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压桩前应注意的问题
1.1施工队的资质:施工队伍的好坏,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必须对施工队的资质材料进行审查与管理,了解施工队的技术力量及压桩水平,审查施工组织计划,压桩路线,施工进度计划,评价其可行性。要求施工队每个技术人员都必须有技术资格证和上岗证,包括施工技术员、电焊工、记录员、开机员等。
1.2桩机的选择:要根据工程的地质资料和设计的单桩承载力要求,合理选择压桩机。如果压桩机吨位过小,可能出现桩压下去的情况。因而无法达到设计承载力要求;反之如果压桩机吨位过大,对施工现场地耐力的要求将提高,特别在新填、耕植土及积水浸泡过的场地施工时容易发生陷机,造成桩位偏移大,桩身垂直度难以控制,严重的甚至出现上下节桩接头断裂,或上部被摧挤破坏。所以应该会同各有关部门合理地选择桩机。
1.3施工放线与定桩位:由于放线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位置是否符合规划要求。而桩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结构,因而,这两个工序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技术人员应该对施工单位已放好的轴线位进行核对,根据建筑物与结构桩位图逐桩逐位核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立即纠正。
1.4桩尖、桩身质量检查:首先必须对施工队提供的桩尖进行查验、测量,按照管桩有关规程对于桩尖的构造要求和设计图纸要求,对所有到场的桩尖进行测量,对不满足设计和管桩规程要求的,责令施工队更换。对所有到场的管桩进行仔细认真的查验。测量管桩的外径、壁厚、桩身长度、桩身弯曲度等有关尺寸。并详细记录,特别是管壁厚度,由于静压法施工中的夹持力较大,壁厚不够很容易把桩夹破碎。对不符合管桩规程要求的,责令厂家退回。
2压桩施工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2.1底桩的定点:虽然在放线与定桩位时已经检查过,但是经验不足或技术水平不高的施工单位往往在放底桩时偏离原定的桩位,从而导致成桩的偏位。建议在每个桩位处用川石灰或贝灰以原定的桩心为圆心、以该桩的桩径为直径画一圆圈,压底桩时以圆圈为准,控制桩不偏离该圆圈,使成桩的偏位尽可能小。
2.2桩身垂直度的控制:由于静压管桩机驾驶室内一般会悬挂一吊有重锤的绳线,由一开机员以此线为准控制桩一个方向的垂直度,因而另一方向的垂直度必须另外控制,方法就是在垂直于桩与此绳线连线的地方另设一吊重锤的绳线,以这两条绳线来控制桩的垂直度,当桩在两个方向都已经垂直的情况下方允许压桩,而且在压桩过程中要经常检查。
2.3接桩及焊缝的质量问题;管桩施工中主要采用焊接接桩法,由于预制管桩桩身质量可靠,而影响其结构完整性的常见问题主要体现在长桩的节间焊接质量差。决定焊缝质量的因素包括节间接触面的水平度,法兰盘的洁净程度、电焊条质量、焊接工艺、冷却时间等,一般来说,焊缝质量对建筑物的抗震,抗风力等水平荷载有较明显的影响。因此接桩前,应保证上下节桩的顺直,而且两节桩桩心的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mm。在焊接前应该把两节桩的端头板用钢刷清刷干挣。直到坡口露出金属光泽,而且应该保证上节桩已经垂直后方能同意焊接:焊接时应由两个焊工对称同时进行,先在坡口圆周上对称点焊4~6点,焊接层数不少于二层,每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保证焊缝连续饱满,自然冷却后方能允许继续压桩,并应防止高温的焊缝遇水变脆而被压坏。
2.4终压标准及终压值的控制:终压标准应该以设计单位、质监部门、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等部门在试桩会议中所定的标准为准则。一般来说,除保证桩长及桩尖入持力层深度应该满足设计要求外,还要控制终压值Q的大小;虽然终压值Q与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Rk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终压压值Q与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Rk存在着某种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与工程地质构造情况关系最大,同时与桩的长度以及所选的持力层有关。
2.5加强复压:复压指的是对已经压好的桩停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静压施工的一种措施。这是当桩身与土体磨擦力较小,而桩端持力层为标贯击数较高,中密以上的中粗砂。砾砂时,提高承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静荷载不合格的桩基础工程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工程的地质资料非常接近,而且压桩时的终压值较高,有的甚至达到极限承载力的1.5倍。如某综合楼,地质资料状况为(1)杂填、层厚1.5~2.5m;(2)淤泥、层厚7~9.2m;(3)粉质粘土、层厚0~12m:(4)粗砂、层厚8~12m,N63.5=19~23m;(5)粉质粘土、层厚3.2~4.0m,设计桩长12.5m,单桩极限承载力1800KN,压桩终压值为2700KN,经静荷载试验的二根桩,静载结果沉降量分别为4.8cm和5.1cm,沉降量超过有关要求。经有关部门分析研究后对桩基础进行全面复压(按2700KN复压)。对复压后的桩进行静荷载试验,其最大沉降量均小于1.0cm。所以对地质状况属上述类型的静压管桩。加强复压是提高承载力的关键因素。
2.6桩头填芯的质量:由于桩与上部结构的连接主要通过桩的承台,因此桩头嵌人承台的长度不宜太短,有关管桩技术规程规定不宜小于10cm。从桩基的典型震害实例调查中可知,有不少是由于桩嵌入承台不足、抗拔不够。因此在地震设防区有必要把桩嵌入承台的长度加长,且桩头的插筋长度也应加长及增加配筋量,桩头填芯硅的强度等级应满足规程要求和设计要求,这一环节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工程管理人员应加强这一环节的质量控制。
3施工过程常碰见的问题
3.1沉桩倾斜
插桩初压即有较大幅度的桩端走位和倾斜。遇有此种情况,必定在地面下不远处有障碍物。在老城区改造工程中,经常会遇到旧建筑物的基础未清理干净,发生压桩倾斜的事故,严重时致使桩身破裂损坏。因此应注意在压桩施工前将地面下旧建筑物基础、块石等障碍物彻底清理干净。
3.2桩尖达不到设计深度
静压管桩施工时,若发生个别桩尖达不到设计深度,其原因可能是:
a.桩尖碰到了局部的较厚夹层或其他硬层。
b.中断沉桩时间过长。由于设备故障或其他特殊原因,致使沉桩过程突然中断,若延续时间过长,沉桩阻力增加。使桩无法沉到设计深度。
c.接桩时,桩尖停留在硬土层内。若时间拖长,很可能不能继续沉桩。发生管桩沉不下去时,应冷静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才能继续施工;不要盲目加工大压桩力强有力行沉桩。
4结语
虽然目前笔者对静压管桩的理论研究还不够完善,工程这践经验也不够丰富,施工过程应注意的远不止本文所提到的问题。重要的是要做好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总结,做好每一首工序的作业。随着静压管桩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以及人们对静压管桩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相信静压管桩技术应用水平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很大的提高。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