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工程机械施工、租赁企业呈现出智能化、规模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机械的整体作业与经济效益已有了很大提升,但因为工程机械的科技含量和种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其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难题,机械作业效能的发挥越来越依赖于敏捷、高效、精确的管理。为此,应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工程机械管理工作,总结有益的经验,定期对管理状况进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处理好工程机械的价值、性能与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从加强管理中提高整体效益。
评价思路和方法
2.1评价原则
(1)明确各类目标,强化阶段目标管理。在管理工程机械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因此需要我们及时地监控这一过程,一旦发现某些不可预见因素,或者实施严重偏离计划轨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及时作出应对。在每个阶段结束后,还应该组织阶段评审,对此阶段的工作成果有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作出评价,并对是否可以转入下一阶段提出明确的结论性意见。一旦发现全寿命费用、综合技术保障、技术性能等方面偏离计划要求,或者需求有重大调整时,应及时作出调整,减少损失,降低风险。
(2)树立效益观念,强化系统管理。工程机械管理必须把技术支持、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融为一体,并把管理方法贯穿于整个实践管理之中,以达到各种工程机械管理的高效益、低消耗的目标。把对工程机械的研制、生产、使用、维修乃至报废等管理阶段的考核作为一个系统对待,从研制开始,就要统筹考虑工程机械后期保障的各方面问题。
2.2评价内容、标准和方法
(1)评价内容:具体评价内容包括指标体系内具体指标。应注意指标是针对一般单位的管理而定的,它是一个动态过程,对于某些有具体特殊情况的单位,相关指标应作适当的调整。
(2)评价标准:评价指标标准的制定应充分考虑机械技术状况、管理、机械类型、操作及后勤保障水平、维护人员素质与现阶段工作需求的要求。有一些指标很难定量,因此只有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参考各位专家意见来统一确定。
(3)评价方法通过比较多种评价方法,本文最终选择了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算法来对考评体系进行评价。方法的具体步骤是:首先确定评判模型,该模型包括动态的工程机械指标体系、有效的评价手段和适当的权重分布,在具体评判方法实施上,首先由多位专家为评判模型评价指标给分,进而计算所对应的子目标层、指标层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得出最终权重值,最后通过专家为各指标层评价指标打分,求出最终分值。
评价指标体系
3.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动态设计过程。指标要能够全面完整地反映出机械管理单位的、实际需求、科技创新、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的互动互求关系,突出管理内容与经济、技术、地域及人员等环境的适应性。既要反映出直接效果,又能反映出间接效果,以保证综合评价的可信度和全面性。
(2)科学管理与效率至上的思想。所列指标不可能包含所有的环境经济等指标,但需反映出主要机械管理和其单位在日常管理中的一些基本活动,包括使用能源、人员动态、配件购置、修理保养活动及相关资源的配置情况,通过对这些指标综合的评判能够反映出单位在资源利用、人员状况、机械维护保养与机械配置等方面所做的工作。
(3)主次性区分原则。指标本来就有主有次,重要的指标可设置的密些,次要方面的指标可设置的稀些,主次指标可用权重来区分。
(4)指标容易量化。评价指标反映了机械管理运用单位机械和人员的各种客观状态,所以指标涉及面广。为了使所确定的评价指标既能反映被测评单位的主要情况,在选择指标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因此,尽量选择容易量化的指标。
(5)数据易获性。指标体系是为了评价一个指定的单位的工程机械管理综合状况而制定的,所以设计时,我们要考虑到体系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获得比较全面的数据。
上述几项原则在应用时可能出现一些矛盾,一般作如下处理:
(1)相对量指标与绝对量指标相结合使用,相对量指标反映在某些方面的强度(或密度),绝对量指标反映总量及规模水平;
(2)定向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使用,既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又可弥补单纯定量评价的不足及数据可能存在的某些缺陷;
(3)指标的可获得性与系统性相矛盾时,对那些目前尚无法获得数据与评价关系很大的指标,仍应作为建议提出,以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3.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评价方案的指标体系是一个树型的结构,因此对工程机械管理评价过程是个多目标多级综合评价的过程。先从最深层的指标开始,然后逐层向上评价,直到总的评价目标为止(本目标以多目标二层结构为例)。根据研究技术路线,在实地调研与收集资料,然后查阅文献和专家咨询后,建立了初步的评判指标体系,而后采用专家打分到反馈再进行二次再打分最终再反馈的方法,最终确立了该考核指标的框架性体系。如图一,
经济指标(ST1)
装备技术指标(ST2)
人员指标(ST3)
管理制度指标(ST4)
T-目标层ST-子目标层I-指标层
图1工程机械效率评价指标框架体系
四、结论
本文针对目前工程机械管理效率评价这一问题,在评价思路和方法上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有效结合将多目标综合评价系统与组件技术应用于工程机械管理评价领域,构造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管理效率评价体系,从而使工程机械管理评价工作更加规范化。为工程机械考核体制、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带来新的方式,是一项对大规模的机械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的工作,相信必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五、参考文献
1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2马荣国,杨立波.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AHP改进算法.长安大学学报,2002(3)
3花兴来,刘庆华.装备管理工程.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4凌海风,丛伟等.工程机械管理信息系统.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2002.
5王健,张琦,樊路军等.工程机械技术状况综合评价研究.建筑机械,2004,1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