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沉井施工中逆作法施工工艺,阐述了沉井做法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
1工程概况
郑州市某干管总长约2558米,工作井8座,接收井8座,平均埋深8-9米。原施工图纸中各井采用沉井法施工,根据现场情况,该段井位距离引黄干渠较近,最近处小于7米,为防止沉井施工过程中井周土体流失、失稳、拉裂,危及引黄干渠安全,各井采取逆作法施工。即:逆作护壁,正做井室。
2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西高东低,西部属山前洪积坡地地貌,东部属黄河冲积平原地貌。场地内地表以下垂深20米以内地层划分为8层,场地沿线主要为全新世堆积形成的粉土、粉质粘土和中细砂。
2.2水文地质条件:本场地工程地质勘探深度内地下水位埋藏深度为85.04~85.73m,均在污水管道管顶之上,对工作井、接收井制作和顶管施工均有影响,需采取降水措施。含水层岩性为粉土和中细砂,地下水位年变幅约1.0m。地下水受降水、贾鲁河径流补给,地下水水位受开采季节性变化而变化。
3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3.1主要施工工艺流程:井位测量放线、布置桩位及降水井,在逆作环形支护墙外侧制作锚杆支护桩,沿井周施工大口井,逆作环形支护墙施工至设计井底深度,井底铺碎石垫层,绑扎井室底板钢筋、浇注底板混凝土,绑扎井室壁板和梁钢筋、浇混凝土完成做井。
3.2主要施工方法
3.2.1测量放线,布置井位、桩位
根据已布设好的导线点测放出井位中心桩及管道中心线控制桩。以井位中心桩为圆心布设锚杆支护桩桩位,各桩沿井外壁均匀分布。降水井沿井周围均匀分布,工作井设置6眼大口井,接收井设置5眼大口井,井有效深度25米,口径300mm。
3.2.2锚杆支护桩、洞口土体砂浆土钉加固桩
锚杆支护桩沿井周围均匀分布,间距200mm。工作井井周32条,桩长16米,桩径200mm。接收井井周22条,桩长16米,桩径200mm。
3.2.3大口井施工
采用大口井降水,工作井布置6眼,接收井布置5眼。在管道中心线外距顶管中线两侧各3米处对称布置。大口井在沉井制作前,提前7天抽水,确保地下水位在开挖面下1.0米处。
3.2.4逆作环形支护墙的施工
逆作环形支护墙的施工是逆作井的核心工作。具体工艺如下:开挖土方修整坑壁,绑扎钢筋,支模板并顶撑,浇注混凝土并养护24小时,拆除模板和支撑,重复上述过程,逐步完成整个逆作法环形支护墙的施工。
逆作法环形支护墙施工时需穿越砂土层,故应防止涌砂,部分地段则应避免地层突变,土质不均匀而引起的突沉、倾斜现象。采取以下针对性技术措施:
(1)均衡挖土,不得超挖,调整挖土方向。要有专人指挥,及时纠正。
(2)备用发电机,保证各降水井连续工作,确保施工安全。
3.2.5井底铺碎石垫层
环形支护墙施工至设计深度时,对基坑底部按规范抄平,余土全部清理至坑外。基坑抄平后,铺10-20mm碎石,厚度20cm。碎石垫层应用平板振动器振密夯实。
3.2.6正做井室
正做井室分两步完成,分别是:绑扎井室底板钢筋、支模、现浇井室底板混凝土完成封底;绑扎井室壁板和梁钢筋、搭架子支模板、浇混凝土完成井室结构。在底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之前,不能停止降水井抽水,防止底板混凝土被承压水的压力顶坏。
4逆作法施工优点
4.1维持井周土体原状,确保周围建筑安全
采用一般沉井下沉施工,容易造成井周土体流失、局部土体失稳、拉裂,危及周围建筑安全。同时影响周围大口井降水效果,进而导致降水不到位,出现涌沙,无法进行沉井封底等问题。而采用逆作法施工,周围锚杆支护桩能够维持周围土体原状,避免此类问题发生。
4.2沉井下沉位置准确,洞口标高易于控制
采用一般沉井下沉,容易出现井体倾斜,纠偏效果不佳,洞口标高不宜控制等问题。而采用逆作法施工,不会出现井体倾斜问题,洞口标高可以得到准确控制,可以很好满足后续顶管施工要求。
4.3洞口加固彻底,避免漏沙现象
采用一般沉井下沉,由于周围土体拉裂,大口井降水效果差,机头进出洞时,易出现洞口漏沙现象,从而导致管子下沉、错缝。而逆作法施工的沉井,在洞口处采用土体砂浆土钉加固,不会出现此类问题,甚至不用降水可以直接出机头,大大方便了以后顶管施工。
4.4施工方便,缩短工期
采用一般沉井下沉,工艺较为复杂,整个施工工期需要35-40天左右,而采用逆作法施工,由于过程中无沉井下沉和封底等步骤,整个施工工期仅需要25天左右。
4.5节约工程造价
采用逆作法施工工艺时,节约钢筋、混凝土用量,工程造价相应降低5%-10%左右。
5结语
本文所述工程实例采用锚杆支护桩、洞口土体砂浆土钉加固桩逆作井技术,解决了逆作法在施工过程中易塌方的问题,增加了安全系数。本工程现已投产,从使用情况看,效果是良好的。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