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控制

2015-08-24 174 0

  引言:
 
  近年来,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以其低噪音、无振动、无传染、无冲击力、施工工期短、单位承载力高、质量可靠、造价低、检测力便等特性,在当前建筑工程基础选型中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据不完全统计,在厦门地区静压预应力管桩占桩基市场达70%以上由于静压预应力管桩的应用普遍,关于静压预应力管桩基的质量安全技术控制问题也倍受大家的关注。
 
  1.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施工质量控制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顺序及工艺流程:测量放线-桩机就位-起吊预制桩-稳桩-压桩-接桩-送桩-检查验收-转移桩机。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质量控制应从施工前、施工过程以及特殊情况等多个环节进行多重控制,施工前的各项控制措施可使施工过程中减少遇到管桩质量问题,而施工过程以及特殊情况的各项控制措施则可以确保管桩的施工质量
 
  1.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施工前要做好场地“三通一平”工作,熟悉施工图纸,做好桩位编号,同时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和设计的单桩承载力要求合理选择施工机械设各,进行现场测量放线,并结合规划总平面图上的坐标进行基础轴线及桩位复核。
 
  (2)制订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力案,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重点审查压桩施工顺序(桩机行走路线)是否合理。
 
  (3)检查管桩出厂合格证;对所有到场的管桩应按规定要求进行严格检查,对于不合格产品或次品,坚决退回。
 
  (4)对进场的打桩机械设各、起重机具、压力表等应作全面系统的检查,向所有参与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安全交底和分析相应地质条件下应采取的措施。
 
  1.2试桩及试压桩
 
  沉桩施工前,应先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桩基试桩工作,试桩数量不少于两根,以验证桩机设备与工艺是否符合要求和确定大面积施工的沉桩控制标准。
 
  1.3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桩位放样:要求设置相对固定的基准点,四角大样与场地地面标高的测定必须准确,基准点一定要安全保护。
 
  (2)桩机就位:桩机就位后必须用经纬仪在桩机两个力向相互垂直的地力,压桩机夹具中心线应与桩中心相吻合,夹具与桩身紧密贴合,不打滑,压力表应经国家法定单位检测合格,压桩前应提供近期检测合格证明,方可压桩。
 
  (3)起吊预制桩:插桩必须垂直,其垂直偏差不得超过0.5%.
 
  (4)桩在入土前应在桩架或桩身上设置尺寸标记,以便记录.
 
  (5)稳桩和压桩:保证桩纵横双向垂直偏差小得超过0.5%,施压速度不得超过2米/分钟。
 
  (6)接桩:采用焊接法接桩,宜两人对称施焊施焊完必须自然冷却8分钟后力可施打。
 
  (7)送桩:送桩器的中心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力能进行送桩,送桩深度不得超过2米,送桩留下桩孔应立即回填。
 
  (8)压桩应连续,同一根桩中间间歇时间不得超过半小时。
 
  (9)终桩应根据现场试桩情况验证终压条件,原则上以桩尖持力层及终压力控制为主,桩长控制为辅,在压桩力不小于终压桩力情况下,最后3分钟累计沉降不大于10MM,视为沉桩稳定当桩长与地质报告出入较大时,应及时通知地勘、设计单位。
 
  (10)压桩施工时,由专人开启设各,作好施工记录,开始压桩时记录桩每沉下1米油压表压力值,当下沉至设计标高或两倍荷载时,应记录稳压时的贯入度。
 
  (11)截桩应采用锯桩机截割,再割断主筋,严禁用大锤横向敲击、冲撞,截桩后的桩顶应作认真处理,桩顶修平,钢筋割齐,上面要铺设高标号水泥砂浆或环氧砂浆。
 
  (12)检测:全部工程桩施工完毕后,应会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及有关质检部门,再随机抽取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小于3根桩进行静载试验复核单桩承载力,并随机选取不少于10%工程桩按规范进行小应变动测试验,单柱单桩全部应进行小应变动测试验。
 
