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支护中混凝土管桩应用技术的探讨

2015-08-25 132 0

  1概述
 
  广东地区的深基坑支护最常见有钢板桩支护、水泥搅拌桩支护、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支护和钢筋混凝土管桩支护等多种支护型式,内支撑体系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梁、钢桁架、钢管等多种形式。城市广场工程深基坑支护采用了由钢筋混凝土薄壁管桩、钢筋混凝土压顶梁、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共同组成的一个支护体系。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安全可靠,取得了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效果。
 
  2工程概况
 
  2.1建筑概况及周边环境
 
  某广场工程位于市区繁华地段,前后两侧为城市主要道路,该建筑呈长方形布置,东西长250m,南北宽160m,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为12~17层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尚住宅楼。地下室一层,工程桩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AB5OO),深基坑支护工程桩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基坑平均挖深度为5.3m。
 
  2.2工程地质条件
 
  建筑场地属海积平原地貌,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基坑范围内各土层的物理性能指标情况见表1。
 
  表1基坑各土层物理性质
 
  3计算模式与支护方案的选择
 
  根据朗金土压力理论可知,当土体中某点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大主应力和小主应力之间应满足以下关系式:
 
  粘性土:
 
  无粘性土:
 
  可得土的主动土压力的值:
 
  粘性土:
 
  无粘性土:
 
  取安全系数为1.2,计算求得推力T=69.6kN/m,桩长为9.94m,最大弯矩为119.16kN·m,选用PPc70-500-C50-11,桩中心距700mm,能满足要求。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3.1基坑支护方案选择
 
  由于工程地处市区主要干道,工期要求非常紧张,整个地下室施工期仅为190天,所以选择合理的围护形式是加快工期、保证安全和降低造价的关键,
 
  经有关技术人员、业主代表和工程监理的数次论证,提出三个方案:
 
  (1)11m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加内支撑支护;
 
  (2)14m钻孔灌注桩支护。
 
  图1各层土的物理性质及应力计算图
 
  3.2各支护方案技术经济性能比较
 
  各支护方案经济性能比较见表2。
 
  表2基坑支护方案经济指标比较
 
  综合考虑工期、造价等因素,最终选择方案2,11m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加内支护体系作为该工程围护结构。
 
  具体支护桩及内支撑布置情况见图2所示。
 
  3.3围护结构施工
 
  支护桩中心距为700mm,PPc70—500—C50—11管桩,送桩深度为自然地面以下2.47m,支护桩离承台边缘500mm,桩顶设置1000mm×600mm钢筋混凝土压顶梁,混凝土等级为C30,梁顶标高为-2.57m,中间设置两道内支撑梁(300×600)及斜梁(300×600),混凝土等级为C30。
 
  施工顺序:现场放线→打支护桩→第一次机械挖土至-2.74m→压顶梁、内支撑施工→第二次机械挖土至-5.0m→第三次挖土至-5.3m→混凝土护坡。
 
  图2预应力混凝土薄壁支护桩内支撑布置图
 
  3.4坑支护效果
 
  (1)围护结构施工工期:从打桩开始到整个支护体系建立仅用50天,确保了地下室的施工工期。
 
  (2)支护体系安全可靠:在整个地下室施工期间,支护稳定,顶部锁口梁变形均在20mm以内,混凝土管桩桩身未发现断裂。
 
  (3)综合技术经济效益:该基坑支护结构总造价34万元,比高强混凝土管桩支护节约资金32%,比钻孔灌注桩节约工期29天,并节约了人工,产生了综合技术经济效益,是本市同类单项工程造价最低的一个支护体系。
 
  4需要注意的问题
 
  (1)混凝土薄壁管桩性能优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混凝土薄壁管桩受力钢筋采用的碳素钢丝、混凝土等级在C80以上,具有较强的抗压、抗弯性能,如PPc70—500—C50—11管桩的单桩承载力为1100kN,抗弯值为86.7kN·m。由于它是工业化产品,比钻孔灌注桩现场施工产品质量更稳定,同时便于施工,也有利于文明施工。随着新技术、新材料和自动化作业的应用,管桩生产效率将大大提高,质量更加可靠,产品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同时随着新的产品规格的开发,薄壁管桩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2)土力学性能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由于工程基础桩的施工,使原土质产生变化,淤泥层由于受工程桩的挤压,含水率有所降低,因而此时淤泥层的摩擦角凝聚力C将有所提高,根据本市经验,一般可提高到6度,C值可提高到10kPa。
 
  (3)由于淤泥在含水率较大时呈流塑状态,而在含水较小时呈硬塑状态,因此做混凝土护坡很有必要,它有利于围护结构周边土体稳定。基坑内的积水要及时排除。
 
  (4)基坑5m范围内挖土卸荷,减少主动土压力产生的弯矩,有利于围护结构的稳定。
 
  (5)根据围护结构周边具体情况,荷载取值要适当。本工程西侧多层民居楼不拆除,在土方开挖过程中易造成此楼产生位移,支护结构顶部压顶梁易发产生裂缝。若未考虑该处位置基坑止水,该楼可能会因基础下孔隙水流失造成楼地面下沉的现象发生,建筑物会发生偏移。在支护桩中间采用加插水泥深层搅拌桩,这样形成止水帷幕起到支护、止水的效果。
 
  (6)承台混凝土分二次浇筑,模板采用砖胎模,第一次浇至地下室底板底标高处,承台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承台与围护桩之间应立即回填夯实,这样能使支护桩底部间接形成一道水平支撑,有利于支护结构的稳定。
 
  (7)拆除支护结构内支撑应遵循分阶段、分主次、缓慢拆除的原则,先拆除斜梁,再逐一拆除主梁,不得在短时间内全部拆除,使内支撑梁应力缓慢变化,有
 
  利于支护结构稳定。
 
  (8)基坑监测要加强。为确保基坑安全,除了对支护设计和施工方案要充分论证外,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制定周密的相邻建筑物的测定方案,实行信息化施工,尤其在土方开挖期间要对支护结构的位移情况进行监测,为控制挖土进度提供依据。各测点的观测频率一般一日一次,挖土期间应增加观测频率。
 
  围护结构变形的速率与挖土深度有关,随着土方开挖及挖深加大,变形明显增加,而进行地下室承台施工时,变形减小,拆除内支撑时变形又明显增大,以后趋于稳定。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高层建筑深基坑围护工程实践与分析[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2]高大钊.地基基础测试新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3]黄士基.高层建筑施工[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4]赵志缙,赵帆.高层建筑基础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5]郭正兴.土木工程施工新技术讲义[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