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做一件事——记竹山县第三届优秀人才柏峰

2016-12-20 197 0

  从大中修工程到路网改扩建工程,从桥梁工程到隧道工程,从安保工程到危桥加固工程,他都是建设者。

  从公路测量到设计,从项目争取到实施,从工程开工到竣工结算,他都是技术把关人。

  从一条路的修建到全县路网规划,从普通的技术员到经验丰富的总工程师,他用了20年20年,他只干了一件事:修路。2015年,他作为交通运输系统唯一代表荣获竹山县人政府“第三届优秀人才”称号——他就是竹山县公路局总工程师柏峰。自1996年从省交通学校毕业到公路局以来,他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严于律已,怀着对家乡父老乡亲的回报之情,凭着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挚爱,坚忍不拔地奋斗了20年。

  因出色的工作表现,2009年柏峰被县委任命为总工程师。上任伊始,他深感责任重大,内心矛盾重重,又喜又忧。喜的是终于有一个锻炼自己提高能力的好机会,忧的是公路建设任务艰巨,唯恐不能胜任,耽误工作,有负厚望。工作压力前所未有,但他只能迎难而上。为迅速进入角色,他长年深入工地,与同事们一起探讨如何搞好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审核施工方案,组织技术交底,制定考核方案。,他注重施工现场管理,强调每道工序的规范性,长于事前和事中控制。他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博采众长,不断优化施工方案,组织好技术交底工作,并制订阶段性考核目标。

  工程施工管理是竹山县早期路网建设的薄弱环节。施工人员大都是从养护一线转型过来的,还有刚从学校毕业回来的,不是没有理论知识,就是没有施工经验。经过慎重考虑,他向局主要领导提出了现场短期培训的方案。每天利用晚上时间,组织培训,白天到工地现场讲解。把边坡比、怎样放线、砂浆配比、驳岸砌筑方法、涵洞结构尺寸、填方压实等实用知识作为培训重点。

  通过短期培训、现场讲解,效果非常明显,施工人员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技术人员提高了工程管理水平。他还制定了 《大中修工程管理规定》、《工程结算验收制度》 等规章制度,亲自担任工程巡查组长,强化巡查处罚力度,带头实行工程质量风险抵押金制度。这些措施理顺了工程建设秩序,狠刹了工程管理乱象,对竹山其它建设项目的管理作出了榜样。

  2014年,鲍双线竹向路40公里大修工程启动,他被任命为指挥长,在上任之初他就确定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零事故的管理目标,果断建立了三方质量保证体系,独立设立工程质量监理处;制定过硬管理制度,规范施工工序和现场管理,实现全程管理痕迹化;培训质检、监理和技术人员,增强质量意识,提高业务能力;发挥设计、驻地监理和质检三方结合的质量监督机制作用,随时抽检工程质量,对不合格工程坚决停工整改、责令返工,甚至驱逐出本地公路建设市场。

  这种严格的质量管理模式,使个别施工单位一时难以适应,有的甚至返工部分尚未完工又被勒令停工整改,没有喘息之机。油路施工工期要求紧,他就带领项目部成员不分昼夜奔波在施工一线,靠前指挥,优化调度,现场督战。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正是这种“没有人性”的管理方式,脚踏实地的作风,使这个大修工程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95%,得到了省、市专家组的一致好评,被誉为“竹山第一路”。

  作为一名农村出生的公路干部,他深知人民群众对公路交通的渴求,深刻体会到公路对人民脱贫致富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正是源于这种理性认识,使他对修路中的“潜规则”深恶痛绝。

  他常对技术人员说:“那些吃请、送红包的人图的是什么?无非是想质量管理松一些,工程变更多一些,工程量多算一些,验收结算顺利一些,如果我们技术人员不把关、自身不过硬,国家利益就会受到损失,质量就得不到保障,人民群众就会骂娘,我们就是罪人。”

  正是受他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作风浸染,公路局的工程技术人员才赢得了施工单位“油盐不进”称谓。

  公路建设从来没有“休止符”,今天的上庸大地更是风鹏正举。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一个工地到另一个工地,每项工程都有他奔波的身影。只要没有完工,他就永远在路上。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