有效的提高,是目前一种非常好的表面处理技术。
2.2.2化学热处理
目前化学热处理较常用的技术有渗碳、渗氮、磷化以及硫化。其中渗氮不需要进行淬火就可以让零部件的表面达到较高的硬度,还可以有效的增加零部件表面的耐磨性、红硬性等,并且渗氮技术对温度没有特殊要求,在很低温度下也能进行,所以零部件基本不会出现变形的现象,也就不需要进行再加工处理。但渗氮目前也存在时间长、渗氮层较浅等缺点。渗碳作为一种化学热处理技术,应用比较广泛,一般以低碳钢为对象,在一定时间内对其进行加热使零件表层材料的含碳量达到淬硬的标准,之后在进行整体淬火,最终强化零部件的表面硬度。但是因为中心部的含碳量达不到标准,所以仍保持着原先的硬度,不会产生淬裂的现象。而硫化和磷化是针对钢材材质的零部件的表面形成硫化层或者磷化层的技术,这两种技术可以有效的增加钢质材料零部件表面的光度,大大降低了零部件之间的摩擦,可以防止擦伤或者胶合的产生。一般情况下硫化和磷化都作为淬火、渗碳、渗氮等基础处理之后的工序,由此可以大大的增加零部件之间的抗磨能力。
2.3薄膜强化技术
薄膜强化技术是使用适当的方法在零部件的表面形成粘着力很强的耐摩擦、耐腐蚀薄膜技术。
2.3.1气相沉积
气相沉积又包括化学气相沉积和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使用起来均匀、密实、粘着力强、并适用任何复杂的表面,但是它对于温度的要求比较,容易导致零件变形。而物理气相沉积的优点就是温度低、速度快、不易变形,但粘着力低、均匀性不是很好。
2.3.2离子注入
离子注入是向零部件表面注入不同离子的薄膜技术,由此可以大大的加强表面硬度、耐磨性以及抗腐蚀性。目前此技术适用于硬质合金等材料的处理。离子注入具有零件不变形,无需进行后续加工等特点。
总之,重视机械设备的防损和维修保养工作,是施工单位顺利开展施工的重要保障,也是反映单位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王永建.浅谈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及保养[J].机械管理开发,2012(05):154-155.
[2]李成明.试论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J].现代装饰(理论),2012(08):152-15.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