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

2015-08-21 124 0

  0.前言
 
  随着公路施工科学技术的发展,施工机械化水平逐步提升,繁重的人工体力劳动已逐渐被机械施工所替代。工程项目使用的机械设备的型号、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在施工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现已成为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1.加强公路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1)做好机械设备管理的首要前提是要清楚设备的使用形式。公路施工中使用的机械设备主要有三种形式:1)企业自行装备机械。是指企业根据施工工艺特点和任务类型购置的自有机械,是常年大量使用的机械;2)租赁机械。某些专用的和大型特殊机械装备,企业自行装备在经济上不合理时,则由专门的租赁站装备;3)机械承包施工。对于不需要人与设备密切配合且操作复杂的机械,由专业机械化公司装备。
 
  (2)公路工程机械大多是重型机械,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工作负荷大、作业条件恶劣,很容易出现磨损、变形、蚀损、老化现象,如果保养维修不及时就会出现故障,从而致使机械经济性变差、利用率降低,严重时机械报废。如何更好的加强公路机械化管理,就要领导重视,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成立设备管理督查小组,不定期对挖掘机、压路机、摊铺机、洒水车等机械设备的油料、配件消耗进行抽查进行检修,使机械达到无故障。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频率、自身情况制定保养和检修计划表,做到定期保养、定期检修,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2.当前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机制不完善与管理观念的误区
 
  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使企业对机械设备的管理意识始终跟不上施工管理与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机械设备管理缺乏统一的调配、机械管理人员的队伍也不够专业、稳定,甚至仅靠其他部门人员兼职负责,致使生产设备不配套,特殊设备不到位,设备的档案管理分散、混乱,造成设备损毁丢失、企业资产流失的不利局面。另一方面,“重施工轻养护”的思想导致项目部为缩短个别项目的工期,使设备长时间、超负荷,甚至带病运行,直接影响了设备性能的发挥及其使用寿命。
 
  2.2设备不配套,机器更新缓慢
 
  随着公路等级的越来越高,人工养护从工效、质量、时间等都不能适应公路养护的需要,公路的等级化要求公路养护实行机械化、专业化。设备的落后主要是由于企业设备资金的短缺造成的,应落实设备的更新情况,保持良好的设备状态。缺乏专门的机械管理队伍,该保养的不保养,该修理的得不到修理,该更新的无法更新,致使待修机械增多,有时为赶任务只能带病作业。虽然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了机务管理部门,但由于机构、人员更迭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尚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设备的维修和养护成了一个问题。
 
  2.3设备利用效率差,失修情况严重
 
  各施工部门因缺乏统筹安排而无法实现协调合作,工程建设阶段设备资源不足与非建设阶段设备闲置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短缺和积压都导致了设备投资效益的低下。另一方面,由于许多企业忽视了对工程机械人才的选拔培训以及专业机械保养管理队伍的建设,导致项目结束后常留有大量需要修理、更新的设备,对企业造成资金和时间成本的极大浪费。
 
  3.提高设备管理效率的对策分析
 
  3.1完善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目前,大多数公路施工企业内部机械使用与管理部门最主要问题是在工资分配方面灵活性不够,对职工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必须转变观念,进行彻底的改革,推行一套灵活多变的管理制度。推行新制度的结果必须要使技术水平高、业务技能强的人从改革中得到实惠,促进业务技能差的人主动学习,提高技术水平,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和需要。对此,最有效的实现方式应是进行月度单机核算时,要及时把机械的消耗、利润与个人利益挂钩,督促机械操作手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加强机械的保养,降低维修费用。这样的单机核算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不只是形式上的结算,同时也能真正实现对机械使用环节的控制管理。如果缺乏对这个重要环节的有效控制,有的机械到年底才发现出现了亏损,但为时已晚。当然,要科学、全面地反映其工作业绩必须建立和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定出切实可行的考核内容,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与其工资收入挂钩,奖罚分明,必然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3.2建立机械设备档案
 
  为了更好地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应给每台设备建立详细的档案。每台机械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机器功能、制造厂家及生产日期等情况,作为设备本身的档案应详尽记录,机械设备的使用说明书,维护保养说明书,零件图册,修理记录,交接班记录,维修保养记录,保养计划和修理计划等作为设备保养、维修的重要参考依据,应由专人填写并入档。便于维修保养人员尽快准确地对设备的整机性能和“病情”做出判断,既便出现故障,也可以及时修复。在设备管理的时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
 
  安全问题是筑路机械安全管理事业发展的大问题。需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要素的优化配置,需要各级领导部门层层落实,层层把关,发挥自己的职能,把安全问题提上主管领导的议事日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抓好本职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确保筑路机械安全管理的顺利实施。
 
  3.4工程施工中的机械管理
 
  (1)机械使用的合理安排。项目部的机械管理机构要预先周密安排,搞好设备组织工作,及时对设备进行调配,保障机械的合理化使用,并编制好设备的使用作业计划。
 
  (2)机械操作手操作规范化。机械操作手要服从项目安排,操作手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随时观察设备的运转状况,发现故障及时排除,杜绝因缺油、水等问题影响正常运转。机械操作手要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避免脱保,使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3)建立健全交接班制度。在设备多班作业或多人轮班操作时,为了使操作人员能相互了解情况,防止机械损坏和附件丢失,保证施工连续进行,操作人员必须说明本班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设备运转使用情况,燃料消耗和储备情况,设备保修和存在问题,并及时填好原始记录。
 
  (4)做好零配件的储备。机械的易损件及保养必需品应作好储备,避免因购件周期过长或缺乏造成故障机械得不到及时维修和正常维护,因而影响工程施工进度。
 
  4.加强机械养护管理,提升经济效益
 
  机械化养护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运用机械养护管理,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消耗,加快了企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养护作业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加快了养护作业速度。而一套规范的养护管理体系要以最低的设备寿命周期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养护机械系统效益的基本保证。
 
  5.结束语
 
  随着公路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的使用量逐渐增加,给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保证公路施工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做到施工机械设备的优化管理,按照优化的原则对施工机械进行合理选择。做到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及时保养,视情维修,经济核算,更好地为公路工程建设服务,取得设备管理的最佳经济效益。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