  2.常见质量问题分析及处理措施
 
  2.1桩身上浮
 
  在场地桩数量较多,桩距较密的情况,经常会发生后压的桩对已桩的桩产生挤压上抬,特别对于短桩,易形成吊脚桩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一般采用复压办法补救,即对已压好的桩再进行静压的措施。
 
  2.2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
 
  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常见的原因有桩入土深度不足、桩端未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层剖而、地基承载力等有关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
 
  遇到此类情况时应由设计单位重新验算,如能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可以不作处理;如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则单桩承载力按试验值进行调整设计,或者增加桩的密度处理。
 
  2.3桩倾斜过大
 
  预制桩质量差、桩机安装不正、桩端遇石头或坚硬的障碍物、桩距过小、压桩顺序不当、基坑土方开挖不当等均可能会产生桩倾斜过大。
 
  遇到此类情况时,如倾斜角度很小,入土不是很深,可纠偏;如倾斜角度很大,入土很深,可以轻微调直,然后测算倾斜度;如超出规范但小应变合格的情况下可采用局部扩大承台法解决。
 
  2.4出现断桩
 
  桩倾斜过大、桩堆放及起吊、运输的支点或吊点位置不当、沉桩过程中,桩身弯曲过大等均可能出现断桩情况遇到此类情况时,可以采取补桩措施或人工凿除断桩位置以上混凝土,然后接桩,也可以在桩身平面位置布置2至3个钻孔,抽芯至断桩以下位置,将断桩部位高压冲洗,然后高压注浆。
 
  2.5桩端封口不实
 
  遇到桩端封口不实的情况,一般采用“填芯混凝土”法,即在管桩施压完毕后立即灌入高度为1.2m左右的C20细石混凝土封底,桩端小漏水,桩端附近水压平衡,桩端土承受三相压力,承载力能保持稳定。
 
  2.6桩位偏差过大
 
  桩位偏差过大的常见原因:测量放线差错;沉桩工艺不当等。
 
  当偏位值超过规范要求时,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复核,如果有基桩承受的竖向力设计值超过了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就要无条件的进行补桩处理,若现场条件受限,可采用加固桩的力式进行补救;如果复核后承台下各基桩均能满足要求,还需对与承台相连的基础梁进行加强处理。
 
  总之,桩基施工质量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遇到各种意外情况,施工单位切忌自行处理,应会同各参建力,共同分析、研究后作出正确处理力案,由设计单位出具相应的设计变更通知单。
 
  3.预应力混凝上管桩的检测
 
  3.1桩身垂直度及桩身质量的检查
 
  桩身的垂直度可以用垂球吊线的办法来量测,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应及时报送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提出补强修改意见。桩身质量采用小应变动力检测力法,按规范规定抽检小少于20%且不少于10根。
 
  3.2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检测
 
  日前主要采用静荷载试验的力法来检测成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静荷载检测时一般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并要求工程有关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详细记录最终沉降量和残余沉降量等。
 
  3.3桩顶标高及偏位情况的检查
 
  基础开挖后,对桩顶标高及桩的偏位情况进行测量,若桩顶标高低于设计标高以及桩偏位超过规范要求时由设计单位提出解决力案;若桩顶标高高于设计标高的情况,施工单位应用电锯法截去多余的桩段。
 
  3.4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是检验建筑物桩基础质量是否满足规范与设计要求的最基本的一项工作之一建筑物的沉降观测随建筑物施工进度分别进行监控,竣工验收前观测的最大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均在规范规定范围之内.满足设计要求。
 
  4.结语
 
  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地质方面的,有桩身质量方面的,有勘察设计方面的,更有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方面的。施工质量控制应遵循系统理论,采用过程控制方法,科学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的影响机理,采取符合工程实际的、有针对性的预案和措施,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范(程),做好各种实验、监测、检测工作,严格过程控制,避免出现质量事故或隐患,确保桩基础质量及周围环境的安全。随着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以及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理论研究的进步和工程实践的不断积累,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应用水平必将有更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新.水利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工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4:247.
 
  [2]刘建荣.静压预应力管桩工程质量控制研究[J].四川水泥,2014,09:159.
 
  [3]王建敏.静压管桩与钻孔压灌桩技术经济比较[J].建筑与预算,2014,04:64-66.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