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在公路路基施工工程中,若遇到路基高边坡施工,那么则会基于其稳定性来采用自然裸露或者工程加固的处理方式。由于工程加固的防护性能较好、效果较佳,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垮坡的情况,故被广泛应用于高边坡治理中。但是工程加固的成本较高,也很难对边坡的生态恢复问题予以解决,甚至还有可能会导致出现热岛效应、视觉冲击等次生污染。针对这种情况,以修复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的高边坡绿化技术应运而生,本文就公路路基施工中高边坡的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2工程实例
某公路全长109.93km,它绕行于崇山峻岭之中,沿线地区气候多变、地质地形复杂,施工风险高、施工难度大。由于高填深挖,必然会造成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侵蚀、动物栖息地破坏、原生植被破坏等,所以,必须要对该公路高边坡的自然生态植被奖项重建和恢复。
3施工技术
3.1高边坡绿化防护的意义。当今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环境保护和边坡防护,随着我国社会各界日益重视环境问题,公路路基施工中高边坡植被恢复技术就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问题。而避免水土流失、恢复植被面又是高边坡防护的重点问题。而边坡防护中若采用植被,那么可以一举两得,既有利于保护环境,又有利于稳定边坡,且随着植被生长发育日益完善,边坡就会越来越稳固。
3.2边坡绿化技术种类
3.2.1点植式边坡绿化技术。点植式边坡绿化技术主要包括飘台绿化技术、鳞坑绿化技术、鱼燕窝穴绿化技术、种植槽(板槽)绿化技术等,多是在植物无法存储、附着及生长的陡峭岩壁上,如砌筑围挡结构(如台、槽、坑等)或者将坑穴在岩壁上开凿,然后在其中放入填充基材,这样一来,就能够种植一些小型灌木或者藤蔓(耐干旱、耐贫瘠类型),这样一来,就能够形成点植式绿化。
3.2.2喷射基材式边坡绿化技术。喷射基材式边坡绿化技术主要包括客土喷播技术、液力喷播技术等。客土喷播防护技术是一种应用历史较为悠久的边坡绿化技术,基于一定比例来将种子、肥料、侵蚀防止剂、纤维、客土等物质混合在一起,然后再由混合喷射到坡面上以便边坡绿化。液力喷播技术是混合搅拌种子、营养基质、粘合剂、植物纤维、保水剂等之后,以水为载体,将混合物用专业喷播机进行喷洒。
3.2.3铺挂式边坡绿化技术。铺挂式边坡绿化技术主要包括生态袋(植生袋)技术、植生毯技术等。植生毯是一种将种子植生带与材料复合在一起的植物纤维或合成纤维毯,其特点为草种出苗率有着较为明显的快、齐、高的特点。生态袋(植生袋)技术是在植生毯技术上发展而来的,适用于陡峭岩石坡面(几近垂直),在路基高边坡上用铺、填、叠等方式实施生态修复。
3.3喷射基材式边坡绿化的施工工艺。本公路路基高边坡的主要特征是少土、陡、高,边坡生态防护施工难度较大。基于技术角度来看,既要对植物生长环境的安全性予以顾及,还要对边坡的稳定性予以考虑,因此,该边坡植草绿化施工技术以喷射基材式边坡绿化技术为主。
3.3.1工艺流程。清理坡面——开挖水平沟——客土填平——挂三维网——U型钉固网——回填土——材料(复合肥、保水剂、粘结剂、低纤维、水等)与多草种混拌——液压喷播——盖无纺布——前、中、后期养护。
3.3.2主要施工技术。(1)覆盖丙纶无纺布:丙纶无纺布能够保水保温,避免植物种子和边坡坡面被水流冲刷,有利于花、草种的生长,在丙纶无纺布覆盖后,要予以固定,可选择Ф8mm的“U”型钉固定。(2)喷播:按设计配方要求,将纸纤维、土壤改良剂、花草种、保水剂、全价复合肥用液压喷播机混合均匀,然后喷播在坡面上。(3)坡面处理:坡比务必要达到设计要求,坡面尽量平整,为了避免出现“空鼓”现象,挂三维植被网时必须要让坡面与三维植被网紧密结合。(4)挂网:在处理妥当坡面处理之后,再自上而下铺展三维植被网,网与网的搭接应不小于100mm。(5)回填土:由于三维植被网具有较小的尺寸,应该从以下四步(网筛回填土-喷水沉降-第二次回填土-第二次回填土)来确保回填土的密实度:①网筛回填土;②喷水沉降;③第二次回填土:网包填实采用过筛配制的细土。④泥浆回填。(6)防除杂草:杂草有碍草坪景观,还会与主栽草类出现争肥、争水、争光,必须要予以合理地防治。防治方法:①采取人工拔除的方式来防治已高出主草丛的杂草;②在草苗播出前,对杂草种子施加环已隆、恶灵草、地散灵等药物;③播种前,使用卡可基酸、草甘膦。
结语
总之,公路路基施工中高边坡防护工作属于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问题,若只采用一种处治方式是很难将其彻底根除,要综合运用多种处理方法才能够取得既有效又经济的整治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国钢,赖庆旺,张军,周世伟.南方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的某些问题及施工对策[R].中国公路学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会第一届理事会资料文件汇编,2002.
[2]梁爱学,沈毅,高捍忠,等.紫穗槐在华北地区公路边坡绿化中的应用)以丹拉公路河北省张家口公路边坡防护为例[J].公路环保,2007,22(01):37-39.
[3]黄品良.旧路拓宽工程建设路基施工方法的探讨[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3,20(04):102-105.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