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9 2048 0
7月3日至7日,中山大学土木水利工程试验课程在坝道工程医院开展,通过专家授课、设备实操与专题研讨,旨在巩固课堂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技能,为后续深入学习专业课程、增强专业素养、提升科研能力打好基础。惠州学院师生参与此次试验课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坝道工程医院院长、黄河实验室(河南)学术主任王复明以《固坝修道,是我无悔的选择》为题,为学子带来充满家国情怀的“院士讲堂”。他介绍到,依托“工程医院”平台和综合试验场,“大土木”工程教育联盟高校创建“水土交融、场网共享”实践育人模式,发展远程试验观摩、虚拟现实沉浸式体验、工程案例教学等实践教学方法,汇聚盘活各类实践育人资源,既为师生科研提供支撑,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也为本专科生实习实训创造良好条件,全面提升实践育人成效。他强调,新时期“大土木”工程安全运维有巨大实际需求,其覆盖领域广泛性和工程问题复杂性带来的挑战亟待解决,并勉励同学们努力成为工程领域的最佳“工程医生”。
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马保松、郭成超教授和伍浩良、覃小纲、曹鼎峰副教授等组成师资团队,围绕道路隐蔽病害诊治、地下工程水灾变防护、非开挖管网工程技术、绿色工程材料、光纤传感等领域展开教学。课程依托坝道工程医院综合足尺试验场进行设备设施演示操作,实现“理论-实践-应用”深度融合。报告人及报告题目如下:
郭成超教授 报告题目:《地下工程水灾变防控与韧性隧道结构》、《道路隐蔽病害检测评价和注浆修复》 马保松教授 报告题目:《非开挖管网工程技术及应用》 伍浩良副教授 报告题目:《超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覃小纲副教授 报告题目:《地下基础设施——大比例尺试验和数值模拟》 曹鼎峰副教授 报告题目:《光纤传感技术系统性理论-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研究及应用新进展》
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大规模、大尺度、真场景、真实操”试验场和行业相关科研设施,结合地下综合管廊、路基与道面、盾构机与TBM掘进机等足尺试验场开展案例教学,并实操高铁模拟驾驶实训器、盾构模拟操作器,听取多功能透明土实验技术,使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认知。
高铁模拟驾驶实训器
实操感受:通过专业人员讲解,了解到高铁驾驶模拟器可用于培训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模拟驾驶台学习高铁运行中线路的实时监测和故障应对,初步了解了高铁操控技能,包括微调速度和精准停车等;深刻理解了标准化操作的重要性,培养了强烈的安全意识。
盾构模拟操作器
实操感受:通过VR技术身临其境感受盾构作业环境,获得了沉浸式体验;将前一天实地参观与虚拟操作相结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深入了解了盾构机操作的复杂性和精密性,提升了我们对地下工程技术的认知水平。
岩土工程X光机-多功能透明土模型试验系统
观摩感受:第一次透过X光“看”到透明土中流体流动和结构变形的全过程,直观性和清晰度远超传统模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科研中“眼见为实”带来的震撼。
地下综合管廊参观
参观感受:参观了四种不同材质的市政管廊,分别是现浇混凝土、装配式钢结构、聚丙烯和竹缠绕复合材料,了解到不同管廊材质各有优劣,体会到了地下管廊建造技术的不断进步。
路基与道面试验场
参观感受:在参观学习道路无损检测与非开挖修复技术后,我对现代工程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些技术不仅体现了科技在基础设施维护和修复中的关键作用,而且展示了如何通过创新手段提高检测效率和维修质量。
SECM城市大直径竖井掘进装备技术
中试试验场
参观感受:在中建地下空间智能工程装备中心胡怀仁主任的带领下,现场实地观摩了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竖井掘进设备与其掘进过程,了解了其刀盘自转加公转的全方位平面开挖技术。
课外活动
在高强度技术学习之余,精心组织多场分组研讨与知识竞赛。通过趣味竞赛与深度交流,有效提升团队凝聚力与协作意识,为未来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奠定良好协作基础。
体验与感悟
曹晨越:踏入这里的每一刻,都能感受到浓厚的专业氛围,从实地观摩到细节讲解,每一处安排都体现着精心、用心,感谢老师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宝贵时间为我们带来精彩报告。
阮佩祖:在基地学习生活中,我们亲身体验了高铁驾驶模拟和盾构机操作的全过程,深入了解了顶管技术、大直径竖井掘进装备;岩土工程X光机-多功能透明土模型的展示更让我们直观感受到地下结构受力的动态演化;各类地下管廊材料——混凝土、钢材、聚丙烯与竹缠绕复合材料的应用对比,也让我们认识到材料选择对工程性能与可持续性的深远影响,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工程实践的全新体验。
肖浩然:此次试验课程实地参观了城市供排水管网、地下粮仓、地下冷库、路基与道面等足尺试验场,实现了课堂理论与工程实践的深度对接。听取王院士和各位老师的报告,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应从当下做起,学好专业知识,以此为起点,努力成为解决工程问题、守护人民安全的工程医生。
袁亘宇:此次学习的意义是了解国家需求、扎根国家需求、锻造实践能力。工程医院将基建领域“疑难急险”问题直观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教会我们如何将个人实践嵌入国家需求。
金成宇、钟宇航、郑嘉杰、洪亮、邹浩、陈瑞琪、高敏、朱维、钟子骏(全组成员):本次实习让我们在课堂与试验场之间穿梭,城市供排水管网、地下综合管廊、盾构机及透明土模型试验系统等前沿设施的现场见学,让专业知识有了可触摸的温度;每日讲座与分享拓宽了对城市建设全生命周期的视野,也加深了自身的责任担当。我们将把试验课程中收获的实干、创新与团队精神带回校园,转化为今后学习、科研与服务社会的不竭动力。
作为“产科教融合”开放共享平台,坝道工程医院积极响应新工科教育改革需求,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深度参与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实体化教学资源优势,为高校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模式提供基础条件支持。此次试验课程通过工程现场教学与理论课程的紧密结合,为工程专业学生接触行业最新技术、理解复杂工程问题创造了实践条件。坝道工程医院将持续完善教学、实习、实训资源配置,深化与高校合作机制,为培养兼备科研与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高质量人才提供平台支撑。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